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7篇
  免费   1822篇
  国内免费   1878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580篇
地质学   8248篇
海洋学   24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729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与工程地质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分布在海湾、泻湖、河口区,厚度1-10m。海湾、泻湖软土为淤泥、淤泥质土,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浅水区,软土颗粒偏粗,强度相对较高,触变性对建筑物危害性大,陆源物质供应少的深水区,软土颗粒偏细,低强度、高压缩性、沉降变形大和蠕变性是危及建筑物稳定的主要因素。海湾、泻湖软土位于地下水位下,具低透水性,掩埋后短期不易排水固结,软土下为强度较高的冲积物,对一般建筑物,利用强夯、粉喷搅拌桩、  相似文献   
42.
两项新技术及其在海水苗种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两项新技术,用泡沫净化空气、海水和生物效应灯,及其在海水苗种生产中的应用。文中分别讨论了它们的原理、设计安装及使用效果。希望这两项新技术能够得到推广,以提高出苗率,增加海水苗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
GIS方法在南沙群岛海区海底灾害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方法,对南沙群岛海区海底灾害地质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不同灾害地质因素赋予不同的模糊影响权值;运用模糊叠加模型,得到南沙群岛海区海底灾害地质综合评价图。与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GIS方法是进行海底灾害地质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4.
黄铁民 《福建地质》2008,27(2):186-194
铅山铅锌矿位于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与平潭—漳平东西向断裂带的复合部,闽中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南端的洛阳—剑斗东西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控矿的北东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铅山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5.
面向“数字矿山”应用系统的需要,在分析煤矿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特点及其在遥感监测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集成监测系统的技术思路和体系结构,强调各种监测技术手段、不同时空尺度、不同数据源和不同主题信息的集成,并针对这一集成系统实现与应用中的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环境传感器网络应用、遥感监测数据与专题分析模型的集成、数据质量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以酸活化沸石为载体,十二醇为储能工质.制备沸石基储能基元,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等对沸石基储能基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储能基元在2θ=22.50时的衍射峰变强,相变储能材料十二醇和沸石栽体之间仅仅是简单的嵌合关系.储能基元的相变温度有一定的降低,并且熔融峰变宽.  相似文献   
47.
基于边优先的任意多边形最优三角剖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仁健  武芳  薛本新 《测绘科学》2008,33(1):122-125
针对现有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不能同时兼顾算法的简单有效性、适用性以及剖分三角网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优先的任意多边形最优化三角剖分算法:首先直接对多边形的边进行构网,最后再对生成的非约束边进行构网,最终完成整个多边形的三角剖分。剖分得到的三角网为约束Delaunay三角网,网形稳定、最优,算法简单,执行效率较高,且适用于任意复杂多边形。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东海陆坡及邻近槽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分析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西太平洋边缘海中,东海是唯一没有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边缘海。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海底温度资料等,从沉积物来源、沉积地层厚度、烃源岩条件、沉积速率、海底温度—压力条件等方面对东海水合物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冲绳海槽沉积物源丰富,沉积厚度大,且发育烃源岩地层。冲绳海槽较高的沉积速率主要分布于冲绳海槽槽底沉积中心,以及西部陆坡连接海底峡谷底部的三角洲区域。根据冲绳海槽实测的海底温度数据,整个冲绳海槽地区600m以深的范围都能够满足水合物发育的温度、压力条件。以温度梯度为30℃/km计算,冲绳海槽中水合物稳定域的最大厚度为650m。冲绳海槽盆地中普遍发育的底辟构造、背斜构造等局部构造,以及网格状断裂系统,为烃类气流体的向上及侧向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区带。根据已经发现的BSR特征来看,东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9.
上宫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化探找金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思峰 《物探与化探》2008,32(3):267-269
上宫金矿位于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北麓,在该区1 020 km2范围内进行了1:5万的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按水系划分取样单元,取样本着"小沟多取,支流放稀,大河不管"的原则进行。本次水系沉积物测量的特点是:取样少,控制面积大,速度快,省钱、省人、省物,找矿效果好、经济效益好。本区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所发现的金异常,后经异常检查、地质普查评价及钻探验证,确定为一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0.
The Baimazhai nickel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anjiang (Tri-river)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Sanjiang ARIR). In this paper was conducted ^40Ar-^39Ar dating of two phlogopites in lamprophyres which are, as dik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orefield, and two plateau ages were acquired, i.e., 32.46±0.62 Ma and 32.01±0.60 Ma, respectively (averaging 32.23±0.60 Ma). The ages are obviously younger than those of the ore-hosted complex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Baimazhai nickel deposi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dicated that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and those in the Sanjiang ARIR are similar in tectonic setting, mineral assemblage and geochemistry. It is considered that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anjiang ARIR, and the lamprophyres and ore-hosted complex in the orefield represent the products of two times of different magmatic activity from different mantle 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ge of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is older than that of the strike-slip shearing of the Ailaoshan-Honghe fault belt, suggesting that the strike-slip shearing of the Ailaoshan-Honghe fault belt is not the factor leading to magmatic activity of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while it is more possible that magmatic activity of the Sanjiang ARIR promoted strike-slip shearing of the fault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