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05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7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夏怀宽  史兰斌 《地震地质》1993,15(2):117-122
通过对朝鲜载宁江断裂带的特征、新活动形迹和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确定它是一条活动断裂,并控制了载宁江地震带的展布。最后,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942.
对龙羊峡水库发生诱发地震可能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杰  刘启芬 《地震研究》1993,16(1):60-66
本文用龙羊峡水电站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分析了该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水库库区浅层的应力特点为:S_H>Sh>Sv,具备发生诱发地震的应力条件,但浅部和深部的应力状态可能不同。这给由浅部应力测值推测可能发生的诱发地震的震级的上限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43.
944.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讨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中国周边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应力场的影响,指出两板块在喜马拉雅山前断裂地区碰撞,碰撞边界向西延续到35°N,74°E附近,其主要挤压方向为NNE,并形成SE方向的物质流动.帕米尔地区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存在俯冲带形态的构造.在26.5°N,97°E附近,板块边界的走向发生突变,并形成东倾的缅甸山弧俯冲带,但印度板块挤压造成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在安达曼—尼科巴—苏门答腊—爪哇岛弧,印度板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在中国南海一带形成NNW向或近Ns向的主压应力.  相似文献   
945.
岩石错动面的非匀阻性与突发失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层错动面的非匀阻效应是决定失稳型式和是否发震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研究表明:凹凸不平的错动面只有当凹凸部在错动中被铲削至相对平直而使阻力相对均匀的情况下才可能突发失稳,并可用非匀阻系数ζ定量地表示错动面凹凸和非匀阻程度。通过比较锯切面与破裂面凹凸程度的差别,以及二者不同的应力降大小,进一步建立了一种实验确定非匀阻系数的新方法,给出了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破裂面的非匀阻系数与相对不平度的关系.从而为外推判断断层发震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6.
本文采用GEM10C的前50阶系数,计算了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和地幔对流产生的岩石层底部应力场.通过对全球重力异常、应力场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板块运动与地幔对流间的关系.对各板块在地幔对流作用下受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表明,板块的运动主要由低阶应力场决定,板块底部多个地幔对流体(而不是一个以洋中脊为对流上涌中心的单个地幔对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现代板块的运动.  相似文献   
947.
本文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由一条、二条和三条不连续的羽列断层组成的多组剪切破裂带模型。研究表明,不连续剪切破裂带在运动学性质上与单一剪切断层相类似,存在着作为剪切破裂带整体尾端的张、压性四象限分布的现象,它们是强相互作用的岩桥区物质发生变形弱化,剪切破裂带两侧块体作相对运动在尾端的调整产物;岩桥区的构造力学性质和物质的材料力学参数是影响剪切破裂带尾端张、压性区应力集中程度和范围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结合实例讨论了张、压性区的构造特征和破裂方式  相似文献   
948.
震源应力降、错动速度及突发失稳判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地震地质》1990,12(3):237-242
震源参数的构造物理方法分析结果和实际震例资料表明,断层错动速度Vsei与应力降△τsei成正比关系,而二者的比值Ω(=Vsei/△τsei)受主应力作用方向(以错动角θ表示)的影响。对于大量震例来说,比值Ω的频数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其平均值约为0.092,相当于震源的优势错动角60—61°。Vsei与△τsei之间的正比关系进一步证明选用应力降作为震源突发失稳判别指标的合理性。Ω对θ的依存关系,则有可能为估计主应力方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9.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the accumulation of stress along the North Anatolian fault.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time-dependent reloading of the plate boundary by using a modified Elsasser model of a coupled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system.It is found that many of the North Anatolian fault earthquakes are likely to have been triggered by adjacent ruptures, while th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large earthquakes may have been partly modulated by the relaxation of the viscoelastic asthenosphere.  相似文献   
950.
The principal stress axes and eigenvalue ratios of the stress tensors from two active seismic regions in Alaska (eastern Aleutian Arc and eastern Gulf of Alaska) are computed. These results are obtained using focal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ranging from 5.5 to 8.2 and show for both regions slightly different compressional states with an orientation of the pressure axis of N26°W for the eastern Gulf of Alaska and N27°W for the east Aleutian Arc. The eigenvalue ratios for the eastern Gulf of Alaska and east Aleutian Arc are 0.84 and 0.99, respectively. The algorithm used in computations allows us to detect some focal mechanisms which are incoherent with respect to the obtained stress tensors. These incoherence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some 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region. The orientations of possible pre-existing fractures which would need an unrealistically high maximum shear stress to start a slip on their fault plane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se critical orientations depend on a constitutive frictional law as well as on eigenvalue ratios and eigenvectors of the stress tensors. The orientation, which is given in our case by the angle between the normal vector to a fracture and the regional tensional axis, is approximately 59° for the eastern Aleutian Arc. This angle ranges from 49° to 59° for the eastern Gulf of Alaska.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fractures which need unrealistically high shear stress to start slip on their fault planes are defined by a very narrow band of possible angles between tensional direction and the normal vector to fault pl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