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6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1.
张多文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2):29-33,40
汶东凹陷古近系分为古新世固城组和始新世大汶口组。大汶口组又分上、中、下3段,相应有3个化石组合带。从地震反射看,该凹陷内自下而上呈5组反射波特征。以古近纪地层特征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固城组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麓洪积相沉积,大汶口组下段为干旱条件下浅湖相沉积,大汶口组中段为逐渐湿润条件下的氧化一还原湖相沉积,大汶口组上段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还原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512.
断陷湖盆充填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多期差异湖侵,控制了层序格架及其内部沉积体系类型和分布。基于霸县凹陷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800口探井钻/测井、岩心及古生物等资料,在明确古近系湖盆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以沙河街组三段和一段为研究目标,分析差异湖侵作用过程中的层序结构及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时期的缓慢湖侵过程中发育断坡—坡折层序结构,以多期退积型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形成厚层优质烃源岩。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快速湖侵过程中,形成弯折—宽缓坡型层序结构样式,发育混积滩坝、小型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断陷湖盆差异沉降控制了层序结构样式,古地貌和物源供给调节岩相的空间分布,湖盆不同演化阶段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异湖侵作用下沉积体系特征的响应模型,可为同类型盆地中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13.
杨帆  李孝泽 《古地理学报》2017,19(3):445-456
宁夏固原寺口子组砂岩是中国古近纪内陆古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通过岩性、沉积构造、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和粒度分布特征研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古近系寺口子组砂岩由3个成因段构成:段Ⅰ为河流相沉积;段Ⅱ,即砂岩主体,为典型风成砂岩,沉积环境为风成沙丘和丘间地;段Ⅲ,初步推断其为湖相沉积。结合中国古近纪气候背景、研究区域地形条件及古风向,推断寺口子组砂岩主体风成沉积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沙漠沉积。  相似文献   
514.
新疆拜城古近系磁性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民  孟自芳 《沉积学报》2006,24(5):650-656
通过对研究区387个可靠退磁数据的分析,确定其原生剩磁的极性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古地磁测试资料,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拜城古近纪红层进行了磁性地层精确划分,确定了不同层段的地质时代,建立了克拉苏河剖面磁性地层柱。样品测试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样品的磁性较强,退磁曲线质量较高,且分离出两个稳定分量:低温分量和高温分量,由此进行主分量分析并利用菲舍尔统计法求得最终结果,在小波分析方法的帮助下,参照国际标准磁性地层年表和综合地层划分方案,建立克拉苏河磁性地层柱。确定出吉迪克组/苏维依组,苏维依组/库姆格列木组以及库姆格列木组底界年代分别为27.7M a、38M a、60.5M a。其沉积速率在10130mm/m a。   相似文献   
515.
通过对歧口凹陷古近纪的构造格架和主要同沉积断裂的构成和特征分析,指出区内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及其形成的断裂坡折带对古近纪层序和沉积体系的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F1断裂带和东北部盆缘断裂带北段共同控制着北部深洼的沉积充填;东北部盆缘断裂带南段的活动性决定着北次洼的发育;南次洼的发育主要与低凸起周缘断裂带的活动有关。东北部盆缘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了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西南断阶带的F2断裂坡折控制了辫状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的发育,F1断裂坡折控制低位扇和深湖、半深湖沉积发育以及向凹陷中心方向共生的前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系;低凸起南缘断坡带在古近纪早期控制南次洼的扇三角洲或小型水下扇的发育。西南断阶带和F1断裂与东北盆缘断裂交汇处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516.
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等资料,对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作者从盆地分析入手,明确了走滑拉分的成盆模式有利于烃源岩形成,并首次利用Badlands盆地模拟揭示了阳江凹陷古地貌及沉积发育特征,指出该区属于典型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的内源沉积;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其断裂体系...  相似文献   
5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