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膨胀土应力松弛的力学特性,应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构造的软体元件取代传统元件模型中的理想黏滞元件,并考虑黏滞系数的损伤劣化,建立了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南宁膨胀土非线性应力松弛特性的三元件模型。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探索了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南宁膨胀土的应力松弛规律,并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相关的模型参数,得到了膨胀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应力松弛方程。与整数阶西原模型和整数阶St.Venant模型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模型能更有效地模拟膨胀土应力松弛的全过程,且模型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参数少、计算精度高和便于实际应用等优点。研究结果为膨胀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松弛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基于差分法及神经网络的硐室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现场实践,基于差分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新的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方法。进行了硐室模型简化;针对不同力学参数,用FLAC差分程序进行求解,得出相应的神经网络分析样本;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学习训练,并进行了网络结构及参数优化;利用现场实测位移值,对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反分析,与现场实测值对比表明其满足误差精度要求,证实了反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复化公式的DEM表面积算法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形因子(诸如表面积)的计算是地形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文中将正方形格网划分为三角形格网;并对正方形格网分别运用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公式和复化Cotes公式,对DEM表面积进行实验;计算空间曲面表面积,分析其精度.结果表明,复化Simpson公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电阻率随位置线性变化时的三维大地电磁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积分方程法实现了对三维体电磁散射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分析电张量格林函数的基础上,针对大地电磁情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异常体的横向走向长度对电磁响应的影响,特别对电阻率作线性变化的异常体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得到了相应测深曲线.对三维电磁测深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地层参数的影响,得到了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55.
We know that risk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catastrophic events. Now to obtain a good estimation we must create suitable model of the risk. With samples of data we can use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as linear or non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neural network methods, genetic methods and more recent hybrid models consisting of the information diffusion approximate reasoning method an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frame-work denoted morphogenetic system to study risk analysis. We show that morphogenetic system i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tensor calculus used to formalize the non Euclidean geometrical representation. Now, we take suggestion from the electrical circuit analysis to create the morphogenetic model for the estimation. In the electrical circuit, we have the vector of voltages and vector of currents.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s and currents is given by Ohms rule and the impedance matrix. The relation is a multi input and multi output (MIMO) system given a set of samples for voltages and currents we can estimate the impedance matrix of the circuit. Now, we know that the electrical circuit is controlled by a limited set of voltage or current sources. The aim of this papers is to give the rule by which from arbitrary voltages in the circuit we compute the voltage sources and also the associated current sources. We also give the method to compute the currents by the current sources and also the voltages by the impedance matrix. All the process from arbitrary voltages, voltage sources, current sources, current in the circuit and voltage in the circuit is denoted the projection operator in the morphogenetic system. Electrical circuits are a prototype of the morphogenetic system. We show that fuzzy inferential processes can be modeled by morphogenetic systems to improve models to estimate risks.  相似文献   
56.
在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张量感应测井响应与地层的水平和垂直电导率σh和σv、井眼斜角α、仪器方位角φ同时有关,其资料处理和解释相当复杂,一般采用先定出φ,然后在井眼坐标系中同时反演σh、σv和α的资料处理方式.我们发现将测井响应变换到井眼坐标系时实际上无法确定其交叉分量的符号而只能确定其绝对值,这个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本文给出了无需确定φ就可由测井响应直接计算井眼坐标系磁感应张量的公式,此方法简单,所得结果不受φ提取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利用井眼坐标系的磁感应张量的交叉分量曲线提取地层纵向边界和判别相邻地层电导率高低的一种特征识别方法.本文还给出了大斜度井中TI介质的电导率视值的一种简化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57.
正交各向异性岩体钻孔周围应力分布的应力变分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昌瑞  白世伟  张波 《岩土力学》2007,28(12):2593-2597
利用孔径变形法和孔壁应变法测量地应力必然涉及到钻孔周围岩体应力的分布规律,由于各向异性岩体孔周应力的分布复杂,很难用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得到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而应力分布又影响着地应力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构造应力函数,采用应力变分法对钻孔周围的应力进行求解,为准确分析各向异性岩体的地应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表碛下冰面消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已有的表碛下冰面消融模型的缺点,通过对模型算法、模型假设和模型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在模型的易用性和模拟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科其喀尔冰川的实例研究表明,改进模型对于表碛区不同试验点上地温的模拟是较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变化幅度也相当.但也存在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变化相位差异的突出问题,实际操作可以通过适当的校正程序得以较好的解决.模型中对表碛热参数的常数化处理不会产生较大的模拟误差,此外计算开始时均一表碛温度的假设不会对表碛温度的整体模拟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地温模拟得到的冰面消融速率与利用实测表碛热通量计算的冰面消融速率的比较说明,模型思路合理且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59.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提取与地质活动相关的三维地表形变场,对深入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其潜在灾害风险评估非常重要.目前,利用SAR影像的同震三维形变场提取主要利用单个像素点的多次观测构建观测方程,然后基于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方法分解从而获得同震三维形变场,因此该方法缺乏对相邻像素点空间相关性的约束.考虑相邻同震位移点的应力连续性,研究学者提出了顾及大地测量应变张量和卫星形变观测的SAR同震三维形变场方法(Extended Simultaneous and Integrated Strain Tensor Estimation from geodetic and satellit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ESISTEM).本文以2016年MW7.0熊本地震为例,收集了覆盖此次地震的ALOS-2卫星升降轨影像,利用传统差分InSAR(DInSAR)方法和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Multiple Aperture InSAR,MAI)方法分别对升降轨SAR影像对进行处理,得到视线向(LOS)形变和方位向形变,最后利用ESISTEM方法获取此次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此外,利用GPS和野外考察观测对本文的三维形变场结果进行结果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WLS方法相比,ESISTEM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奇异像素点对形变结果的干扰,同时对近断层的失相干信号能进行较好的恢复,更有助于解释地表破裂区的地震形变特征和掌握地震发生机制.本文确定的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主形变区发生在Futagawa断层中部和Hinagu断层最北端,最大水平位移为2m,抬升为0.55m.断层破裂以NE-SW走向的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部分正断成分.应变张量分析表明发震断层处受到了明显的收缩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简要介绍了分数阶微积分和医学图像的概念,然后从分数阶微分基本定义出发,得到了可以作用于二维医学图像的分数阶微分掩模,掩模可以根据对图像的需求进行增强,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完成对医学图像的处理,并且弥补了传统方法不能连续改变处理效果的缺点,是一种简单可行并且效果较好的图像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