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6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747篇
地质学   817篇
海洋学   27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5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Ocean eddies produce strong vertical heat flux (VHF) in the upper ocean, exerting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climate and ecosystem. Currently, mooring array provides a standard way to estimate the eddy-induced VHF (EVHF) based on the adiabatic potential density equation. Apart from the validity of adiabatic assumption, it remains unclear to what extent the estimated EVHF at a single location within a limited time period is representative of its climatological mean valu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above issue by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the variability of EVHF simulated by a 1-km ocean model configured over the Kuroshio Extens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EVHF at a single location exhibits pronounced variability. Even averaged over one year that is comparable to the current maintenance capacity of mooring array, the EVHF still deviates significantly from its climatological mean value. For more than 49% of locations in our computational domain (31°–40°N, 149°–166°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one-year mean EVHF and its climatological mean value at the peaking depth is larger than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itself. The mesoscale eddie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variability of EVHF but contribute little to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EVHF; the opposite is true for submesoscale eddi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nested mooring array allowing for isolating the effects of submesoscale eddies will be useful to obtain climatological mean EVHF.  相似文献   
992.
贺灿飞  余昌达 《地理学报》2022,77(2):275-294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嵌入世界生产网络的既有模式遭遇内部红利消失与外部贸易摩擦的双重困境,探讨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间的产业联系特征及其动态演化机制,对寻找中国产业对外联系的破局方向至关重要。基于1995—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从国家尺度刻画世界产业相互依赖网络,并着重关注中国在这一格局中的角色与地位演变。研究发现:① 1995—2014年中国从世界生产联系网络的边缘国家演变成为沟通东亚、东南亚地区与其他新兴市场的桥梁,并从美欧主干联系的“局外人”升级成为链接欧美产业网络的重要枢纽。而2015—2019年中国对外产业联系拓展逐渐进入曲折发展的瓶颈期。② 从供给角度看,中国基础资源行业和制造业正不断嵌入世界生产网络的供给侧。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服务业对世界产业网络的供给能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③ 从需求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国,在制造业与基建方面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然而中国的交通、物流、金融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国际影响力在2005年后逐步下降。④ 中国产业获取本地附加值总体持续增长,但附加值捕获的效率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多维邻近性、贸易保护对中国—世界产业联系的作用,发现:中国对外产业联系的演化受地理、认知、社会与制度4个维度的邻近性影响并形成路径依赖。其中地理与认知邻近性的影响最为广泛,而社会与制度邻近性仅对产业联系形式更加复杂的中间生产联系与发展较为成熟的最终需求联系有促进作用,技术贸易壁垒与反倾销调查会削弱中国对外产业联系;卫生安全检疫措施对最终市场需求联系有显著削弱作用,而对中间产品生产联系的作用并不显著。综上所述,生产型服务业与总体附加值获取效率是中国对外产业联系拓展的潜力方向,而内销—出口平衡与多元化的产业发展策略是中国对外产业联系拓展的合理举措。  相似文献   
993.
南海地区岛礁的争端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和地区发展,基于改进的鹰鸽模型,综合地理因素和国家的对抗偏好对南沙群岛岛礁争端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南沙群岛北部海域岛礁的平均地理价值和竞争激烈程度较高,中国、越南和菲律宾在此区域均有控制岛礁且国家之间地缘位势的非对称性接近,未来可能成为权益争端的热点区域;②中国和声索国选择合作的概率受岛礁地理价值、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冲突成本以及对抗偏好共同影响,地理价值、对抗偏好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负相关;冲突成本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正相关;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接近时,选择合作的概率最小;随着地缘位势差距增大,非对称性增强,选择合作的概率上升;③在南沙岛礁争端中,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概率较大,与越南合作不稳定,与菲律宾合作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994.
探讨华为手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在后发赶超过程中的建构与重构,对于明晰发展中国家领先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价值捕捉及演进趋势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城市网络和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通过建立城市网络与价值链体系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体清单”正式生效日期为节点,系统整理断供前后华为手机供应商数据,借助总部—分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揭示研发型(高端价值捕捉)、生产型(中端价值捕捉)和代工型(低端价值捕捉)城市网络的空间分布、网络结构和社群结构。结果表明:① 华为手机的生产组织模式具有典型“全球研发+国内生产/代工”特征,断供后高端价值供应商退出明显,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② 断供后,深圳、上海和北京在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显著增强,在高、中、低端价值生产环节均占据核心地位,在研发型城市网络中尤为显著。③ 断供后,美国高端价值供应商所在城市的影响力大幅降低,以存储芯片和摄像头芯片为主的日韩供应商所在城市的影响力提升明显。④ 断供后,高、中、低端价值生产环节的网络集聚效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推动华为价值链更加区域化。⑤ 断供前后,研发型城市社群变化最大;生产型城市社群数量规模适中,社区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差异;代工型城市社群数量规模最小,社区内联系稀疏。“全球化布局”和“国产化替代”的组合战略是当前华为手机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可行路径,也为后发国家高技术企业实现赶超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95.
硼资源主要来自沉积硼酸盐矿床,其硼同位素组成携带着丰富的成矿及蚀变信息。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及统计全球沉积硼酸盐矿物δ11B值,分析发现硼酸盐矿物δ11B值主要受硼源、硼酸盐结构、pH值、后期蚀变及瑞利过程影响。不同试剂合成及不同盐湖产出的硼酸盐矿物δ11B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硼源是决定δ11B值的第一要素。同一矿床及全球沉积硼酸盐矿物间δ11B值均表现出钠硼酸盐(硼砂、三方硼砂、贫水硼砂)>钠—钙硼酸盐(钠硼解石、硼钠钙石)>镁硼酸盐(多水硼镁石、柱硼镁石、库水硼镁石)>钙硼酸盐(硬硼钙石、板硼石、白硼钙石、三斜硼钙石)>钙—镁硼酸盐(砷硼镁钙石、水方硼石),这与硼酸盐矿物中BO3/BO4比值及卤水pH值有关。原始沉积硼酸盐后期埋藏过程经历的蚀变反应会改变δ11B值:(1)次生硼酸盐矿物δ11B值比原生硼酸盐矿物低2‰~4‰,这是由于脱水反应中11B倾向进入流体相;(2)次生硼酸盐矿物δ11B值比原生硼酸盐矿物高0‰~1‰,这是因为瑞利过程中10B优先进入固相造成后期沉积硼酸盐矿物δ11B值升高0.3‰~2.5‰;(3)后期流体作用会显著改变δ11B值,主要表现在硅—锶硼酸盐矿物δ11B值与原生硼酸盐矿物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6.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 how to quantify the benefits of accelerated learning about key parameters of the climatic system and use this knowledge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on climate policy. The US social cost of carbon (SCC) methodology is used in innovative ways to value new Earth observing systems (EOSs). The study departs from the strict US SCC methodology, and from previous work, in that net benefits are used instead of only damages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of the enhanced systems. In other respects the US SCC methodology is followed closely. We compute the surfeit expected net benefits of learning the actionable information earlier, with the enhanced system, versus learning later with existing systems. The enhanced systems are designed to give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climate sensitivity on accelerated timescales relative to existing systems; therefore, the decision context stipulates that a global reduced emissions path would be deployed upon receiving suitable information on the rate of temperature rise with a suitable level of confidence. By placing the enhanced observing system in a decision context, the SCC enables valuing this system as a real option.

Policy relevance

Uncertainty in key parameters of the climatic system is often cited as a barrier for near-term reductions of carbon emissions. It is a truism among risk managers that uncertainty costs money, and its reduction has economic value. Advancing policy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requires valuing the reduction in uncertainty. Using CLARREO, a new proposed EOS,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pplies value of information/real option theory to value the reduction of uncertainty in the decadal rate of temperature rise. The US interagency social cost of carbon directive provides the decision context for the valu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real option value of the uncertainty reduction, relative to existing observing systems, is a very large multiple of the new system's cost.  相似文献   
997.
近32年长沙市短时强降水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沙市近32 a的1 h、3 h雨量资料,分析了长沙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月际分布、时段分布、极值分布等气候特征及1 h、3 h雨量极值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长沙市1 h、3 h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4.4、3.7次,雨强平均为29.2 mm/h、14.8 mm/h。长沙发生1 h短时强降水高峰期为6-8月,3 h短时强降水高峰期为6-7月。1 h短时强降水容易发生在15-17时及20时等时段,3 h短时强降水容易发生在04-08时及01时等时段。1 h、3 h短时强降水年雨量极值大多出现在主汛期。年1 h雨量极值发生在7月最多,6、8月次之;年3h雨量极值发生在6月最多,7月次之。长沙市1 h、3 h短时强降水年雨量极值整体呈弱增加趋势,其长期趋势变化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和阶段性特征,无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98.
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理论构建的新干旱指数GEVI(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Index)和我国广泛应用的SP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指数,详细讨论了SPI和GEVI指数在西北地区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PI和GEVI指数在计算原理上具有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某一地区干旱程度和反映干旱范围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可替代性.但因两者采取不同的分布形态,对干旱等级的衡量效果不尽相同.GEVI指数在拟合降水量分布函数时更为详尽、客观.在西北5省(区)的干旱监测中,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甘肃来说,GEVI指数在于旱强度判定方面优于SPI指数;对年降水量最少的新疆地区来说,GEVI指数比SPI指数在干旱监测方面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德尔菲法的江西省“三农”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省2012年统计年鉴和20个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县的专家测评调查结果(针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4大重点行业和电力、水利、交通3个高相关行业的调查结果),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对2010—2013年江西省"三农"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2年江西省农业总产值气象服务贡献率稳定在4.00%—4.90%,2012年"三农"气象服务对农业总产值效益的新增贡献率为2.6%。2010—2013年"三农"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值分别为76.04、108.14、104.36和116.07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3.3—1:7.8,2013年3个高相关行业的产值贡献率为4.0%—5.0%。  相似文献   
1000.
1959—2009年甘肃极端温度时空变化及其与AO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59-2009年甘肃省24个台站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年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研究了甘肃省51 a来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及空间插值法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并运用Pearson系数分析了极端温度与北极涛动(AO)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51 a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时间变化特征总体呈增加趋势,陇东及陇南地区增温显著;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显著增加的地区则为甘肃中部及西南部地区.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大值区地域集中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小值区在祁连山区及甘南高原;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大值区集中在陇东及陇南地区,小值区则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区.甘肃地区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与AO的相关关系要比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