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8篇
  免费   899篇
  国内免费   1146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744篇
地球物理   1181篇
地质学   2419篇
海洋学   381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非均质土坡降雨入渗的耦合过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天然土质边坡通常呈现非均质特性这一问题,进行了降雨入渗作用下非均质土坡稳定性分析,考虑了渗流场和应力场之间的耦合作用。以一简化非均质土坡模型为例,对比了耦合和非耦合情况下渗流场的差异,验证耦合的客观性和其必要性;细-粗型和粗-细型土坡的降雨入渗过程可分别分为2个和3个阶段;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特征部位位移突变并结合塑性区贯通作为失稳判据,进行了土坡稳定性分析,发现雨水到达土坡土层接触面的时刻即为边坡稳定性突变的时刻;并通过深入分析孔隙水压力分布,揭示了降雨诱发非均质土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同时,就降雨强度、历时和渗透系数对非均质土坡入渗过程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只有当雨水进入到下层土体时,该层土体渗透系数才会对土坡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2.
娄昊  木日根 《世界地质》2013,32(3):606-611
矿山开发给矿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对矿山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笔者建立了矿山岩土工程环境质量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规定了分级规则,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级; 建立了矿山岩土工程体系环境质量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矿山实际,得出该矿山环境质量较差,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63.
全球海气相互作用关键区及区内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过程及其前期征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对流首先在中南半岛出现,随后在临近南海夏季风爆发时,菲律宾附近也出现对流活动,这表明菲律宾附近对流活动的出现也是引起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原因之一。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赤道印度洋上(75~95°E)的赤道西风有一次明显的增强过程,它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它通过赤道西风的东扩促使南海南部的赤道西风建立和增强;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西风的北抬以及激发孟加拉湾的对流扰动发展和北移东传,诱使我国华南沿海西风的增强和南压,从而对南海夏季风爆发产生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印度洋赤道西风和南海南部赤道西风的增强又分别与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增强以及索马里、85°E附近和105 °E附近向北越赤道气流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64.
0103号台风"榴莲"强度变化特征及暴雨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姚才 《热带气象学报》2003,19(Z1):180-188
应用天气图、探空资料、台风年鉴,逐小时降水和TBB资料,对0103号台风登陆后强度的变化和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0103号台风暴雨过程是由两次中尺度暴雨过程构成的,分别发生于迅速减弱和持续阶段.通过对200 hPa西风槽的发展,低空急流和热带对流云图以及台风登陆前后台风和暴雨区热力、动力场特征的分析,取得一些初步的结果,这些结果将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预报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65.
陆面上总体输送系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陆面上总体输送系数的研究历程、计算方法和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地面各要素之间的依赖关系等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几点科学问题:①需要解决非均匀下垫面地表参数的计算和观测以及发展适用于非均匀下垫面的相似性理论等难题;②对我国湿润地区地表总体输送系数的研究需要加强;③能否对非均匀复杂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全面的认识,地表参数由“点”到“面”的推广是关键也是难题。最后对利用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估算非均匀下垫面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的可行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66.
The October 21, 1766 earthquake is the most widely felt event in the seismic history of Trinidad and Venezuela. Previous works diverg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data available for this event. They associated the earthquake either with the Lesser Antilles subduction zone, with strike-slip motion along El Pilar fault, or with intraplate deformation at the edge of Guyana shield. Isoseismal areas are proposed after a new search and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Two of the largest earthquak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ich occurred in the region, the 1968 (M S 6.4, h = 103 km), and the 1997 (M W 6.9, h = 25 km) events, for which both intensity data and instrumentally determined source parameters are available, a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isoseismal areas and to interpret them in terms of source depth and magnitud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rge extent of intensity values higher than V is diagnostic of the depth (85 ± 20 km) of the 1766 source, and of local amplifications of ground motion due to soft soil conditions and to strong contrasts of impedance at the edge of Guyana shiel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vent occurred either in slab, or close to the bottom lithospheric interface between the Caribbean and South American plates (∼11°N; ∼62.5°W). The value of the magnitude is estimated at 6.5 < M S < 7.5 depending on the source depth and on the decay of ground motion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Deep and intermediate depth earthquakes can induce important casualties in Trinidad, Venezuela, and Guyana, possibly more damaging than those induced by shallower earthquakes along the strike of El Pilar Fault.  相似文献   
967.
楚雄盆地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秀梅 《云南地质》2000,19(4):416-422
对楚雄盆地各组段烃源岩的厚度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及成熟度特征分别进行静态研究,对各组段烃源岩的优劣及生烃潜力作出了综合评价,并预测了各区块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68.
通过开发压机PC机的内在功能,编制合理的控制程序,改进了设备的工况,提高了金刚石合成工艺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69.
本区地壳演化分:太古—早元古代构造基底形成、中晚元古代大陆边缘、早古生代裂谷形成与晚古生代海槽演化四个阶段。重晶石矿床成矿作用有火山喷流作用、大陆边缘沉积作用与裂谷带多种成矿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重晶石矿床重要特征。本区寻找重晶石矿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