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辽宁抚顺东部地区处于长白山脉南延的龙岗山系中,由玄武岩组成的火山台地和大面积冰水堆积物构成的夷平面,共同组成了抚顺东部地区第四纪特殊的地貌景观,依据1/5万区调成果,对抚顺东部地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研究,把更新统由下至上划分了8个自然单元,全新统由下至上划分了3个自然单元。提出了抚顺地区更新世由早期至晚期至少存在三期冰水堆积物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2.
《China Geology》2018,1(2):236-256
The continent of China is grouped into Pan–Cathaysian blocks, Laurasia and Gondwana Continental margins and relics of three oceans-Paleoasian, Tethys, and Pacific as a whole. In detail, the continent of China grew up by coalescence of three blocks or platforms (North China, Tarim and Yangtze) and eight orogenic belts (Altay–Inner Mongolia–Daxinganling, Tianshan–Junggar–Beishan, Qinling–Qilian– Kunlun, Qiangtang–Sanjiang, Gangdisê, Himalaya, Cathaysia, Eastern Taiwan)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oceanic crust disappearance and acceretionary-collision of continental crusts. In the orogenic belts, six convergent crustal consumption zones (Ertix–Xar Moron, South Tianshan, Kuanping–Foziling, Bangong co–Shuanghu–Nujiang–Changning–Menglian, Yarlung–Tsangpo, Jiangshao–Chenzhou–Qinfang)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Correspondingly, the strata of the continent of China are subdivided into 17 tectonic-strata superregions, which tectonically belong to three blocks or platforms, six convergent crustal consumption zones and eight orogenic series, respectively. This division is based mainly on differences of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tectonic evolution among blocks, zones and belts, including the timing of when the oceanic crusts transferred into continental crusts, the paleobiogeographic features, and the types of strata.  相似文献   
73.
为了弄清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泥岩压实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关系,首先探讨了该地区泥岩压实的特征,并运用最高热解温度和生烃指数等对欠压实的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从纵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内发育浅部快速压实段、正常压实段和低幅度欠压实段等3种类型,浅部快速压实段主要发育在深度小于700 m的万山组和第四系地层,正常压实段自万山组底部或者粤海组顶部到珠海组底部或者恩平组顶部(1 800~3 200 m),低幅度欠压实段自恩平组顶部向深部延伸到文昌组(2 400~4 000 m);从横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划分为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具有不同欠压实特征的区域,东北部欠压实区地层发育珠江组—韩江组和文昌组—恩平组2个低幅度欠压实段,中西部欠压实区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泥质高含量和快速沉积沉降引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沉积作用、高地热值和生烃作用共同引起,后者为有效生油段;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砂岩不存在超压。  相似文献   
74.
内蒙古鄂尔多斯侏罗纪煤层聚积规律及找煤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胜煤田延安组为一套内陆盆地之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下沉积的侏罗纪含煤地层。根据成因地层分析与层序地层划分,将其划分为5个成因单元对应于5个小层序组,进一步划分为11个小层序(旋回)。应用沉积体系链及其配置型式来恢复预测区的沉积环境,总结其聚煤规律,进行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75.
海河河口地区全新世环境及其地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元芳  牛修俊 《地理学报》1989,44(3):363-375
全新世初期本区为淡水湖沼或冲积平原,距今9200年前海侵开始影响到本区,约8000年前海面急剧上升,本区成为古渤海的一部分,至7700年前发生海退,嗣后较稳定,大规模海侵发生在6300—5800年前,当时这里成为浅海,5400年前再次海退成陆。5000年以来,海面仍有波动,在环境演变中主要表现为岸线不断地向东退却。全新世下限以距今12000年为宜,本区地层可分上、中、下全新统,下和中全新统又可分为上、下两段。  相似文献   
76.
国内外海相油气基本地质特征及下步研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相地层主要发育于中、古生代,后期构造活动强烈,油气演化和富集规律比较复杂。演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取决于地层时代和埋深。塔里木盆地Ro值0.4%~2.08%,油气并举;青藏地区与塔里木盆地相似,Ro值0.5%~2.0%;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演化程度较高,只见气,不见油。古风化壳是海相碳酸盐岩中重要的储集层,非均质性很强,高产井附近常出现干井。主要是晚期成藏,喜马拉雅期为主。中国海相以气田为主,埋深多在3000~4000m以下,单个规模偏小。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多孔网络系统(孔、缝、洞)、流体运移情况复杂、润湿性难以预测、开采效果差和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强等。建议加强研究三种储层因素,即改善、破坏或保持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加强三史研究,包括古潜山埋藏史、孔隙演化史和古热液史。  相似文献   
77.
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是油气勘探研究的基础工作,地层划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勘探后续的研究。在收集大量的地质资料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主要生油层——延长组长2油层组为研究目的,在全区内寻找分布比较稳定的主要标志层K9和长2底砂岩以及K7辅助标志层,将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划分为3个小层。本研究为该地区的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发建产作好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8.
枣庄地区寒武纪—早奥陶世处于被动大陆边缘陆棚环境 ,沉积序列受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所控制。由寒武系底部不整合面和怀远运动间断面所限定的地层组合 ,可划分为A ,B两个二级层序和 1 2个三级层序 ,其中张夏组底界面与二级层序底界面一致 ,为一个由陆源浑水沉积环境向碳酸盐清水沉积环境演化的转换面  相似文献   
79.
针对水溶性或液态盐类矿产的取心(采取率、完整度、代表性)或取样、护壁、高承压卤水地层近平衡钻进等主要技术问题,本文以翔实的实践与科研攻关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并确立了一套独具一格的固、液兼顾以液矿为主的盐类矿产的勘探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0.
老挝万象地区含盐系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挝万象地区的含盐地层称为塔贡组(E1tg)。该组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每个岩性段均由下部膏盐层、上部陆源碎屑岩组成,均属湖泊沉积。该套地层的介形虫属Sinocypris—Cypris(Cristocypris)—Parailyocypris组合、轮藻属Peckichara—Obtusochara组合,属古新统。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上,该组与我国滇西地区的勐野井组(Em)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