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1490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81.
利用江西省万年县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地面最高温度预报模型,并使用1971—1980年夏季逐日观测资料和2013年夏季Meofis统计预报模式输出产品,分别对预报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回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两者决定系数达0.80;模式的预报值与实测值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1.0%和4.9℃。  相似文献   
982.
利用中国气象局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提供的1981~2018年重庆地区3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最小曲率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局部多项式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以及改进的Shepard插值法,对平均累计降水、降水极值以及夏季极端降水空间插值模拟结果进行交叉检验。结果表明:空间插值方法在渝西和渝中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沿线地区适用性较好,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北部以及渝西地区南部的山区适用性较差。对于平均累计降水,各插值方法的均方根误差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最小曲率插值法整体表现最为稳定,最小曲率插值法在渝东南、渝中以及渝西地区最为适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在渝东北地区最为适用。对于降水极值,量级模拟最好的插值方法为径向基函数插值法,位置模拟最好的方法为最小曲率插值法。对于夏季极端降水,最小曲率插值法插值结果与实况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83.
基于贵州1961—2019年81个站点逐日20—20时、20—次日08时降水数据,分析贵州省59 a的夜间降水、夜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地域变化M-K趋势,总结近4a夜间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现状。结果显示:①贵州省夜雨和夜间暴雨现象显著。夜雨率均值高达62%,5—9月夜间暴雨集中,约占全年的84%,6月为高发期。省西南部降水总量高,夜雨比例高,夜间暴雨比重高,是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中的重点关注区域。②近59 a全省整体上夜间降水量减少,但夜间暴雨出现愈加频繁。未来需多关注遵义(道真、桐梓、湄潭)、黔东南和毕节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加的夜间降水,增强夜间暴雨监测及服务能力。③贵州省暴雨预警信号发布集中在21时—次日04时,22时发布量最大,致灾严重的大暴雨预警(红色级别)信号82%以上出现在夜间(20—次日08时),服务压力很大,完善预警发布机制有利于推进预警信号服务。因此,较之白天,需更加重视贵州山区的夜间暴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984.
对近5a(2015-2019年)发生在黔西南的滇黔准静止锋个例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滇黔准静止锋不同类型下在黔西南出现的规律及其附近要素分布特征,结合黔西南州8个站点气温实况数据和EC-2T预报,采用偏差订正法,建立订正方程。结果表明:近5a中,2019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多,2016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次数为最多;黔西南州位于锋后冷气团内的天数最多(Ⅰ型),位于锋前的暖气团中( Ⅱ型)最少;弱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多,强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强静止锋天数为最多;在滇黔准静止锋附近,各气象要素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即最高和最低气温空间基本呈现“东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雨日空间基本呈现“西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建立订正方程订正后,黔西南州春季静止锋最高气温在各月预报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85.
利用2020年广东省冬季气温观测资料、业务常用评分方法对ECMWF模式24~48 h预报时效内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ECMWF模式较好预报了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95和1.42℃;(2)ECWMF模式最高气温预报普遍偏低,最低气温预报误差普遍在2℃以内...  相似文献   
986.
2011年8月6日14时,临近黄河的韩城禹昌煤矿在11^#煤层回采过程中发生底板奥灰水突水,突水通过相邻煤矿采空区,并与8月7日零时5分许冲跨桑树坪煤矿北二车场绕道封闭墙进入斜井280m大巷,很快淹没整个大巷系统造成斜井整体淹井事故。在进行了井上、下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探查和示踪剂测试、水质化验与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突水点与过水通道的区域,结合矿井11#煤层顶、底板、奥灰岩峰峰二段水文地质条件特征,采取了骨料灌注沉积法和松散体注浆加固法,成功隔离了两个矿井之间的水力联系。经过单位吸水率、追排水量、水位变化、残余出水量检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隐蔽突水点及过水通道快速封堵,为矿井全面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87.
2013年5月河南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预报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5月25日08时--26日08时河南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对主要物理量因子的T639预报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强正涡度平流促使中高空低涡移动、地面低压发展成气旋,最强暴雨区与中高空低涡位置相对应。θse等值面坡度加大使气旋性涡度剧烈增长,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叠加,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维持。低空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大量水汽辐合有利于产生暴雨。运用正负符号一致率、相关系数和平均距离系数检验T639数值预报产品的结果表明,垂直速度预报最优,其次是涡度、散度、涡度平流预报。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2412h预报产品参考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88.
李四海  刘冠华 《水文》2014,34(5):75-80
基于河南省四大流域代表性河道控制站1950~2011年月径流序列,采用集中度Cd、集中期Cp、不均匀系数Cv等多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站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和规律,并采用M-K趋势分析法,研究各站月径流序列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南省自南向北各河流,月径流集中度和不均匀度有减小趋势,径流重心也逐次后移,且存在两个跳跃区间,黄河、伊洛河、卫河Cd、Cv处于低值区间,淮河干流及淮南支流、洪汝河、沙颍河、唐白河Cd、Cv处于高值区。1980年以后,各站径流集中度降低、集中期延后、不均匀系数变小。北部和西北部河流月径流呈显著减小趋势;南部河流4、5月份径流量有显著减小趋势,其它月份增加或减小的趋势不显著;中部、西南部河流各月径流量增加或者减小的趋势不显著。汛期径流总量,北部和西北部河流有显著减小趋势,其它河流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9.
近40年来中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相应时段的雨日数空间分布较一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主要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型,其中以西部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增加和华北及川东地区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对季降水来说,除了冬季降水量场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为正趋势外,其它三季变化都较复杂;绝大部分地区年雨日数的趋势系数是负值,就是说雨日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全国范围内秋季雨日数明显呈现减少的趋势;夏季强降水日的平均频数介于0~11之间,最大值位于西南地区的西部,最小值则位于南疆地区;无论是降水量场还是雨日数场都与全球温度距平存在显著相关,只是后者的显著性水平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90.
2004年汛期(5~9月)主客观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天气预报的质量越来越依赖于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预报产品检验是评价预报质量和提高预报水平的有效手段。针对2004年汛期(5~9月)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及T213、HLAFS25、MM5、GRAPES、日本及德国等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短期时效的降水预报做了详细的统计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汛期平均而言,各模式与预报员的小雨预报较好,随降水量级的增加TS评分迅速下降,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之间降水预报水平差别不大,预报员与模式相比水平略高;但对于过程预报而言,过程不同,各模式和预报员的表现不同,预报员和MM5对河南暴雨预报较好;GRAPES和日本模式对台风暴雨预报略好;T213对于四川东部暴雨的大量级降水预报较好;无论是预报员,还是数值预报模式,北京暴雨的预报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个例。同时,我们也发现检验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