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3篇
  免费   125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4247篇
地质学   1374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XieLili 《中国地震研究》2002,16(3):275-282
This paper describes briefly the recent advances and ac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by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IEM) in the period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1995-2000)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CSB),These projects are related with ke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They are: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load level,study on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damage to buildings.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f base isolation,and study on earthquake damage prediction and seismic losss assessment methods.Through these studies,quite a number of problems have een solved and some of them have een applie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0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程地下水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道 《内陆地震》2002,16(3):213-223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在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震时和震后 ,多井水位、水温、流量出现大量异常变化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波的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其中乌鲁木齐 10号井的地震波效应双振幅最大 ,为 185 mm,持续时间达 2个小时 ;0 4井水位阶跃上升幅度较大 ,为 0 .12 5 m,且具有不可逆特征。另外 ,对比了新疆及邻区 7级以上地震北天山地下水的震后效应 ,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2,16(3):224-234
对新疆北天山l931年以来6级以上、l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空区或条带出现,其孕育时间一般为8-14年;震源深度呈现由浅而深、通常超过25km的变化,孕育时间一般为3—4年。同时对上述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所选资料的精度等问题进研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决河南豫北地区地震的定位问题 ,对豫北台网内的 10个典型地震 ,使用了 7个地震台站的资料 ,用波速比求出横波速度 ;用和达定位法 (有的同时使用高桥法 )进行了精确定位 ,求出震源深度 ;测量了震中至各台的震中距 ,以此反算出了纵波速度。通过计算 ,确定出了较为适合河南豫北地震台网地区的波速。  相似文献   
105.
华北板内深部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北板块的形成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构造发展期,由于华北板块自身运动及所受应力场的作用,加之上地幔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等因素,在中、新生代形成许多特殊的板内构造块。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成果,对华北板内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深部构造角度划分出6个金及金金属成矿带、4个金刚石成矿带,并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及地热资源与新生事大陆裂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F-K分析在上海地震台阵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 K分析处理地震台阵数据 ,进行地震波场分析 ,按频率分量、速度矢量来分解几乎同时到达台阵的信号 ,识别不同慢度的波 ,有助于地震波类型鉴别研究 .主要讨论了F K分析具体实现的方法和如何应用于上海地震台阵的选址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7.
The palaeoecological potential of fish scales was assessed by comparing contemporary population data with scale remains obtained from littoral (n = 10) and open water (n = 10)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in two English shallow lakes, Selbrigg Pond and Cockshoot Broad. Scales and/or scale fragments were present, in low numbers (<20 per 100 cm3 wet sediment) in 34 of 40 sediment samples. In accordance with fish population data, higher densities of scale remains were found in Selbrigg compared to Cockshoot, and in littoral compared to open water samples. Taxonomic difficulties, exacerbated by scale fragmentation, made it impossible to assign the majority of remains to individual species. Most remains could, however, be placed into one of two groups: (i) percids – represented by both scales and scale fragments; and (ii) cyprinids – largely represented by scale fragments. To allow comparison of fish population and sedimentary scale data, both were converted to percentages of the aggregate percid–cyprinid total. Whole scales recovered were almost exclusively percid (45 of 48), thus bore little resemblance to the contemporary fish data. Nevertheless, percentages of scale fragments (Selbrigg: 34 and 66%; Cockshoot: 13 and 87% percid and cyprinid, respectively) and of whole scales and fragments combined (Selbrigg: 54 and 46%; Cockshoot: 46 and 54% percid and cyprinid, respectively) reflected the presence of the numerically dominant fish groups and the broad inter-site differences in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Selbrigg: 36 and 64%; Cockshoot: 10 and 90% percid and cyprinid, respectively). A running mean of scales per sediment volume indicated that some 400 cm3 of sediment was required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se the remains present.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with the appropriate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e.g., collection of large sediment samples), fish scale remains ma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ast presence–absence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percid and cyprinid species. As such, this technique may be a valuable supplementary tool for establishing longer-term changes in the fish communities of shallow lakes.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红板岩材料在岩土工程中所表现的大量模糊的和不确定的因素等特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借助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进行了对该材料的力学本构特性进行了神经网络模拟研究,提出了隐式本构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对该岩石的流变试验结果进行学习,获得了以网络权值结构保存的力学特性知识,由此得到了表征红板岩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隐式本构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岩土类材料本构关系的模拟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神经网络技术在地面沉降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武建强  余勤 《江苏地质》2003,27(3):171-174
复杂的第四系沉积环境构成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在对比分析第四系厚度、地下水位、含水层以及软土层发育程度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易发区进行识别。除基岩出露区外全区共被划分成4类块段,这种分布与第四系条件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经检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0.
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和环境监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勘探手段,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地球物理反演和成像技术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层析成像技术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应用,提高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勘探质量和精度。本文献电阻率法层析成像技术的前提条件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粗浅探讨,最后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