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利用遥感数据评价燃煤电厂空气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观测数据可以评价燃煤电厂的空气质量等级。NO2、SO2 和烟尘是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观测的NO2、SO2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开展燃煤电厂空气质量评价。以中国华北地区为实验区,分析对比了3种污染物不同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污染状况,确定了单因子的5级分级标准,根据燃煤电厂排放污染物的权重不同,提出了评价近地表空气质量状况的模型。本文综合考虑3种污染因子来反映电厂空气质量,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反应信息的全面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正确反映不同地区电厂的空气质量特点。  相似文献   
532.
为了研究不同生活型植物营养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响应机制,在生长季内,对阿拉善地区荒漠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沙冬青(Ammopipta nthus mongolicus)、红砂 (Reaumuria soongoric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6种灌木及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葡根骆驼蓬(Pegamum nigrllastrum)、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3种草本植物连续观察,采集叶片,分析矿质养分含量和比叶面积(SLA)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牧草的营养均衡价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其叶片发育特征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生长季内的SLA变化规律不同,9种植物叶片SLA均在中等偏下的水平。(2)4种常量元素(K、Ca、Na、Mg)含量在生长季内的波动较大,4种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在生长季内的随月份变化不大,且大部分植物叶片Zn和Cu含量在生长季内维持在"低"水平。(3)9种牧草SLA与矿质元素Cu之间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的相关性。(4)植物种类与采样月份对植物叶片元素的交叉分析显示,植物叶片K、Na、Ca、Mg、Mn、Cu、Zn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影响,植物叶片Fe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和采样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533.
王斌  黄刚  马健  李彦 《中国沙漠》2016,36(2):415-422
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N沉降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将会影响植物-土壤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了5种荒漠优势短命植物在N添加和增加降水处理下,叶片N、P含量变化及叶片N、P的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情况下,荒漠植物叶N、P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0.1 mg·g-1、3.6 mg·g-1),而叶片N:P很低(6.8~10.5);荒漠短命植物叶N再吸收率(NRE,34.08%)低于P再吸收率(PRE,73.03%);叶片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在物种间的差异极显著;N添加对NREPRE没有显著影响;N添加使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和卷果涩荠(Malcolmia scorpioides)N再吸收度(NRP)减小,使丝叶芥(Leptaleum filifolium)和齿稃草(Schismus arabicus)的NRP增加,对P再吸收度(PRP)影响很小。不同含量N添加处理对NRE没有显著影响,但对PRE具有显著影响;增加降水对NRE具有显著影响,使NRE增加(丝叶芥除外),对PRENRPPRP没有显著影响,但PRENRP增加,PRP变化很小;N添加和增加降水对NRE没有显著交互作用,对PRE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但其变化因物种而异。总之,N输入增加和降水格局的变化,显著改变了荒漠短命植物养分状态及再吸收特征,这将对短命植物群落组成及所处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34.
钙华是岩溶区常见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也是陆地气候环境信息的高分辨率载体之一。它的形成常常与水生植物有关,后者的新陈代谢过程可能会改变水中溶解无机碳(DIC)的同位素组成,进而影响钙华的碳同位素值。然而在古环境重建中,水生植物引起微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本研究选取了白水台两个具有丰富沉水植物的钙华水池,对水池入口、出口的水化学和DIC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昼夜观测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浓度DIC水体(S1-3)补给水池时,水池出口与入口之间的δ13CDIC的变化很小,主要反映的是出口δ13CDIC继承入口δ13CDIC,反映了滞后效应对水体δ13CDIC的控制;而在高浓度DIC水体(S1-1)补给水池时,水池出口与入口之间的δ13CDIC的变化主要受脱气作用控制。通过对水生光合作用影响比例的计算发现,由于库效应的存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δ13CDIC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35.
基于NPWP的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龄  胡金明  武瑞东 《地理学报》2013,68(11):1538-1548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NPWP-National Protected Wild Plants)为指示物种,基于云南各县(市、区)的NPWP信息统计,应用Dobson 算法系统筛选出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所筛选的植物保护优先区及其关联生态(亚)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在75%和100%的NPWP保护水平上,分别筛选确定了河口县等7 个和24 个县/市/区为植物保护优先区,其中75%保护水平上的7 个植物保护优先区是云南植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在75%和100%保护水平上,分别有4 个和8 个植物保护优先区的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低于5%,亟待加强建设;2 个生态区和7 个生态亚区的自然保护面积百分比都明显低于10%,未达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10 年的基本目标;应将I-25-03、I-25-04、I-28-07 生态亚区纳入云南植物保护地体系优化之中。  相似文献   
536.
塔吉克斯坦区系位置特殊、物种独特丰富,研究其植物区系特点对于进一步全面了解中亚植物资源现状、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搜集、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对塔吉克斯坦种子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境内共有种子植物4 115种,隶属于110科864属,种子植物丰富、种类分布表现出多数种集中于少数科属中,同时单种及寡种科属多的两端分布的特点;植物区系主要表现为温带性质,但也受到热带植物区系的深远影响,区系成分复杂、过渡特征明显,特有属少。特有成分在种级水平上分化明显,种子植物区系性质表现出与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37.
鲁艳  李新荣  何明珠  冯丽  曾凡江 《中国沙漠》2012,32(6):1681-1690
以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和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mg·kg-1)镍(Ni)、铜(Cu)处理对盐生草和骆驼蓬幼苗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A)、维生素E(VE)、谷胱甘肽(GSH)、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生草和骆驼蓬叶片及根部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介质中Ni和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i胁迫下盐生草叶片中GSH含量随Ni浓度增加呈增加趋势,根部VE含量在高浓度Ni(≥100 mg·kg-1)胁迫下显著积累;Cu胁迫下盐生草叶片和根部GSH、ASA和VE含量较对照显著积累,三者协同作用缓解Cu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Ni胁迫下骆驼蓬叶片GSH和ASA含量、根部AS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Cu胁迫下骆驼蓬叶片中GSH和ASA含量随Cu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根部AS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VE在100 mg·kg-1和200 mg·kg-1的Cu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增加。Ni和Cu胁迫使得盐生草和骆驼蓬幼苗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积累。  相似文献   
538.
Underutilized plant species help to alleviate common food insufficiencies by providing alternative food supply. They also complement primary health care, furnishing raw materials where the cultivation of staple cereal crops is least feasible and health care is pursued indigenously.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extraction, 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underutilized species lead to exploration of new staple crops and motivate people to consume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uses, and management of underutilized plant species in Far West Nepal.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49 underutilized plant species was computed employing a Relative Importance (RI) technique. The use-values assigned to the species fall into six use-categories: beverage, fodder, food & edible, medicinal, vegetable and veterinary. A total of 22 species appeared in multiple use-categories, while the rest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ingle use-category. Based on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frequency, Ficus semicordata, Debregesia longifolia, Girardinea diversifolia, Hydrocotyle nepalensis, Garuga pinnata, Aloe vera and Pyrus pashia offer the most potential for future. Underutilized plants proved important to folk medicine and food. These species persist because they remain useful to local people as means of subsistence, production, and primary health care. Th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so far as they point up the role of underutilized plants i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olicy and health care, spelling out their potentialities and cross cutting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539.
以采自山东荣成褚岛桑沟湾南岸成熟的大叶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胚乳成分及胚的解剖结构,并初步了解了大叶藻种子的萌发过程。结果表明,大叶藻种子是单子叶有胚乳的种子,呈暗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种皮革质且有17~20条纵肋,胚乳丰厚坚硬,胚乳细胞被淀粉粒充满;胚弯曲,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子叶U形棒状,其弯曲部有一裂缝,胚芽位于裂缝处,胚轴较短,其下是两个对生的胚根,有中央维管束贯穿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在子叶出土萌发的植物类型中,大叶藻种子萌发过程是罕见的。萌发初期,子叶优先生长突破种皮而长出地面,此后胚根才开始生长并产生不定根。对大叶藻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研究,为探讨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的限制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0.
长白山哈泥泥炭地7种苔藓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调查7种苔藓的典型生境,共计93个样方,计测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盖度和包括泥炭全氮(TN)、全磷(TP)、K^+和Ca^2+等在内的9个环境因子,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出样方、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地反映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序图中同种苔藓为主的样方多数集中分布,个别分散分布;水位埋深、沼泽水pH以及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是影响泥炭地苔藓植物生态位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泥炭全磷(TP)对苔藓植物分布影响较大。7种苔藓中,尖叶泥炭藓(Sphagnum capilifolium)、大泥炭藓(S.palustre)在乔木郁闭度和pH梯度上,喙叶泥炭藓(S.fallax)、沼泽皱缩藓(Aulacomnium palustre)在水位埋深和灌木盖度梯度上,生态位分异明显。锈色泥炭藓(S.fuscum)、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和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在各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都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