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地震活动周期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杜兴信 《地震》1997,17(3):257-264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对华北、中国大陆和陕西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动态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既存在比较稳定的周期,也有一定时变性,如华北近500a来存在比较稳定的300a周期和60a左右周期,陕西近20a来存在比较稳定的2 ̄3a周期,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在1910 ̄1980年普遍存在30a左右周期,但在1980年后变为20a左右周期,小波分析揭示的地震活动周期时变性,一方面提示在依据周期规律外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政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态势的分析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地理研究的基本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世界政治地理研究应以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国家形成与消亡的地理政治背景、国际领土及边界争端和各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The 3 310-m-high Chia-min Lake records the climatic history since 4 ka B. P. in Taiwan. The warm/wet period before 2.2 ka B.P. seemed to correspond to the later part of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and the cold/dry period during 0–2.2 ka B. P. corresponded to the Katathermal. Before the termination of the Megathermal, an especially warm and humid segment (2.2–2.4 ka B. P.) emerged. The paleoclimatic records from Yuen-yang and Chi-tsai Lake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Megathermal in Taiwan terminated during 2—2.3 ka B. P. A warm segment (820–1 320 AD) in the Katathermal could be considered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The climate turned cold and dry after 1 320 AD and this indicated the onset of the Little Ice Age. These paleoclimatic variations are also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recorded in Great Ghost Lake.  相似文献   
14.
卢建国 《地质论评》2021,67(3):6703681-6703735
正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是2002年制订颁布的,在勘查工作及报告审查中发现:该规范有些地方不严不细,缺少明确统一标准,或者不具可操作性而导致混乱。所以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必要。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适用于云南、广西的残坡积型钛砂矿勘查,本文结合上述地区钛砂矿的长期实践,谈谈规范中几处需要修改完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黄晶莹 《湖南地质》1994,13(2):71-74
东山峰背斜寒武系地层分布区内,B,Li元素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平均值分别为177.78×10-6、220.0×10-6,衬值分别为2.32、5.07,Rb/k比值为0.0062。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具典型的指相意义,反映出本区在早寒武世晚期至中、晚寒武世期间为一高盐度、强蒸发的泻湖相沉积环境,可与现代盐湖相环境类比。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面遥感O3垂直分布的逆转方法〈C〉测量出的北京上空O3剖面资料,对雨云7号卫星的SBUV系统测量的同地区的O3垂直分布数据进行了订正.对订正后的长达8年(1979-1986年)的完整的SBUV资料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分析,得出了这一时期内的O3垂直分布长期演变呈下降趋势.并在上层O3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周期振荡等方面,有新的发现,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油页岩的成分和品级划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隆业  陈基娘 《现代地质》1991,5(4):423-429
根据我国21个油页岩产地,26个样品的分析数据,讨论了油页岩的含油率、灰分产率,灰分成分和密度等品级的划分,指出我国缺少高含油率页岩,提出中、低含油率油页岩的标准。并认为含油率在3.5~5.0%称含油页岩,含油率低于3.5%不应当作油页岩。油页岩灰分成分大多是硅铝质,因而灰熔点偏高。提出了油页岩灰分成分的分类表。指出我国油页岩的密度高于国外样品,原因是钙质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1850~1991年旱涝百分率的CEOF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东部旱涝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特点及年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主要有三种旱涝分布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全国大范围旱或涝,空间位相近似相同,且有10.7年和3.1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23~1924年间曾发生过增强突变。第二种类型为南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自北向南变化显著,且有4.3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884~1885年间曾有一次减弱突变。第三种类型呈江淮流域与华北和华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或相反方向移动,并有3.4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11~1912年有过增强突变。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31,自引:8,他引:123  
张晓东  池天河 《地理研究》2001,20(4):506-515
在阐述经济环境协调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并通过对90年代我国省级区域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空间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度基本符合“U”型曲线,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楚雄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近年笔乾研究,楚雄盆地中生代以后经历三期变形作用:早期(燕山期)主要发育于密者挤压逆冲带,显示横向置换特征,中期(喜马拉雅早期)是主变形期,西带显示由SW向NE逆冲,以叠瓦状闻和冲构造系统为其特征,晚期(喜马拉雅中晚期)发育于陡坡和深切割区,表现为重力滑动构造,这些构造期次的确定为研究该盆的发展,演化提供理论依据,亦为寻找油气资源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