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陆积顺 《华南地震》1990,10(3):54-57
线性度是许多记录仪表都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DB—3型记录笔头在线性度修正设计上有独到之处。本文在“影响DB—3型记录笔头参数的因素分析”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笔头的非线性因素及修正措施。  相似文献   
302.
该文介绍了土地勘测定界的专业背景知识及MapSUV的相关信息,阐述了MapSUV系统在惠民县土地勘测定界的应用,以及外业获取数据及内业处理的主要工作方法,最后对该系统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3.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  孙自永  余绍文 《地下水》2008,30(1):12-14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对于深入分析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揭示地下水的循环演化规律,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论述地下水系统的有关概念及划分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北典型内流盆地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为例,对地形地貌、区域地质背景及系统内含水层和水流场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依据,确定系统边界,划分地下水系统,划分出4级系统,包括2个地下水亚系统(二级系统)、4个子系统(三级系统)。  相似文献   
304.
POI数据在中国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研究的革新。为梳理中国POI数据在城市研究的应用进展,阶段性总结其应用方向、数据分析方法及尚存不足,并为未来POI数据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应用CiteSpace工具对中国知网2010—2019年625篇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POI数据应用方向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时间上,国内应用POI数据进行城市研究的文献在2013年后大量涌现,2017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应用上,主要用于城市功能区划分、城市中心区和边界识别、查明业态集聚分布以及兴趣点推荐4个方面;方法上,常用的有核密度分析、DBSCAN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3类。研究表明,POI地理大数据是一种研究城市发展的有效数据,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分布格局和发展规律,未来可进一步与机器学习等算法结合,为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功能结构调整在更长期的发展上提供一个决策分析手段,但POI数据尚无法代替面数据,研究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公众认知度高低对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5.
We present numerical modeling of SH-wave propagation for the recently proposed whole Moon model and try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lunar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We use a hybrid PSM/FDM method on staggered grids to solve the wave equ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calculation on a parallel PC cluster to improve the computing efficiency. Features of global SH-wave propagation are firstly discussed for a 100-km shallow and 900-km deep moonquakes, respectively. Effects of frequency range and lateral variation of crust thickness are then investigated with various models. Our synthetic waveforms are finally compared with observed Apollo data to show the features of wave propagation that were produced by our model and those not reproduced by our models. Our numerical modeling show that the low-velocity upper crust plays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verberating wave trains. Increasing frequency enhances the strength and duration of the reverberations. Surface multiples dominate wavefields for shallow event. Core–mantle reflections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for deep event at low frequency. The layered whole Moon model and the low-velocity upper crust produce the reverberating wave trains following each phases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 However, more realistic Moon model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trong and slow decay scattering between various phases shown on observation data.  相似文献   
306.
Reduction in traffic-induced ground vibrations by the use of shaped landscapes is investigated here by shaping the landscape surrounding a high-tech facility, using the landscape thus produced as a wave obstacle. The effects of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a shaped landscape were examined in parametric studies. A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its effectiveness in reducing traffic-induced ground vibrations. Finite element models, analys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were employed. The models involve a layer of soil and the underlying bedrock. It was found that anywhere from an appreciable reduction to an appreciable amplification of the vibrations produced can occur, depending upon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shaped landscape involved. The most effective shape was found for a topography that acted as a waveguide that reduced the level of vibration by approximately 35%.  相似文献   
307.
当前地震勘探仪器的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本文对当前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地震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介绍了408UL、IMAGE、ARIES、BOX、IT等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大型有线或无线地震仪器;介绍了目前地震仪器采用的∑-△型的ADC技术、网络遥测技术、多进制数字调制技术、蜂窝技术以及GPS时钟同步技术等多种新技术.从目前地震勘探所面临的环境及保护、勘探成本、勘探效益、勘探精度等问题出发,阐述了仪器所面,临的道数和传感器等问题,认为地震仪器应该向传感、定位、采集、传输一体化的高度智能自由组合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308.
逆时偏移去噪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逆时偏移(RTM)作为精度较高的深度域成像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具有原理简单、无倾角限制、可以用于复杂区域和陡倾角构造成像等优点.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逆时偏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介绍了应用随机边界条件后逆时偏移基本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成像噪声的产生机制,重点给出成像后压制逆时偏移低频噪声的几种方法及特征并给出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309.
本文研究分析了双程波波动方程偏移成像中广泛存在的三种主要噪声,特别是针对过去研究中没能很好解决的存在于高速盐丘悬垂边界附近的射线状噪声,提出了基于优化成像条件的有效去噪方法。射线状噪声主要来自于震源一侧波场的下行透射波分量和接收阵列一侧波场的上行散射波互相关成像。这一部分能量具有较强的互相关性,但并不携带真实的反射面信息。它广泛存在叠前偏移成像中,与信号在强度上同量级。多数情况下偏移成像中的相关噪声由方向性传播的波场能量产生。利用波场梯度得到的波场传播角度,可以分离出噪声对应的波场能量,并在成像条件中减去。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种噪声,包括直达波噪声、散射波噪声和射线状噪声。该去噪方法不依赖波场外推算子,在需要时可以方便地运用到几乎所有的波动方程偏移中去。并且该去噪方法针对噪声的物理根源,对信号的损害很小。对去噪后的偏移成像结果额外地进行波数域滤波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叠加图像的质量。这一去噪方法在超广角单程波偏移成像中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同时期待其在其他双程波波动方程偏移特别是逆时偏移(RTM)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310.
目的利用重磁异常数据微弱信息增强技术识别线性构造的方法,并介绍其实现过程.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梯级带滤波增强非线性滤渡技术与Tilt梯度及其水平导数的有效结合,增强放大微弱信息再识别提取线性构造,利用数字图象显示技术成图.结果识别出柴迭木盆地线性构造多条,分析对比柴达木盆地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重力解释成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线性构造、成矿特征、寻找勘探靶区补充了新的证据.结论该方法提取了区域航磁异常资料中的微弱信息,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对断层边界及异常的边界划定更为准确.梯级带滤波增强技术与Tilt梯度及其水平导数相结合取得良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