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1009篇
地质学   1343篇
海洋学   27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6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71.
该文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及河水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并阐明了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特征,探讨了盆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大数量相互转化的固有规律,深入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资源和环境负效应,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72.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张建春  彭补拙 《地理研究》2002,21(3):373-383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本文基于 6年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科学研究实践 ,阐述了河岸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能 ;分析了河岸带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探讨了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的措施及河岸带今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向 ,并以皖天柱山麓潜水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73.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忠信 《地理研究》2002,21(4):195-503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因谷坡坡向的水热条件差异而导致坡向差异 ,因地貌发育和形态的沿程分异显现沿程差异 ,因其促发条件的差异又显现灾种差异。采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和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 ,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差异性分布规律 :全河段可分为上游峡谷泥石流密集段 ,中游宽谷泥石流及崩塌滑坡较密集段 ,和下游、拉月曲峡谷崩塌滑坡、泥石流极密集段 ;北岸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比南岸数量多、规模大 ;崩塌滑坡有向下游增大增多之趋势。进而对道路平面选线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74.
Results are presented from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wo-dimensional flow patterns in a braided river using a simple cellular routing scheme. The results of the routing scheme are compar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of discharge per unit width obtained within the study reach at low flow and, for higher flows,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a more sophisticated hydraulic model that solves the two-dimensional shallow water form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 assessment is mad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outing scheme to variations in the values of its main parameters, and appropriate value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site and available flow measurements. It is shown that despite the simple approach adopted by the cellular routing scheme to simulate processes of water redistribution, it is able to replicate accurately both the field data and the results of the more sophisticated hydraulic mode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uting scheme outlined here is able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impl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s and may be suitable for use in modelling bedload transport and channel change in complex fluvial environments. As such this research represents a small and ongo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raided river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75.
为探究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时空演变规律,2017年7月对黑河甘肃段进行了浮游植物的采样调查,并收集1981、1997、2008年浮游植物夏季调查数据,分析黑河上中下游浮游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的演变特征,同时提出生物活动力指标以表征河流生物的活动能力和活跃程度。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黑河中游在各年份都具有最为丰富稳定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物种数(61属)、生物多样性指数(2.87)和生物活动力指数(0.194万cells·hm-2)均高于上下游。在时间尺度上,上游浮游植物群落变得持续丰富;中游从1981年持续衰落到2008年后出现反转并快速恢复到2017年更为丰富和活跃的水平;下游则呈现出持续衰落的态势。以1981年为基准,黑河中游水域面积到2010年减小5.2%,浮游植物生物活动力降低了16.5%,到2017年水域面积增加1.2%,浮游植物生物活动力增加了4.3%。黑河浮游植物对流域天然湿地及水域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和依赖性,浮游植物演变特征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76.
王涛  刘承良  杜德斌 《地理学报》2021,76(7):1792-180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际河流流域跨境水冲突不断加剧,其时空演化规律成为当前跨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此,从水冲突“事件—关系”视角,对1948—2018年间全球跨境水冲突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① 1948—2018年全球跨境水冲突规模总体呈非单调波动增长态势,在1987年前后发生显著突变,表现出兼具趋势性、突变性和波动性等多维特征的非单调动力过程;② 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以围绕水文干预和资源权属争夺的低强度事件为主,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冲突显著增加,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成为主导全球跨境水冲突趋势演化的“序参量”;③ 全球跨境水冲突呈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格局转变的空间扩散趋势,但“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相对集中”的总体不均衡格局基本锁定,形成以30°N为中心、横跨南亚—中亚—西亚—东非高水资源压力区的水冲突密集带;④ 国家间跨境水冲突关系趋于普遍化、复杂化和网络化,发育多个流域性网络社团,但水冲突关系的“马太效应”和极化分布特征持续显著,产生“路径锁定”效应;水冲突“规模—强度”关系存在一定的空间错配。  相似文献   
977.
陆苗  许有鹏  高斌  周才钰 《地理学报》2021,76(11):2685-2696
在水利工程建设及其人为调度的影响下,平原河网水系连通程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针对平原河网区水文连通难以模拟的问题,在现有水系结构连通的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的运行纳入水文连通的评价体系,提出一种适用于平原河网区水利工程调控下的水文连通评价指数(SLCI)。该指数从水闸通过概率、水流分流能力及河网连通程度,从点—线—面分尺度逐步评价不同调度规则下汛期与非汛期水文连通的动态变化。并且,该指数以格网为评价单元,结合反映地理要素空间集聚性的Getis-Ord Gi*指数,相比行政单元、水利片区等大尺度评价单元,能够更精细地描述水文连通空间上的分异性。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河网区,本指数在该区域进行了应用,得到以下结果:受到水闸调控的作用,武澄锡虞区非汛期时平均水文连通指数为0.66,汛期时平均水文连通指数则为0.50。另外,非汛期时水文连通集聚空间范围比汛期时高5%。其中,非汛期与汛期连通高值区SLCI值分别为0.93与0.87,低值区SLCI值分别为0.25与0.16。本文提出的水文连通评价指数可为有关部门开展长三角地区水系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开展人为调控下平原河网区水文连通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8.
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CLEOs) 是研究大尺度流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家观测站网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在策划的前瞻性、基础性的战略部署之一。强调在实验观测网的基础上、实现在流域尺度学科的综合与集成,寻求水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全面介绍该计划的背景、设计框架、核心和实施步骤,结合我国流域尺度水文水资源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建立大尺度综合环境观站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9.
基于通用河网二维水流模式,采用全隐式矩阵追赶与回代技术,提出了环状河道单元二维数值模拟的通用模型。该模型仿照一维河网的建模方法,通过建立节点水位方程组,能方便地实现全流域二维河网或者一二维河网的隐式耦合求解。通过对长江下游南京八卦洲段分汊河道的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切实有效,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0.
内陆河流域基于绿水理论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文过程与植物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基于Falkenmark等提出的绿水和蓝水概念的生态水文学研究,使水循环与生态学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凸现了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按绿、蓝水的理论思路进行分析,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可看作是森林、草地等对天然降水在绿水和蓝水之间的按比例分成;荒漠雨养植被中植物的水循环模式是“纯绿”的,即降雨渗入土壤的水都以蒸散发(绿水)形式消耗掉;荒漠河(湖)岸植物的水循环是由蓝到绿,即其水分来源是地下水(蓝水),经蒸腾(绿水)而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