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0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779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808篇
地球物理   1970篇
地质学   1937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50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惠 《地质与勘探》1997,33(2):42-47
论述了近十年来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的新进展,90年代以前研究和建立了石英脉和蚀变岩型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90年代以来,研究和建立了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导航异常模式,热液金矿床和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式,金矿床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2.
根据矿床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磁异常与金矿体的关系,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垂向分带规律,归纳出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3.
2002年7月开始,山西省地形变观测项目陆续出现了5项异常,其中2项异常(定襄台地倾斜、临汾台地倾斜)到2003年2月已经结束,分析认为,这些异常与2002年9月3日太原5.0级地震有关,其余3项异常仍在发展,调查了周围环境及干扰因素,认为异常较为可信,需密切跟踪监视。  相似文献   
154.
从原始记录和分量图两方面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1991年以来的倾斜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与省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996年至2002年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资料都有较好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155.
系统分析了1988~1998年期间新疆4个台站、5套地倾斜仪记录到的异常图像,发现与周围的4级以上及强远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对图像特征、典型震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异常图像的识别标志、与地震关系的定性指标;对异常图像的可能机制作了初步讨论,认为可能是岩石临破裂前的裂隙扩展、断层预滑的直接记录;地倾斜异常图像的研究对地震的短临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6.
大地电磁场的两种大震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法电磁合作台运行6年的资料,在年变形态对比的基础上合理地选取有效测道值构建了相应的时间序列图。从中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一个多月时间中,正常大地电磁场中叠加间歇性畸变干扰,按形态分为‘阶跃突跳’、‘单尖突变’两种类型。简略地讨论了产生两种异常现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7.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and moisture sinks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SST anomalies are studied using ECMWF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1993. It is found by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相似文献   
158.
王道 《内陆地震》2004,18(1):45-55
重点分析了新疆及边邻地区1980年以来6次7级以上地震前后北天山地下流体动态异常资料,其中3次地震前地下水有短期前兆异常变化,震时同震地震波效应普遍存在,震后异常十分突出且幅度大;以水位为主的水动力学效应反映了大区域应力调整过程具有不可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不敏感。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9.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0.
The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ionosphere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by using the daytime F2 layer peak electron concentration (NmF2) observed at a global ionosonde network with 104 stations. The main features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1) The annual variations are most pronounced at magnetic latitudes of 40–60° in both hemispheres, and usually manifest as winter anomalies; Below magnetic latitude of 40° as well as in the tropical region they are much weaker and winter anomalies that are not obvious. (2)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s, which are usually peak in March or April in most regions, are generally weak in the near-pole regions and strong in the far-pole regions of both hemispheres. (3) Compared with their annual components,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tropical region are more significant.In order to explain the above results, we particularly analyze the global atomic/molecular ratio of [O/N2] at the F2 layer peak height by the MSIS90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O/N2]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at of NmF2 prevailing in mid-latitudes and [O/N2] annual variation usually may lead to the winter anomalies of NmF2 occurring in the near-pole region. Moreover, NmF2 semi-annual variations appearing in the tropical region also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variation of [O/N2].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s of NmF2 in the far-pole region cannot be simply explained by that of [O/N2], but the variation of the solar zenith angle may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