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81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青海某地第三纪红色碎屑岩层中发现金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纪红色碎屑岩层在青海分布广泛。长期以来,由于它特征的地理地质条件,在这一层位中寻找金属矿床的工作不受重视,至今未见在该层位中发现金属矿(化)的文献报导。但在一些地区的第三纪红色碎屑岩层中有化探金异常。在某地Au异常浓集区所进行的化探查证工作初步揭示了Au异常的形成是由于次生富集作用引起的,并在水系重砂样品中首次发现金矿物颗粒,从而为地质工作者重新认识这个金属矿的“不毛之地”提供了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102.
新生代全球变冷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综合分析可以影响新生代全球变冷的四种原因,提出青藏隆升对新生代大气CO2浓度降低起主导作用,对新生代全球气温的降低起关键控制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青藏高原隆升加剧全球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有机碳埋藏、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而且,青藏高原隆升有可能同洋流改变和行星轨道参数变化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共同对新生代全球变冷起控制作用。因此,目前首先解决的科学目标应该是:精确刻划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和幅度,并确定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生代全球变冷的贡献,确定一种以青藏高原隆升为主导作用的控制新生代全球变冷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3.
利用ERBE和ISCCP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地表短波吸收辐射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ERBE和ISCCP卫星辐射及总云量资料,结合青藏高原地面日射资料,讨论了并提出了该地区地表短波吸收气候反演方法,该法的似合精度较高,平均误差为9.8W.m^-2据此计算出75°E-95°豚25°E-40°N间2.5°*2.5°经纬网格点和高原63个站点的各月平均地面吸收辐射通量密度,给制出其在高原的分布图,揭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比值,有效地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物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已成为反映古气候波动的有效指标。根据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CIA,ICV等元素比值的结果,揭示该地区1400AD以来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微弱,因此湖泊沉积物元素组成,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研究表明1400AD以来该地区气候经历多次冷暖波动,且呈干旱化的趋势,1420AD左右进入小冰期,其中1480~1520AD最为寒冷,1900AD后干旱化加剧。  相似文献   
105.
工作区位于东昆仑山脉中段,布尔汗布达山南坡。区域上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岩浆热液以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烈,为成矿元素的进一步活化、运移、富集创造了条件。该文对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有着较好的找矿前景。同时也确定地层标志、构造标志、蚀变标志为其找矿标志,以指导后续普查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6.
青海德合龙洼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晓明  息朝庄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2):124-128,140
通过对青海德合龙洼金铜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稀土总量(ΣREE)为14.22×10-6~176.54×10-6;LREE/HREE为2.37~12.19,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大部分具有正铕异常;微量元素中Ba,Sr,Ti亏损,低场强元素含量较低,高场强元素Sc,Th,U,Zr,Hf,Nb,Ta中,Zr的质量分数最高,亲铁元素中V强烈富集;硫同位素δ(34S)=+2.2×10-3~+7.0×10-3,平均值为+4.98×10-3,均一化程度较高;铅同位素的数据点主要分布于上地壳铅和造山带铅之间;认为德合龙洼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107.
汤磊  熊健 《矿产与地质》2010,24(5):475-480
为解决干旱高山区的深部找矿问题和探索地电化学法在干旱高山区寻找隐伏铜镍矿产的可行性,在青海化隆拉水峡铜镍矿区开展了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寻找隐伏铜镍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已知矿体的地电化学法找矿试验,在隐伏铜镍矿体上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对矿区的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中,在A区发现3个地电化学Ni、Cu及电导率异常,在B区发现3个地电化学Cu异常、1个Ni异常、3个电导率异常,在C区发现了3个地电化学Cu异常、2个地球化学Ni异常、3个电导率异常,推测在上述地电化学异常区内寻找隐伏铜镍矿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8.
余吉远 《地质与勘探》2010,46(4):592-598
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祁连造山带接壤地带。结合阴极发光,对哈曼大阪花岗岩体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Pb年龄为478.8±1.2Ma。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获得的红沟铜矿直接赋矿围岩双峰式火山岩中基性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43.2±1.2Ma,认为红沟铜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因此,认为哈曼大阪花岗岩体与红沟铜矿没有成因上的联系。这一认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陆缘裂谷环境的Cu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81-2008年刚察站0~320cm逐月平均土壤温度资料和2001-2008年逐日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各层年、季平均土壤温度呈现为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5~0.91℃.(10a)-1;月平均土壤温度呈波形变化,位相随深度增加而滞后;日平均土壤温度呈正弦曲线变化;1月和10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增大,4月和7月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4:00时土壤温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2:00时、8:00时和20:00时土壤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除冬季5cm和15cm,秋季40cm平均土壤温度变化相对平稳,未出现突变现象外,其余各层年、季平均土壤温度均发生了突变;15cm、20cm、40cm、160cm和320cm年平均土壤温度均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异常偏冷,春季平均土壤温度出现了异常偏暖现象,其余各季和年平均地均表现为异常偏冷.  相似文献   
110.
在分析德尔尼矿区试验剖面的基础上,论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调查外围隐伏矿体中的应用。激电扫面可快捷有效圈定异常范围,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可快速判定异常体的位置、深度、倾向。多种方法相互佐证,结合地质资料排除干扰,可有效降低多解性,为下一步地质重点工程提供资料依据。实践表明,研究成果与钻孔资料、已知矿体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德尔尼东、西两区提出了后期工作的重点目标靶区,表明在本区利用这些物探方法来寻找以低阻异常为特征的铜钴矿体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