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A field example of strain partitioning has been analysed along the Nurra–Asinara transect of the NW Sardinian Variscan chain (Italy). The section in the Nurra–Asinara area is in a continuous sequence of tectono-metamorphic complexes made of low- to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affected by a polyphase tectonic history. The principal fabric of the area is controlled by a D2 progressive deformation phase in which the strain is partitioned into folds and shear zone domains. The D2 stretching lineation and shear sense show a clear change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principal meso- and micro-structures, vorticity gauges and a quantitative kinematic analysis of local strain suggest that the D2 kinematic history could be envisaged as an oblique heterogeneous deformation similar to the transpressive systems describ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settings elsewhere. Using a simple kinematic model we also propose that both a transpressive system followed by “thrusting” or a partitioned transpressive system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fabric distribution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described in the study transect.  相似文献   
172.
荷载对钻孔应变测值影响的实验及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弦频钻孔应变仪和体积式应变仪二次地表荷载试验的结果。根据弹性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钻孔地壳应变测量及荷载试验的力学模型、边界条件等予以简化,使得经典的集中力作用于半无限弹性体表面的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解,可有条件地运用于钻孔应变测量中地表荷载变化问题的定量分析研究。所给出的实验方法、研究思路及计算方法等,对定量研究钻孔应变测量中的荷载干扰、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制定台站钻孔应变观测技术标准及观测规范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3.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田勤俭  丁国瑜  申旭辉 《地震》2002,22(1):9-16
海原断裂带和中卫-同心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隅二条主要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地貌分析和二条断裂带的结构、活动历史的对比研究,建立了该区走滑和挤压活动的应变分配模型。通过对主要断裂带破裂分段的研究,确定了该区的强震破裂单元。应变分配和破裂分段是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的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4.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2001,21(3):21-30
通过对滑动方向相反的含障碍体平行断层失稳破坏岩石破裂实验的应变场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岩石破坏过程和破坏方式。并且通过对平行断层和障碍体破坏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这种滑动方向相反的含障碍体平行断层失稳破坏的增、减震机制,结果表明是一种互为增震机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实验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证明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5.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一种描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将由土的剪切试验测得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q~ε1曲线)分为应变硬化型和应变软化型,文中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描述应变硬化型q~ε1曲线和应变软化型q~ε1曲线的新模式,并导出了统一的切线模量表达式,进一步探讨了该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描述模式在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时的简化形式,及简化形式中参数取值方法和参数与围压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与邓肯-张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描述模式能更好地与试验数据吻合,且用其简化形式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时,可以通过调整其中一个参数值来表达出不同的曲线形式,从而体现出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多样性。该应力-应变关系描述模式为发展更一般的非线性弹性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6.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demands accurate prediction of soil deformation under a working load condition. The nonlinear stress–strain behavior needs to b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soil behavior in the pre-failure condition.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ompliance matrix representing the strain response envelope (SRE). The rotation of the ellipse of the SRE relates to the anisotropic response of the soil deformation. The off-centered SRE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kinematic hardening plasticity. Quantitative data on the movement of SREs provide us with crucial inform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ress history and the evolution of stiffness anisotropy in soil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7.
测震数采仪记录的钻孔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测震仪数采器在昌平台站开展了高频采集实验,对原来1次/分钟采样的钻孔应变仪输出进行100次/秒采样,记录到大量丰富的信息.计算了高频采样获得的应变记录分钟值后,发现与原来的1次/分钟采样变化曲线趋势完全吻合.高频采样获得的应变地震波更加完整,细节更为清晰.通过应变地震波计算得到的震相参数,与前人所得结果一致.与十三陵地震台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比较,二者的波谱相似,且应变地震波中还存在低频成份.  相似文献   
178.
本研究以5年为时间窗,1年为滑动步长构建自变量序列,建立了新疆各研究区的投影寻踪自回归中长期地震预测模型;同时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探讨了各区不同时段应变积累与释放特征,依据各区的应变积累水平及其地震活动分期特征判定未来地震趋势。综合分析两个模型的地震趋势预测意见,给出了新疆各研究区未来5年(2006-2010年)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意见。  相似文献   
179.
根据漳州地震台深井观测系统中探头上、下端面共8分量应变观测单元及台站洞体内伸缩仪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利用相互垂直的一对线应变分量共5种组合的方式计算出本地的面应变,并与固体潮理论值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深井观测系统的4种面应变组合的变化形态较伸缩仪面应变更接近固体潮面应变理论值,其中6#8#组合为最优组合,与固体潮理论值相关系数高达0.9418,而伸缩仪组合与理论值相差较大,相关系数仅为0.7838。Venedikov调和分析显示,深井观测系统的内在质量优于洞体内伸缩仪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80.
20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层带是典型的铲形逆冲断层带.利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元模型,得到关于铲形逆冲断层带一些具普适性的认识:(1)如果断层带强度不随深度变化,则地震从断层带转换层附近开始发动,破裂沿断层向上传播,当地震蓄积能量足够大时,破裂可以冲破到地表,如汶川地震.(2)一旦到达地表,其最大同震位错将位于断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