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1篇
  免费   1126篇
  国内免费   1641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817篇
地质学   4582篇
海洋学   627篇
天文学   2148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119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6 毫秒
211.
With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omplex Systems,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challenges in extracting and linking multiscale objects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of complex landscapes. In particular, we emphasize that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a particular case of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MAUP) and describe how image-objects provide a way to reduce this problem. We then hypothesize that multiscale analysi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intrinsic scale of the dominant landscape objects composing a scene and describe three different multiscale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achieve this. Each of these techniques, i.e., Fractal Net Evolution Approach (FNEA), Linear Scale-Space and Blob-Feature Detection (SS), and Multiscale Object-Specific Analysis (MOSA), facilitates the multiscale pattern analysis, exploration and hierarchical linking of image-objects based on methods that derive spatially explicit multiscal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rom a single resolu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We then outline the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of each technique and provide strategies for thei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212.
青藏及邻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万明 《地震地质》2003,25(Z1):51-61
青藏高原是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演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该区火山活动受中 -新生代以来高原深部地球物理 -化学反应的控制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形式和结果。本区既有富钾质的 (主导 ) ,也有富钠质的火山岩 (次要 ) ;既有喷发熔岩流 (主导 ) ,也有一些浅源上侵的次火山岩体 ;火山活动发育在古近纪、新近纪与第四纪 ,而最强烈的发生在中新世期间。本区钠质和钾质两类火山岩在形成环境和时代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者一般发育在古新世—始新世 (6 0~ 4 0MaBP) ,而后者主要形成在渐新世—中新世 (30~ 10MaBP) ;存在着钠质—钾质—酸性次火山岩的演化过程 ;大体上可划分为西羌塘、北羌塘、可可西里、中昆仑、西昆仑等 5个火山岩省。本文对比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甘肃礼县和云南三岩区 (金沙江北段、腾冲和滇东南地区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大量的证据表明 ,这些火山岩形成在原始地幔、或“壳 -幔过渡带”或陆壳基底等源区。在实际考察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岩石圈的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高原隆升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13.
通过大量钠层荧光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给出我国武汉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的基本特征. 结合钠层模型分析,指出大气微量元素分布的纬度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纬度地区钠层平均分布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给出武汉地区随季节变化的钠层平均分布形态. 对武汉地区钠层分布形态时间变化的分析,发现其短期变化与重力波活动及夜间变化与潮汐波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214.
从天然气水合物的产生、聚集和分解,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过程,沉积压实、地温梯度、构造运动以及深部流体对水合物产生的效率起决定作用,根据流体的运移和天然气水合物在水合物稳定带中的分布状况,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可以分为构造聚集、地层聚集和混合聚集三种模式,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海底温压条件变化时,天然气水合物会发生分解,水合物也会在水体中上浮,在这个过程中,水合物的分解速率能高出其溶解速率二至三个数量级,海底泥火山、甲烷气柱、甲烷气裂缝、双似海底反射等大量的证据,都有助于揭示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的动态演化的特征,弄清楚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过程对于我们未来对这种潜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分析其在全球变化、碳循环以及海底滑坡中所起的作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5.
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迁移的构造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向北迁移,或北美板块的相对向南运动,驱动角落流使地幔热物质向板片窗上涌,造成地幔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本文通过二维暂态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当北美盖层厚度为20km时,计算预测的地热分布、部分熔融百分比、岩浆岩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等都与实际地热、地震和地质观测很好地吻合,确认了角落流机制和它引起的暂态热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16.
略论塔里木古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浪良杰 《现代地质》1997,11(1):14-20
依据所处板块构造位置和地球动力学环境,提出塔里木古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泥盆纪和石炭—二叠纪两个完整的开合旋回。第一旋回自震旦纪开始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寒武—奥陶纪伸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志留—泥盆纪俯冲消减,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时间跨度达400Ma以上。第二旋回表现为石炭—二叠纪弧后拉张—弧后造山事件,延续仅约100Ma。  相似文献   
217.
成岩过程中泥岩的成岩矿物会随成岩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地识别成岩矿物组合与划分成岩体系,对深刻 理解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埋深在1200~4500 m的泥岩,通过岩石薄片、 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有效地区分了外源输入的矿物(如石英)与成岩矿物(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显微特征的差 异,据此建立了定量估算泥岩中成岩转化的黏土矿物含量的方法:C陆源=(C/Q)沙一×Q样品和C成岩=CXRD-C陆源,其中C为黏土矿物含 量,Q为石英含量,更好地反映了泥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在埋藏演化过程中泥岩中的成岩矿物和组合呈现出 两段性,3000 m以上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较慢,形成了以伊蒙间层+高岭石的成岩矿物组合,推断其经历了酸性成岩 环境和开放成岩体系;3000 m以下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过程加快,形成了以伊利石+绿泥石+白云石的成岩矿物组 合,推断其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和封闭成岩体系,充分展现了泥岩在深浅层成岩环境和体系的差异性。与前人研究东营凹陷 泥岩中由有机质生烃产生异常压力造成的开放/封闭体系界限基本吻合,表明泥岩中矿物埋藏演化经历的成岩体系与有机质 生烃形成的压力体系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这对认识不同成岩体系下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和生烃机理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218.
金属成矿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要讨论近10年来国内外在金属矿床地质研究中的若干进展,内容包括:成矿地质环境和深部背景;矿床、成矿带和全球的成矿作用演化;成矿系统和成矿动力学;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以及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等。在这5个重点研究领域中,分别介绍了对它们的研究和已取得的一些进展,又展望了其在今后的研究前景。认为上述5个方面的系统深入研究,将构成21世纪上半世纪新的成矿理论基础,并将对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19.
本文通过对巴西典型金-矽卡岩矿床的解剖,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组成演化,以及流体和岩石之间的质量转移程度和机理的信息,揭示金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演化的规律。研究认为,成矿作用两阶段的成矿流体分别为变质流体和大气降水,它们在开放系统中水岩质量比分别为0.02,2.11,并且获得矽卡岩可能是由围岩转向岩体方向的变质流体交代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0.
本文依据宝鸡岩体颜家河超单元各单元的岩石组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研究了它们由早到晚的变化特征,并将各种特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现该超单元岩浆从早到晚存在着反序演化的特点,即由偏酸性岩浆向偏基性岩浆演化,并建立了该超单元的岩浆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