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江西省柑桔冻害及其变化和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西是中国柑桔主要产区之一,冻害是江西发展柑桔的主要障碍。1991年底,江西发生了近50a来最为严重的冻害,冻死柑桔约3.3万hm^2。从近50a冻害资料来看,江西冻害的变化尚无明县规律可循。冻害往往是突发的、随机的,这给冻害的防御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要树立有备无患的思想,在布局上选择有利小气候环境,在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柑桔抗冻能力,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青藏高原对我国热带气候及橡胶树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爱良 《热带地理》2003,23(3):199-203
影响我国橡胶树存活以及产胶量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寒潮低温与台风的强风.这些都与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有关:1.高原促进并加强寒潮爆发南下,使得我国热带冬季低温比同纬度地区较低.2.高原对于我国热带西部起着屏障寒潮减缓降温,而对于热带东部则起着漏斗狭管效应而加剧了降温.3.冬季高原的动力作用,在热带东部形成上升气流,在热带西部形成下沉气流,因而东部多阴雨天而西部多睛天.4.夏季的季风雨保证了橡胶树生长的需要,而冬季少雨尤其是西部少雨而多日照,有利于橡胶树的越冬,并有利于抑制某些病害.5.滇中、滇东的横断山脉可  相似文献   
43.
在海南岛东部滨浅海砂矿资源调查中,应用绳索锤击取心浅钻技术实施20 m浅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浅钻技术是获取浅层地质实物资料、验证地下信息推断与解释,最终圈定矿体、计算储量、评估品位的有效手段。介绍了这种结构简单、扰动较小的地质浅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
利用河北省中部地区“寿光五代”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资料和番茄生长发育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变换及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冀中地区“寿光五代”温室的增温效果,建立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最低气温回归模型,确定了不同等级番茄冻害温室外最低温度指标,并分析了历年达到冻害指标日数的时间分布及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和阴天天气状况下,温室内日最低气温随外界日最低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次曲线拟合最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0.895和0.414;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重度冻害指标分别为TD(室外日最低温度) ≤-15.0 ℃、TD≤-17.5 ℃、TD≤-16.5 ℃;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中度冻害指标分别为-15 ℃<TD≤-13.0 ℃、-17.5 ℃<TD≤-14.5 ℃、16.5 ℃<TD≤-14.0 ℃,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轻度冻害指标分别为-13.0 ℃<TD≤-8.5 ℃、-14.0 ℃<TD≤-9.5 ℃、-14.5 ℃<TD≤-9.0 ℃。冻害发生日数年均42.0 d,重度冻害发生日数平均为3.6 d,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至2月下旬,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1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且在1986年发生突变;达到重度冻害指标日数存在7 a、15 a震荡周期,达到中度冻害日数存在5 a、10 a和20 a震荡周期,达到轻度冻害日数存在10 a和18 a周期;根据温室外天气条件将冻害分为三种类型:晴冷型、寡照型和混合型,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冀中地区不同类型冻害日数分别为12.0 d、22.0 d和36.0 d,分别占总日数的17.1 %、31.4 %和51.4 %。  相似文献   
45.
根据且末气象站1971-2012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10℃负积温、最低气温≤-18℃日数、≥1cm积雪持续日数等冻害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红枣综合冻害指数,并采用线性回归,ma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综合冻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数值越小,冻害越严重;确定综合冻害指数≤-1.0时为红枣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冻害指数在1977年前后出现了一次增大突变;预测2013年红枣受冻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以下简称“ZL”)对H2O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正常H9C2心肌细胞、PC12细胞作为对照,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细胞4 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在H2O2处理细胞前用ZL预处理24 h,作为ZL药物组,采用CCK-8法检测以上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未经H2O2处理的细胞比较,400 μmol/L H2O2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至(47.25±4.14)%(P<0.01);600 μmol/L H2O2处理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至(52.53±4.31)%(P<0.01);经10~320 mg/ml的ZL预处理后,H9C2心肌细胞、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L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PC12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影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有CT检查资料,2例病程中行MRI检查。全部病例伴肝实质挫裂伤,外伤后短期内CT或MRI检查提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影,随访中很快出现水样密度或信号影。其中囊状单发7例,多发3例。多发者沿胆管树呈囊袋状排列。除7例随访中渐小外,其余3例均经手术或超声或CT引导下引流治愈,其内容物均为胆汁成分。结论:认识外伤性肝内胆汁瘤CT与MRI表现特征对于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复合维生素B(叶酸、B_6和B_(12))能否抑制PM_(2.5)对大鼠的急性肺损伤作用,本研究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不同剂量(0. 4、2. 0、10. 0 mg/m L) PM_(2.5)染毒组和相应的复合维生素B干预组(0. 02 mg/m L叶酸、1 mg/m L维生素B6、0. 002 5 mg/m L维生素B12),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显示,PM_(2.5)染毒能对大鼠肺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复合维生素B能减缓此损伤;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的PM_(2.5)染毒大鼠可引起BALF中LDH、AKP、ACP、TP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而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 0. 05),且TP和MDA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 0. 05),CAT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3个染毒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干预组LDH、TP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而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P 0. 05); PM_(2.5)低、高剂量+复合维生素B组BALF中ACP含量显著降低(P 0. 05); PM_(2.5)中剂量+复合维生素B组BALF中ACP含量无显著改变;仅有PM_(2.5)低剂量+复合维生素B组AKP含量降低(P 0. 05),其余干预组AKP含量无显著变化。因此认为,PM_(2.5)降尘能打破机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而复合维生素B能减缓此损伤,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温石棉是一种安全性存在争议的石棉,合理可行并且能够真实反映其暴露致病过程的染毒方法对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次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的染毒方法对雄性Wistar大鼠分别进行不同浓度温石棉悬液的染毒,在染毒1、3和6个月后记录体重和肺脏器系数,观察肺组织大体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病理形态,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进行分类计数,并测定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结果表明,多次滴注的方式大鼠死亡率较低,并且每次滴注后能够苏醒的大鼠没有死亡发生;随着四川新康温石棉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增加,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肺脏器系数升高,肺大体出现水肿、肉芽肿、萎缩实质化,HE染色观察则表现为炎性细胞增多、肺泡结构遭到破坏以及出现纤维化;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巨噬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TP、LDH、ACP和AKP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综上所述,多次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可用于模拟温石棉慢性暴露的致病过程,四川新康温石棉可以通过破坏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屏障造成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MD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表现符合Lisfranc损伤患者3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8例,碾压伤2例。28例手术治疗,受伤后立即常规拍摄足部数字X线正、斜位片,3例加摄侧位片;3日内行64排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重建方式包括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31例患者CT检查均发现有骨折,其中单处骨折3例,2处骨折13例,3处及3处以上骨折15例,共89处;均发现关节脱位,共57处,其中关节面错位≤2mm的9处,>2~5mm的30处,>5mm的18处。骨折累及关节面时相应关节均发生脱位。与CT结果比较,X平片漏诊骨折13处(14.61%),不能确定骨折16处(16.86%);漏诊关节脱位14处(25.56%)。结论:Lisfranc损伤的CT表现主要是Lisfranc关节构成骨的骨折和关节脱位,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提示相应处韧带损伤。CT表现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