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1009篇
地质学   1342篇
海洋学   27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6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王根绪  程国栋 《地理科学》1998,18(4):355-361
分析研究了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探讨了流域不同地带的生态环境功能。结果表明:干旱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尤其是水热条件和地貌特征是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形成与分异最主要的控制性因素,几大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经久形成内陆流域生态环境空间带规律和生态系统功能在空间不同地带上的显著差异性,认识这种分带规律与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是合理开发的  相似文献   
942.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曲耀光  马世敏 《中国沙漠》1998,18(4):299-307
干旱地区的内陆河发源于山区,在山前平原地区受干旱气候、地质地貌结构和岩性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具有大数量转化的特点。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山前平原地区河水、地下水、泉水相互转化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模拟与计算相结合,兼有预测性质的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模型概念明确,形式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在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的流域最大可能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可利用量,都远比现状实际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利用量小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过度,每年超采地下水1.2×108m3,与当地水文地质部门计算结果非常一致,效果较好。另外,模型预测结果还表明,对于处在完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的,类似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内陆河流域来说,可用水资源的开发已达到极限,再采用传统的提高地表渠系利用率的方法,已不可能增加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发才算合理的争论;也证实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将破坏流域已建有的地下水开采和供水系统,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943.
This paper presents a GIS-bas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floodplain sedimentation. The model comprises two components: (1) the existing hydrodynamic WAQUA model that calculates two-dimensional water flow patterns; and (2) the SEDIFLUX model that calculates deposition of sediment based on a simple mass balance concept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model parameters. The models were applied to simulate floodplain sediment deposition over river reaches of several kilometres in length. The SEDIFLUX model has been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using interpolated raster maps of sediment deposition observed after the large magnitude December 1993 flood on the embanked floodplain of the lower river Rhine in the Netherlands. The model appeared to be an adequate tool to predict patterns of sediment deposition as the product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among riv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floodplain topography, and the resulting water flow patterns during various discharge levels.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s, the resulting annual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s varied between 0.5 mm/year and 4.0 mm/year. The rol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overbank deposition, i.e. inundation frequency, sediment load, floodplain topograp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low patterns over the floodplai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4.
流域地貌系统定量研究的新指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简要介绍了分形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流域地貌系统定量研究的指标.水系分维的计算方法,水系分维区域划分原则及其应用含义.  相似文献   
945.
全面分析了通口河袭夺对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以及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并对各类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前景作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946.
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环境地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罗国煜  刘怀璞 《地质论评》1997,43(4):441-448
本文从地壳、地基和堤坝三系统对黄不可下游悬河做了初步工程地质研究,对悬河的地质背景、河道稳定性的地控制因素和地质工程治理对策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明确以稳定现有河道为目标,用地质工程和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大系统环境治理方法,是消除悬河威胁解决中国这一重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47.
LRESEarCHACTIVITIESCharaCtCriedcofunlinedalluvialriVersisthe~linteractionbettVeenwaterflowandmovableriVerbed.Sedimenttransport,bedresistanceandriVermorphologydecisivelydependontheflowconditionsandviceversathesefactorsgovernthehydraulicprocesses.EVenundersimplifiedconditions,e.g.inlaboratorytests,theseillteractionsareeXtremelycomplexandrelldsraliZationmakesengineeringproblemsevenmored~.TomaketheseprocessesmoreunderstandablecomprehensiVeresearchprojectswereconductedatseveralGermanuniv…  相似文献   
948.
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河道-节点-河道”法的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效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此求解方法相对应的河网水环境容量的求解方法,在对河网水质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节点污染物质允许进入量的概念,求出河网各河道河段及节点的允许排放量,建立了相应于上述水质模型的求解大型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的“节点-河道-节点”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949.
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发育时代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岳乐平  雷祥义 《地质论评》1997,43(2):186-192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兰州段黄河阶地,宝鸡段渭河阶地,洛川段洛河阶地,结果表明:兰州段黄河最高阶为六级阶地,发育于1.40MaB.P.,兰州地区黄河最早出现在1.60MaB.P.。一级支流宝鸡段渭河最高阶地为五级阶地,发育于1.20MaB.P.洛川地区洛阳最早出现在1.20MaB.P.。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形成,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以及地壳不断震抬升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50.
本文在研究清江流域及外围区域地震地质条件和地震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1、2个潜在震源区,并确定其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同时探讨区域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及各潜在震源区对隔河岩和水布垭两坝址的影响烈度、进而复泊松模型,评价两坝址的地震危险性,获得了丙坝址不同期限内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及其相应的超越概率。根据对比分析,水布垭坝址的地震危险性比隔洒岩坝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