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8篇
  免费   2541篇
  国内免费   2039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1287篇
地球物理   2701篇
地质学   4826篇
海洋学   809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1331篇
自然地理   214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6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01.
Impacts of Coastal SST Variability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impacts of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SST variability in the East Asia coastal regions (EACRSST)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have been examined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PδRCM9)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ACRSST and the EASM is strengthened after the mid-1970s and als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ACRSST forcing become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the EASM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fter the mid-1970s. The impacts of the EACRSST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each sub-region in the EASM region become weak gradually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 temporal evolution features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s over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agree well with those of the index of EASM (IEASM) differences.
The mechanism analyses show that different EACRSST forcings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 exchanges at the air-sea interface, which alter the heating rate of the atmosphere. The heating rate differences induce low level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ver East Asia, resulting 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LSTC) which lead to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changes. When the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increases over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and decreases over the coast of East China and the adjacent oceans during the weakening period of weakens consequently. On the contrary, the EASM enhances during the strengthening period of the LSTC.  相似文献   
902.
介绍了一种非线性扩散过滤器法从包含纹理的图像中获取灰度、尺度和方向信息,并形成经过耦合保边平滑的5通道向量值图像,对纹理图像的分割变为对此向量值图像的分割。针对半自动操作的特点,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采用了多通道统计区域分割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纹理分割方法能有效地利用重要纹理特征与灰度的混合信息,是一种半自动的无监督纹理图像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903.
在研究基于规则格网数据地形特征提取过程中,主要有断面极值法和流水模拟法.在断面极值法中,针对传统断面极值法生成的特征线存在零碎、并行交叉等缺点,我们改进了传统的局部断面极值法,在特征线连接过程中增加了“将特征点邻域内其它候选特征点设置为已被引用、根据特征线长度与范围阈值筛选特征线“等条件,以克服生成的特征线存在的零碎和并行交叉问题.  相似文献   
904.
905.
李忠平 《地质与勘探》2020,56(4):783-791
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考虑断裂带处在地电干扰和地形变化复杂地段,且深部地质体产状变化较大,仅依据半空间地面物探方法很难摸清地质体的展布形态,盲目布设钻孔会造成找矿成本的提高。为精确反演深部矿体的边界范围、走向及倾向,提高钻孔见矿率,降低找矿成本,在山东玲珑断裂带地面、坑道采用立体物探技术,试验通过布设多条方位不同的地-坑、坑-坑和地-地纵横激电中梯剖面和双向三极测深剖面,进行了二维电法剖面反演。在地面-坑道激电测深方法中,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探测深度与坑道深度呈正相关,反映了深部巷道底板以下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分布状况,可以实现深地探测目的。由于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装置处在半空间和全空间两个部分,需要采用"镜像法"和地下倾斜偶极源电流场特征对其装置系数k值重新推导,以反映坑道空间岩矿体真实电阻率的变化。坑道中梯剖面异常与单向三极剖面异常、双向三极电测深反演结果对应较好。经钻探验证,矿体分布与物探推断高极化体基本一致,为快速准确布设深部钻孔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06.
以北祁连西段吊达坂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元素富集与分异、单元素异常、元素相关性分析及异常元素组合等特征的研究,在区内共圈定综合地球化学异常18处,划分出3个铜铅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发现矿点4处。研究结果显示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北祁连西段半干旱高寒山区找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07.
玲珑金矿作为胶东地区一个规模最大且最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历经多年的开采,其保有储量已不足以支持持续生产,深部及边部找矿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成因矿物学理论,通过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矿区内的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胶东玲珑金矿中黄铁矿为亏硫型,根据其N(S)/N(Fe)值变化趋势,显示其形成温度由成矿前期至成矿期最后到成矿后期逐渐降低。2)胶东玲珑金矿中黄铁矿为富As特征,可作为找矿标志之一;Fe、Cu、Pb三种元素整体上呈迁入状态,随着流体的进一步运移,热液中的HS-等组分逐渐流失,进而导致Au(HS)2-络合物失稳而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与此同时Au开始逐渐聚集并沉淀。3)黄铁矿的NiCo图解及As-Co-Ni三角相图显示,绝大部分黄铁矿都属于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w(Co)/w(Ni)均值为2.79,说明Au沉淀时的温度为中温。综上并结合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及蚀变带特征,认为玲珑金矿床为"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中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上述研究成果对玲珑金矿下一步的深部及边部找矿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8.
软弱土层场地若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所需强度与沉降要求,采用换土撼砂法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运用应力分布原理合理确定撼砂层厚度不仅可保证工程稳固性,并可节约投资和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909.
苏家沟科马提岩呈透镜状残留体赋存于早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中,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科马提岩、透闪石岩、透闪片岩、阳起透闪片岩、绿泥透闪片岩、黑云阳起片岩等组成,具典型的鬣刺结构及变余鬣刺结构。该科马提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结构特征与世界典型地区科马提岩极为相似,属橄榄科马提岩。  相似文献   
910.
通过对山东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考察,初步认为:榴辉岩的最后隆升时代为燕山期;含硬玉石英岩+榴辉岩+(透辉石)大理岩组合说明表壳岩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带晋宁期长英质片麻岩花岗岩广泛出露;在其北部麻粒岩和榴辉岩密切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