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南极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的中期振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多维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5年1月-1987年12月南极长城站地面气象要素的谱特征。该地区的气象要素与北半球一样,也普遍存在3-5天、准一周、准二周和3-4周振荡周期。在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地区,从地面到平流层中下部,气压系统都存在着显著的准二周振荡,这种振荡是由上往下传播的。无论冬、夏季,准二周和准一周振荡都是由西往东传播的,而扰动的南北传播方向则与季节及振荡周期长度有关。南极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与500hPa极地涡旋的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2.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对外开放三年来,在泥石流观测试验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新进展,同时也简述了站设基金课题、国家基金课题和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观测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53.
许松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Z1):128-133
全面分析了全球地面天气报数据集区站号存在的问题、错误区站号的存在对使用资料的影响以及错误区站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错误区站号的相应处理方法.同时,对处理后的全球地面天气报数据集区站号的情况和原数据集区站号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4.
虚拟参考站技术中对流层误差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永良  黄丁发  丁晓利  殷海涛 《测绘学报》2006,35(2):118-121,132
大气折射误差和轨道误差是制约长距离RTK精度的主要因素。虚拟参考站技术利用多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来建立大气延迟误差和轨道误差模型,以削弱这些误差的影响。在分析测站高程对对流层延迟建模精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7种含高程影响因子的对流层误差建模模型,并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比较这几种对流层建模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条件。最后,分析和讨论建议模型用于实时动态定位的精度,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
周命端  郭际明  张玉生  李琛 《测绘科学》2012,37(2):141-142,145
本文研究了坐标换带与高程面转换的计算方法,提出坐标换带与高程面转换综合计算的处理模式和基于TGO软件的坐标换带与高程面转换综合计算方法,并给出详细的计算流程,最后用实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掌上电脑的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及其与全站仪的通讯接口;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PiPAQ2490系列掌上电脑的隧道断面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可实时检核各项误差,超限后自动处理。实践表明,该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7.
中山站高频相干散射雷达于2010年4月建成投入观测,并加盟SuperDARN雷达观测网,成为我国探测电离层对流的重要手段。首先简要介绍中山站高频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然后利用该雷达第一年的观测数据,给出了每个波束观测的电离层回波总数随距离和回波强度、多普勒速度及谱宽的分布,以及电离层回波发生率随频率的变化特性。观测结果和射线追踪的模拟计算表明,由于波束指向不同,电波波矢方向与地磁场形成正交条件的区域有所不同,因此会造成不同频率下,不同波束观测的电离层回波发生率的差别。  相似文献   
58.
基于小波分析的汾河河津站径流与输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汾河流域19个气象台站1959~2005年的月均降水量、河津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径流与输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它们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与输沙量具有2~4a、14~18 a左右2个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且三者的主周期基本一致,即3 a和16 a;3 a尺度上,3个要素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频繁,突变点较多,且曲线变化除个别时段发生紊乱外基本上保持同步性;16 a尺度上,突变点较少,3条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相应减少且出现不同步现象。降水、径流与输沙量曲线发生趋势变化及出现不同步现象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而后者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
首先对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再分析资料与自动气象站(AWS)实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相对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中心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NCEP/NCAR(Kalnay 等1996)和NCEP/DOE (Kanamitsu 等2002) 再分析资料, ECMWF(Uppala 等2004)资料在高原地区的地表热通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进一步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ECMWF资料反映的高原地面热源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发现前期青藏高原主体的冬季地面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呈负相关, 与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还与春季高原南部的地面热源存在负相关、与高原北部的地面热源存在正相关。高原冬、春季地面热源场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0.
上海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地区59个自动站2006—2013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本地化的质量控制,得到一套高分辨率气温数据集。将其与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反映的上海年平均及季节平均气温基本一致,说明经质量控制的加密资料是可信的。但其空间差异更为明显,表明高分辨气温数据在城市热环境精细空间分布研究中更具代表性和有效性。基于该数据集研究了上海的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加密观测数据可反映出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气候特征:热岛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四周及西南部扩展,尤其是出现了"多中心"结构特征,即除中心城区的热岛主中心外,在闵行北部和松江南部均出现了与快速城市化进程相联系的区域性副热岛中心;受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和局地海陆风的影响,热岛位置在秋冬季偏东南方向,春夏季偏西北方向。上述精细化特征在常规资料中并不明显或无法体现。由此可见,经质量控制的加密气温数据在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研究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