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3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881篇
地质学   720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31.
浅析中国地区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中国地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详细地讨论了中国地区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现状。总结了中国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的一些特征:地震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甚至在1100km左右深入还保留了这一特点,浅部层面地震波速度图像与地表已知的地质特征有较好的相关性,速度图像与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岩石层厚度及地壳厚度的起伏状况等;最后分析了目前中国地区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工作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2.
从地震丛集的大量实例出发,讨论了地震丛集与断裂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基本规律、机理问题及问题及对地震预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邓祁连册断裂带东段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发生对此区断裂的地震潜势产生深刻影响。它可能暗示:此区内的未来大震与1927年古浪地震分属两个地震丛集期;古浪地震的发生使行作为危险段的金强河-毛毛山断裂上的挤压应力显增大,从而延迟了未来大震的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933.
伽师强震群活动期间地震窗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莹甄  曲延军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4):368-375,406
分析研究了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活动期间阿困什余震窗和喀什地震窗月频、旬频、日频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两地震窗的异常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起止时间也具有同步性。月频度异常形态多经过2-3个峰值后在高值发震;旬频率、日频率异常形态则表现为高值-低值-发震;日频度异常出现在震前1-3d。通过对比分析伽师强震群1997年和1998年的活动特征发现,阿图什余震窗和喀什余震窗在1997年几组后续6级地震前小震日频率均在指数衰减背景上明显升高,而1998年2组强震前指数衰减背景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4.
采用几何损伤理论和方法推导了地壳存在不同方向和大小的断层时的有效应力的公式 ,讨论了利用几何损伤理论来分析和计算地壳中存在不连续断层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对中国新疆伽师地区的地应力变化用几何损伤理论和方法结合该地区的GPS资料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 ,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与 1 997年 1月至 1 998年 1 2月发生在该地区的MS ≥ 5 .0地震活动可以看出 ,新疆南部的中强地震活动区主要在应力场变化激烈的地区 .  相似文献   
935.
李强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4):419-423,435
地震活动加速模型是在岩石断裂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运用地震活动加速模型对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运用地震活动加速模型对华东地区及长南带地震活动进行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本次地震活动期将在2016年左右结束,现在至2016年还将发生总能量相当于7.7级的地震,加速模型中表征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参数α取0.4能适合于华东地区和长南带。  相似文献   
936.
石窟围岩及其附属构筑物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莫高窟为例探讨了挡墙加固型石窟围岩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 .认为对于大型的石窟群及其附属构筑物 ,其地震稳定性评价宜采用以动力分析方法为主 ,拟静力法为辅的双轨制方法 ,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思路和理论分析方法 .  相似文献   
937.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高频低强度现象与全球7级大震活动和中7级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7级强震活动弱时,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就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的第1年中国台湾附近寺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第2年中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938.
强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与深部流体作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杜建国  康春丽 《地震》2000,20(3):95-101
根据华北几次强震前后地下流体和重力异常特征,结合大地测深资料探讨了地震发生前后深部介质的变化和地壳浅层应力场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地下水位异常主要表现为下降型,气体异常呈上升型,重力和形变也出现异常;在外围地区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以上升型为主。 海城地震和大同–阳高地震前地下水位上升、下降异常有方向性分布的趋势,呈 X 形分布,这意味着地壳浅层应力场是压扭型的,并存在垂向应力的作用。在孕震过程中,地球深部流体向上运移,使得震源区及其附近的岩石膨胀、密度降低,震中区地壳浅层应力场呈拉张型,造成地下水储容积增大,地下水位出现了下降型异常。 在特定的构造单元内,地下流体、重力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和地壳浅层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939.
调制块比在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东  秦保燕 《地震》2000,20(1):27-31
从研究震前大范围的调制比异常出发,定义调制块比的概念,并研究了国内的某些震例。结果表明,调制块比平均异常时间1.25年,平均异常开始至发震时间2.0年,平均异常结束至发震时间1.0年,调制块比异常对7级以上地震显示为高值异常特点。另外,调制块比可反映部分地震前的中期地震活动性异常。当地震孕育到中期阶段时,震源周围地区出现小震调制比异常区域增加的异常。  相似文献   
940.
叙述了20世纪全球10次灾难性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地点、伤亡人数、建筑物遭破坏以及救灾的情况,记述了一些地震的前兆现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