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8,他引:75  
利用恒温震荡器构筑的模拟扰动环境,研究了太湖水-沉积物界的磷释放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酸盐释放作用在模拟扰动条件下并不十分明显,在低强度的扰动条件下未观察到释放现象,模拟高强度扰动后,出现一个相对较强的释放过程,最大释放时沉积物上覆水浓度约为低强度扰动时的3倍,最大释放时间(Tmax)可能受磷酸盐形态分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相比较而言,磷酸盐的吸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迅速,沉积物上覆水磷酸盐浓度在0.5h后分别0229mg/L和l0.215mg/L下降为0.05mg/L和0.013mg/L,可以看出当上覆水磷酸盐浓度较高时,吸附作用的强度远大于释放作用,在25℃,模拟中等强度(100rpm)的模拟扰动条件下,当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01mg/L时,梅梁湾和五里湖的表层沉积物吸附容量分别为每克千重吸附0.04mg和0.050mg磷酸盐,这种较高的吸附能力对浅水湖泊的磷酸盐缓冲作用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2.
底泥释磷及其对杭州西湖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韩伟明 《湖泊科学》1993,5(1):71-77
杭州西湖是一个小型浅水湖泊,底泥由上部藻骸腐泥和下部泥炭层构成,其显著特点是有机碳含量特别高,氮含量也相当高,而磷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及上覆水种类等环境因素对底泥释磷量和释磷速率的影响。上覆水pH值在6.5—7.0范围内底泥释磷量最低;在较高或较低pH值时,释磷量倍增。升高水温或降低上覆水溶解氧浓度均能加速释磷。实验室模拟西湖底泥最大释磷量为0.368μgP/g。夏季现场模拟平均释磷速率为1.02mg P/m~2·d;由此估算底泥释磷量达1.346tP/a,相当于年平均外部入湖磷负荷的36.4%。底泥释磷对西湖富营养化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近海的主要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因此从2000年至今相关单位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修复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近海鱼类增殖放流统计数据作出分析,对比放流资金、放流数量、放流物种等变化趋势得出:2017—2021年主要在浙江近海12处重要的增殖放流海域投放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等16种海洋鱼类,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1 285.9万元,投放海洋鱼类苗种共计46 799.8万尾,其中标志鱼投入共330.1万元,放流苗种48.8万尾。调查和文献报道显示,增殖放流对增加浙江近海海洋鱼类生物资源量、恢复海洋鱼类群落结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和相关文献梳理了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科学规范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Tolo Harbour has received massive discharges of municipal sewage, agricultural wastes and cottage industrial effluents, via three river system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before the mid Eighties. The Harbour is almost land locked and poorly flushed. The soft sediment acted as a sink for nutrients and organic pollutants. After a decade of efforts in establishing and enforcing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legislations and upgrad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the sediments have turned into sources of nutrients and exert a measurable oxygen demand upon the overlying waters. In vitro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sediments oxygen demand (SOD) was between 17.6 and 54.3 mgo2 · m-2 · h-1. The maximum rates of release of ortho-phosphate phosphorus and ammonia nitrogen were 15.0 and 206.0 mg · m-2 · h-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5.
基于植物昼夜释氧变化规律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梦银  朱伟  董婵 《湖泊科学》2013,25(3):392-397
为了研究植物根系释氧规律对人工湿地中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采用传统连续运行方式及根据释氧规律调节的新型运行方式(白天连续进水、夜间停水),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中进行实验,采用代表性的挺水植物香蒲作为湿地植物,水力负荷为0.71 m3/(m2.d).结果表明:系统内白天以好氧的硝化作用为主,夜间以厌氧、缺氧的反硝化作用为主,且在新型运行方式下,系统内白天亚硝酸盐氮累积量为传统运行方式的5倍,硝酸盐氮累积量为其2倍,夜间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减少量又分别比传统运行方式高64%和26%.这说明在新型运行方式下,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优于传统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96.
The principle of coupled stress releas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principleofcoupledstresreleasemodelanditsapplicationJIELIU1)(刘杰)DAVIDVEREJONES2)LIMA1)(马丽)YAOLINSHI3)(石耀林)JIANCANGZHUA...  相似文献   
97.
不同供氧方式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三种供氧方式——曝气、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溶解氧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厌氧条件能加速底泥释放磷和氨氮;(2)曝气、投加过氧化氢和投加过氧化钙均能显著提高底部水体的溶氧水平,并能有效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三种供氧方式对底泥释磷的控制效率依次为:投加CaO2>曝气>投加H2O2;对氨氮释放的控制效率则为:曝气>投加CaO2>投加H2O2.  相似文献   
98.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要素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东海长江口、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是我国近海赤潮爆发严重的区域之一。在影响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的水团中 ,长江冲淡水向表层输入了大量的氮、磷、硅营养盐 ,台湾暖流主要对底层和长江口外上升流区有贡献 ,苏北沿岸水、闽浙沿岸水主要影响近岸区域。同时 ,营养盐在海水 -沉积物界面的交换作用 ,大气湿沉降作用等也影响着该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结合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29°00′~32°00′N、122°00′~124°00′E海域四季航次调查的营养盐分布规律 ,该海域可分为三片区域 ,由岸边向外海分别为高营养盐、低浮游植物区 ,较高营养盐、高浮游植物区和较低营养盐、低浮游植物区。随着近年来营养盐输入通量的增加 ,富营养化程度加大 ,受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综合作用 ,高浮游植物区赤潮爆发频率和规模逐年增加 ,已为中国近海典型的赤潮高发区  相似文献   
99.
利用2015—2018年乌鲁木齐机场航空例行天气报告(METAR报)、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提取与低能见度相关性高的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采用SVM方法,分别基于Poly、RBF核函数建立乌鲁木齐机场未来21 h能见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预报因子区间分类的SVM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试验结果较好;以RBF为函数建立的SVM模型(SVM-RBF)预报能力更好,其训练样本预测的TS评分0.84,准确率89.20%。(2)SVM-RBF模型的检验样本中,预报准确样本的预报误差整体偏小;在漏报样本中则有能见度越低、预报误差越大的特点,模型的振荡性明显。(3)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SVM-RBF模型对天气过程的预报表现,发现模型对于特定天气形势下引发的低能见度天气,预报误差较小且预报提前量较大。  相似文献   
100.
应用PLAXIS 2D/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黄土洞室进行了二维、三维分步掘进、三维一次掘进等工况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洞室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掌子面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维与三维分步计算的最终位移基本一致,可以用二维的计算结果来估算洞室开挖的最终位移。三维分步掘进的分析表明,不同埋深的洞室其位移比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L/B<1时(L为掘进深度,B为洞室跨度),位移比呈线性增加;当L/B>1时,位移比呈非线性增加;当L/B>3时,其最大位移接近最终位移。掌子面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在掌子面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1/3,距掌子面0.5倍跨度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2/3,距掌子面2.5倍跨度处的位移基本达到了最终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