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01.
对红树科Rhizophoraceae的海莲(Bruguierasexangula)和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海莲和木榄的导管分布频率分别为236.80±53.93个/10mm2、230.50±57.75个/10mm2;导管直径分别为75.0±23.5μm、77.6±14.5μm;海莲和木榄的射线分布频率分别为30.5±5.0条/5mm、32.5±5.5条/5mm;海莲和木榄同属于红树科木榄属的植物,它们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较为一致,而且数量特征也差别不大。一般来说,木材结构比较具有保守性,所以同属的不同种之间,木材结构区别较小。  相似文献   
402.
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渔业和环境科学上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外在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重点阐述了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P/B系数、生产量以及影响次级生产力的因素,并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03.
地震道瞬时强度比法拾取初至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结合地震记录时窗属性和瞬时属性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一基于时窗的瞬时强度比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复数道分析来提取地震记录的瞬时属性,采用强度比来判断初至时间,研究表明,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误差较大;而采用瞬时强度比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得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的提高拾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404.
ABSTRACT

Among various strategies for sediment reduction, venting turbidity currents through dam outlets can be an efficient way to reduce suspended sediment deposition. The accuracy of turbidity current arrival time forecasts is crucial for the operation of reservoir desiltation. A turbidity current arrival time (TCAT) model is proposed.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MOGA),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nd a two-stage forecasting technique are integrated to obtain more effective long lead-time forecasts of inflow discharge and inflow sediment concentration. The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MOGA) is applie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inputs of the forecasting mod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The two-stage forecasting technique is implemented by adding the forecasted values to candidate inputs for improving the long lead-time forecasting. Then, the turbidity current arrival time from the inflow boundary to the reservoir outlet is calcula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CAT model, it is applied to Shihmen Reservoir in northern Taiwan.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TCAT model forecas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data. The proposed TCAT model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management during desilting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405.
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舟  梁兴  马力  张廷山  徐克定 《地质科学》2006,41(3):523-548
强烈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使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原型盆地和前陆盆地被改造成冲断、剥蚀严重的燕山高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张裂断陷盆地叠置,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由前白垩系挤压冲断体系和上白垩统—新近系伸展断-坳陷体系组成双层结构的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既造成下扬子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高复杂性,又造就了残存于晚期上白垩统—新近系断-坳陷盆地下伏的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优势。各个古近纪伸展断陷往往是独立的海相烃源含油气保存单元,古近-新近系区域盖层共同构筑的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具晚期混源特色的海相有效烃源是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晚期成藏的基础,时空匹配的有效成藏组合是晚期成藏的必要条件。南黄海、苏北盆地是下扬子区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体系最好的构造单元,也是海相烃源晚期成藏的主要场所,印支和燕山运动不整合面上下、浦口组、泰州组和阜宁组一段是海相烃源古生中储或古生新储晚期成藏的主要层位,盐城、阜宁、海安、高邮、溱潼和黄桥—如皋断陷保存单位是首选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