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9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191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2775篇
海洋学   4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坡度计算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DEM的坡度计算,其误差来源于DEM误差、DEM结构和坡度计算模型。在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前提下,对四种DEM坡度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三阶不带权差分能给出较高的坡度计算精度;在局部窗口中,格网点数量越多,坡度计算越准确;等权比不等权的坡度计算模型更准确;DEM误差自相关结构形式对坡度计算无影响。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还表明:DEM误差自相关性的存在,不仅能够改善地形分析的精度,也能改善DEM自身精度。  相似文献   
62.
均匀设计与灰色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运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考察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主次.结果表明,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粘聚力、内摩擦角、重度、预应力、锚索间排距、锚索长度、锚固段长度、锚固角.可见,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最重要参数,其次是岩体的容重,而预应力锚索的设计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这一分析结果为边坡开挖设计和加固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3.
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下间断等高线自动连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rcGIS提供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对不连续的水下等高线自动连接问题进行了研究。ArcGIS Engine作为ESRI公司最新推出的面向开发的嵌入式组件,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由于其开发时完全脱离了ArcGIS桌面平台,因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低成本的GIS应用选择。本文对水下地形等高线的断线自动连接问题应用ArcGIS Engine进行了研究实验,阐述了使用该技术编程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古海洋演化的稀土元素记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伊海生  彭军 《沉积学报》1995,13(4):131-137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晚震旦~早寒武纪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发现硅质岩石REE配分形式有着复杂的变化,初步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台地型”、“红海型”、“海水型”及两种特殊的配分形式。剖面上Ce异常由小到大的演变反映了古海洋底层水由缺氧环境向氧化条件的逐渐转化。正Eu异常的出现代表了热水沉积事件的存在。  相似文献   
65.
We estimate the response of chl-a (mg · m–3) to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osphorus (TP) by calculating the slopeS = chl-a/TP in chl-a =f(TP) graphs. Results show that in years where algae are P-limited oligotrophic lakes respond less (median slope 0.21) to changes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than eutrophic lakes, (median slope 0.31) and these again less than hypereutrophic lakes, (median slope 1.02). We find no saturation value for the slope within the TP range considered (6–480 mg · m–3). Chl-a in eutrophic lakes responds more frequently to non-nutrient factors than oligotrophic and hypereutrophic lakes. Results obtained by replacing TP with a new nutrient parameter, TP = 0.056 · TP · IN0.226, in which inorganic nitrogen, IN, is factored in, suggest that nitrogen has an influence on chl-a in oligotrophic lakes. Blue-green algae respond less to changes in TP than other algal species, e.g., diatoms.  相似文献   
66.
A primary aim for sampling of submarine hydrothermal vents is to minimize inclusion of ambient seawater. Here, we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ree different sampling methods (air displacement, two-valve bottle, and syringes) for shallow submarine systems. Mixing of hydrothermal fluid with seawater is unavoidable; however, calculations based on linear mixing models allow estimation of the hydrothermal fluid end-member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mpling with a two-valve bottle and syringes are the best options because they allow collection of samples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 Additionally, we compare the results of in situ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of the fluid samples, and demonstrate that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situ is the best option for some components, as re-equilibration affects some component concentrations (i.e. bicarbonate). Conversely, silica determination in situ usually underestimates the concentration in the fluid, as it does not account for polymeric silica. Other components can be measured either in the field or in the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67.
俞敏  李旺珍  胡华敏  谭彬建 《探矿工程》2006,33(8):38-41,44
预应力锚索锚固技术以其结构合理、工艺灵巧、适应性广、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工程领域。在桂(林)—柳(州)高速公路高边坡加固工程中采用了该项技术,经过近1年的运转表明,效果良好。对该项工程作了详细讨论,介绍了边坡的地质条件、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参数的选取,总结了施工中锚索的造孔、下索、注浆、张拉锁定等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8.
根据拟建建筑基坑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开挖深度等特点综合考虑,对基坑分段采用超前微型桩支护加土钉墙、放坡加土钉墙2种复合支护方案。实践证明,该工程所采用的多种复合式支护实施方案,技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9.
主要介绍了广州科学城保利林语山庄高边坡支护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法。支护方案综合采用了锚索、锚杆、抗滑桩、钢管桩、格构梁及挡土墙等多种支护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应用有限元方法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模拟结果与工程实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0.
李仲秋  隆威 《探矿工程》2006,33(10):35-37
结合长沙某高边坡支护工程实例,详细研究边坡岩土条件及环境条件,充分挖掘岩土参数潜力:≯耋翌睾;方綦建藉蓑术、经济对比分析,优选锚杆网格梁法进行边坡加固支护。实践表明,锚杆网格梁法是一种加固高边坡性价比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