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983篇
地质学   1033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孙翔  郭晓霞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15,36(Z1):85-93
相对于其他临界状态模型,基于热力学的临界状态(TCS)模型不需要引入塑性势假设,能够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通过对TCS的修正,使其能够模拟初始K0固结的影响,利用了返回映射算法进行了TCS模型的ABAQUS本构二次开发,通过与ABAQUS内嵌的修正剑桥模型(MCC)计算结果的对比,证实了该程序的可靠性。对模型中的2个控制屈服面形状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它们对应力-应变关系与剪胀关系的影响,修改TCS模型参数可以实现非椭圆的屈服面,进而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不同的参数对于屈服面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同时还比较了采用考虑K0固结及旋转硬化的TCS模型与不考虑K0固结及旋转硬化的MCC模型所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剪胀关系的差异。对于真实土体,K0固结及旋转硬化是土体的基本力学特性。最后证明了TCS模型较MCC模型(模型中没有考虑旋转硬化与K0固结对硬化规律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模拟该特性,所以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93.
张继红  朱合华 《岩土力学》2015,36(8):2339-2344
将抗拔桩侧阻力分解为与桩侧正压力不相关的桩-土黏结强度 、与桩侧有效正压力成正比的摩擦力 两部分,采用摩擦定律计算摩擦力 。基于轴对称条件,假定土体为半无限弹性体,以Mindlin公式积分计算分析极限平衡状态下桩-土共同作用,依据平面应变条件下柱状孔扩张的弹性力学解建立桩-土界面位移协调方程,推导出抗拔桩极限平衡方程,给出了求解方法及计算参数确定方法。该方程能反映桩与土的材料特性、桩体尺寸、桩顶埋深、群桩效应、卸荷效应等多因素对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合海上风电大直径超长抗拔钢管桩足尺试验进行验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抗拔极限承载力与实测值接近,计算精度远高于现行规范推荐方法,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及抗拔桩承载力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童晨曦  张升  李希  盛岱超 《岩土力学》2015,36(Z1):260-264
岩土材料颗粒破碎演化规律是颗粒破碎过程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对单一粒径组颗粒材料破碎规律的研究是进行多粒径组颗粒材料破碎规律的基础。从概率统计角度入手,先对前期研究中所提出的描述单一粒径组颗粒材料破碎规律的3个参数-破碎概率p、破碎状态参数a、b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组不同类型(不同试验材料、试验类型)的试验数据的研究,发现随着破碎的发展3个参数趋于定值,表明破碎极限的存在。基于上述研究,最后提出了计算单一粒径组颗粒材料破碎极限的方法,分别得到了3组试样的最终分形维数分别为2.3、2.34、2.28。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结构性土压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正  石名磊  缪林昌 《岩土力学》2010,31(11):3475-3480
由于土结构性的影响天然沉积土的结构是亚稳定的,屈服后的压缩变形阶段必然伴随着结构的破损。将附加孔隙比?e作为表征原状土的一个结构状态参数,基于扰动状态概念,引入定量分析附加孔隙比?e随固结压力变化关系的方法,得到一维扰动状态概念(DSC)压缩模型,以描述结构性土压缩损伤现象,并通过结构破损指数b来刻画压缩过程中的结构破损速率。根据该模型,对太湖湖沼相典型的天然沉积软黏土、粉质黏土和硬黏土不扰动试样的一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和分析,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模型参数的测定方法。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能够描述具有不同结构形式土样的压缩特性及其实际变形过程中表现出的非线性,这给结构性土非线性固结与沉降计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考虑位移效应的土压力计算理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泰华  贺怀建 《岩土力学》2010,31(11):3635-3639
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假定填土的内摩擦角与该点土体位移呈非线性关系,进而提出挡土墙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模式。该模式随位移变化是连续的,且能考虑墙土间的摩擦的影响。又将其与砂土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吻合较好,从而证明用该计算模式计算其主动或被动土压力是合理的。此外,根据该计算模式,导出了一种有效估算其静止土压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以广西入境旅游市场为对象,引用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广西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与区内各城市目的地市场的竞争态。结果表明,港澳台、马来西亚、越南、日本占据着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主导地位,市场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内各城市目的地市场发展水平不合理,瘦狗市场与幼童市场数量众多,市场仍然处于开发潜力阶段;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基本上遵循了市场竞争态转移的规律和方向,但脆弱性依然明显,必须从根本上推动旅游业改革,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钨矿床的时空分布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钨矿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钨矿床的时空分布、矿床类型、成因以及白钨矿在同位素测年方面的应用,阐述了钨矿床的成因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9.
Recently, the occurrence of slow earthquakes such as low-frequency earthquakes and very low-frequency earthquak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t depths of about 30 km in southwest Japan and Cascadia. These slow earthquakes occur sometimes in isolation and sometimes break into chain-reaction, producing tremor that migrates at a speed of about 5–15 km/day and suggesting a strong interaction among nearby small asperities. In this study, we formulate a 3-D subduction plate boundary model with two types of small asperities chained along the trench at the depth of 30 km. Our simulation succeeds in representing various types of slow earthquakes including low-frequency earthquakes and rapid slip velocity in the same asperity, and indicates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asperities may cause the very low-frequency earthquakes. Our simulation also shows chain reaction along trench with propagation speed that can be mad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by adjusting model parameter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interactions also explain the observed migration of slow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000.
A seismic source model is presented for use in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es to be conducted for sites within the Buller–NW Nelson region of New Zeal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mon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PSHA) methodology for sites in this region has been complicated by the long-held suspicion that the observed rates of seismic activity are high and not representative of long-term earthquake activity. However, recent analyses of geological, seismicity and geodet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extent of this anomaly may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and that current rates of seismic activity within this region are likely to continue into the foreseeable future. Probable bounds for the most appropriate long-term rates of seismic activity are estimated after considering all available sources of constraint. These include geodetic analyses, plate-motion modelling,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structural ge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aleoseismic information, tree-ring analyses, precarious rock information, observed seismicity and fundamental mechanics. A suite of fault sources is identified, and the observed seismicity is partitioned between these sources and a background source using Bayesian inference, and then analysed to obtain a magnitude–frequency distribution for each seismic source. The annual moment release rate for the region, resulting from th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sed sources, is shown to be consistent with available constraints. Consequent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bserved seismicity in the Buller–NW Nelson region can be used to model future earthquake occurrence within the region and that standard PSHA may therefore be implemented with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