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56篇
地质学   389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7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91.
巴姆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Ⅱ.用FEPG有限元方法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扬施旭  赵永红 《岩石学报》2006,22(9):2375-2380
本文利用 FEPG 有限元程序对2003年12月的巴姆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2003年12月26日,巴姆地区发生6.6级地震。Nakamura、Suzuki 等人利用余震资料和地震破坏程度的分布图分析了余震震中的统计分布形式,得到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巴姆断层以西大约5km 的 Arg-e-Bam 隐伏断层的结论。凌勇等人从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出发,得到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条纹和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场,并从雷达干涉的相干图上确定了发震断层的痕迹。他们还利用 Okada 程序模拟计算了此次地震的位移场,模拟计算的结果与 D-InSAR 测量的位移场比较符合。Okada 程序从断层的位错为出发点进行计算,从运动学角度对此次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行研究;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远场区域边界的应力状态以及断层的物性参数的变化对巴姆地震形变场的影响,将各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的同时也和前人的结果相比较。本文计算中采用了凌勇等人的断层参数,即 Arg-e-Bam 隐伏断层为近南北走向,向东倾斜,近直立的倾角,右旋走滑,其(Strike,dip,slip)为(175°,80°,173°)。断层未延伸到地表,自地面以下1km 处往下延伸16km 的宽度,断层长度为20km。对断层的杨氏模量、泊松比、断层附近区域的边界受力大小、两个主应力的比例以及主应力的方向的改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做了讨论。最后通过上述几组计算结果建立了一个与前人结果较为符合的巴姆地震参数模型。通过计算,一方面揭示了应力状态和物性参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 Arg-e-Bam 隐伏断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2.
中部天山地壳活动的GPS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杰  方伟  朱治国  刘代芹 《内陆地震》2006,20(3):239-244
通过对天山中部地区连续多年的GPS观测分析,得到了该监测区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情况。计算表明天山中部地区内部断裂两盘的运动方向以婆罗科努断裂为界,北部各断层表现为拉张特征,南部总体表现为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93.
1 INTRODUCTION China is rich in mountains. The mountainous area occupies 69% of the total land of the country. Thus, landslides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China. Landslides originating in subsurface soils are typical, and constitute approxi…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的6.6级地震产生的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降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从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出发,求解出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条纹和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场,并从雷达干涉的相干图上清楚的观察到了发震断层的痕迹,得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巴姆断层以西的隐伏断层的结论。然后结合 Harvard 的 CMT(震源机制解)结果、Nakamura 的断层结果(Arg-e-Bam 隐伏断层)以及本文 D-InSAR 求解出的发震断层结果,利用 Okada 程序,计算出此次地震的北、东、垂向三个位移分量,投影得到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将投影结果与由 D-InSAR得到的位移场比较,看到我们所讨论的断层模式可以很好的解释差分干涉雷达的观测结果,可以合理的解释 Arg-e-Bam 隐伏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破裂断层,通过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分布图,隐伏断层为发震断层的解释可以很好的符合巴姆地震的等震分布图。最后,本文利用 Okada 程序计算得到了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应变场和应力降场。  相似文献   
95.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96.
We report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new finding of extrusive calciocarbonatite (alvikite) rocks from the Pleistocene Mt. Vulture volcano (southern Italy). These volcanic rocks, which represent an outstanding occurrence in the wider scenario of the Italian potassic magmatism, form lavas, pyroclastic deposits, and feeder dikes exposed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volcano. The petrography, mineralogy and whole-rock chemistry attest the genuine carbonatitic nature of these rock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to very high contents of Sr, Ba, U, LREE, Nb, P, F, Th, high Nb/Ta and LREE/HREE ratios, and low contents of Ti, Zr, K, Rb, Na and Cs. The O–C isotope compositions are close to the “primary igneous carbonatite” field and, thus, are compatible with an ultimate mantle origin for these rocks. The Sr–Nd–Pb–B isotope compositions, measured both in the alvikites and in the silicate volcanic rocks, indicate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vikites and the associated melilitite/nephelinite rocks. Furthermore, these latter products are geochem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main foiditic-phonolitic association of Mt. Vulture. We propose a petrogenetic/geodynamic interpret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bonatites and orogenic activity. In particular, we propose that the studied alvikites are generated through liquid unmixing at crustal levels, starting from nephelinitic or melilititic parent liquids. These latter were produced in a hybrid mantle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through a vertical slab window, between a metasomatized mantle wedge, moving eastward from the Tyrrhenian/Campanian region, and the local Adriatic mantle. The occurrence of carbonatite rocks at Mt. Vulture, that lies o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Southern Apennines accretionary prism, is taken as an evidence for the carbonatation of the mantle sources of this volcano. We speculate that mantle carbonatation i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sedimentary carbon from the Adriatic lithosphere during Tertiary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系统聚类及震源区应力场反演,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伽师强震群中强地震主要以走滑和正断层为主,伽师震源区主压应力方向为NNE或近NS向,与相邻的柯坪块体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不一致;伽师强震群的破裂面沿NEE方向,属左旋破裂;(2)4~5级中强地震应力场反演得到最大主压应力轴为NNE向,最小主压应力轴为NWW向,中等主应力轴倾角为65°,比较直立;(3)伽师强震群震源区应力场在强震前后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98.
张辉  刘小凤  赵凌云 《高原地震》2007,19(3):《高原地震》-6-9,20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县和山丹县境内发生了Ms6.1与Ms5.8级地震,对震区200km范围、震前2年内发生的地震,及对震后部分余震矩张量反演得到它们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区的背景应力场及应力轴的整体特征,根据发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对平均应力场变化分析,寻求民乐地震的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99.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7,23(3):150-155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西北部阿萨巴斯卡盆地McArthur River铀矿床是世界上最大、最富的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笔者通过对该矿床的剖析,从宏观上对这类铀矿床的一些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在我国寻找不整合面型或相似类型的铀矿床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0.
对京九线路基粉土用GDS三轴仪进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不同围压、含水量、压实度下压实粉土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压实粉土在低围压下为应变软化,高围压下为应变硬化,存在一个屈服应力;含水量和压实度对粉土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影响显著,随着含水量的减小、压实度的增大,压实粉土样强度增大,应力-应变曲线上升。对围压小于屈服应力的应变软化曲线,用常规的土的软化关系式进行拟和;对围压大于屈服应力的应变硬化曲线,用邓肯-张模型进行拟和;这二者的结合能描述压实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