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9篇
  免费   1236篇
  国内免费   2160篇
测绘学   1198篇
大气科学   808篇
地球物理   883篇
地质学   3718篇
海洋学   1113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483篇
自然地理   61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海岩礁环境系高生产力区,在中、高纬度海域中,由大型海藻和大叶藻(Zosteramarina)所构成的初级生产力常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数倍(Miller et al.,1971)。同时,此种环境又是以大型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物的珍贵海产品鲍鱼(Haliotis)、刺参(Stichopus)、海胆(Strongylocentrotus)等的栖息场所和采捕作业区;还是一些优质鱼类星鳗( Astroconger myriaster)、鲈(Lateolobrax japonicus)等的藏匿场所和游钓渔业的渔场;重要经济藻类石花菜(Gelidium)等也在此环境中定着、生长。所以,浅海岩礁的资源开发前景很好。为了促进上述珍贵海产品的增、养殖生产和发展游钓渔业,有必要对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岩礁区的资源开发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1987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1992年以灵山岛为点,对水下岩礁环境和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102.
用模糊集合观点讨论水团的有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划分水团的基本原则,概括为水团内部特征的相对均一性及其与外部海水的明显差异性。用模糊集合讨论了水型、水团和水系等有关概念。提出了用模糊集合观点定义水团及其核心、本体、边界与混合区的建议,并以1979年8月黄海和东海表层为例,给出了各水团的隶属函数。计算了其核心、本体、边界、混合区及贴近度,按其模糊性排出了顺序。  相似文献   
103.
胶州湾鱼类复殖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水域的鱼类复殖吸虫,早在30年代秦素美(1933)曾报道过7种;作者自1958年起陆续在该水域进行吸虫标本采集,先后剖检鱼类49种,共529尾,找到吸虫21种,其中4种为新种。本文为新种记述,并附胶州湾吸虫及宿主鱼类名录。 文内测量单位一律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4.
肋脊螺科(Costellariidae)属软体动物腹足纲、前鰓亚纲、新腹足目。以前本科动物大多被列入笔螺科(Mitridae)中的一个亚科,而目前已有一些学者(Cernohorsky,1978),(Abbott & Dance,1983),( Springsteen & Leobrera,1986)根据它的齿舌和外部形态等特征将它分列为一个独立的科。本科动物在国内尚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仅有一些零星报道。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査搜集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初步鉴定出13个种,分隶于1属3亚属,其中6种在中国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5.
黄、东海毗邻海域悬浮体与水团的对应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东海毗邻海域由陆架到深海的悬浮体进行了大量加密取样,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给出了悬浮体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确定它们与水团及其边界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从物源、动力和成因等解释了这种对应,提出了水团对悬浮体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潮次—中层混合爬升水及其混合水形成悬浮体含量最低值区,横亘在陆架与深海之间,形成阻隔含有大部分悬浮体的陆架中、下层水体向深海输送的洁净“水障”,台湾暖流北上的顶托也起类似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悬浮体含量的各种因素及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6.
渐新世/中新世分界的地层学事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渐新世/中新世分界面(即古近纪/新近纪分界面)附近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事件及其新年龄。2004年国际地层年代表确定该分界面位于第58长偏心率周期弱振幅处,古地磁事件C6Cn.2n底面,经天文调谐后的年龄为23.03 Ma。发生在该界面附近的生物地层学事件主要是浮游有孔虫Paragloborotalia kugleri的始现面(22.96 Ma)和钙质超微化石Sphenolithus delphix的末现面(23.11 Ma)。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的大洋钻探ODP1148站,渐新世/中新世界面以崩塌沉积物为特征,有明显沉积间断,标志南海当时有较大范围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7.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无脊椎动物资源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大量径流给其河口及邻近海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维持了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巨大生产力,并使之成为多种重要经济鱼虾类的索饵和产卵场。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浙江舟山渔场和江苏吕四渔场的渔业资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径流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很大改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河口和近海的海洋环境、经济动物的组成及资源状况。为研究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预测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进行了无脊椎动物资源底拖网试捕调查。本文系统整理调查所得资料,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到1992年秋季,国际冰川学规划。格陵兰冰岩心计划。的参加者采用专门的装置获取3029m冰岩心柱.该岩心柱下部为约200ka前堆积的沉积物.根据冰的同位素组成(^16O/^18O比值)可以确定过去的气温;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大气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09.
1991年8月~lO月和1992年3月.分别在台湾西部沿海的香山养殖区采集牡蛎以及附近河川溶解态、悬浮态底泥样品进行金属元素的分析,发现牡蛎和溶解态、悬浮态中的铜锌比值一致,显示牡蛎内重金属的累积量和生长环境中金属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判别分析应用于南海北部海区的水团分析。划分为八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给出了各水团在四季代表月的Bayes多组判别的系数和参数。用资料检验判别的成效.冬季和春季可达95.90%以上,夏季为94.80%,秋季是全年最低值,为92.72%。讨论了造成错判的原因,并与Fisher判别作了比较。当测值维数较低时,建议选用Bayes判别。对八个水团以及各水团两两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证实在每个季节中各水团之间的差异,都在高度置信水平(α=0.01)上具有显著性。因而,划分为八个水团是有实际意义的,其判别式的系数和参数,可用于实际的判别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