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7篇
  免费   3795篇
  国内免费   3257篇
测绘学   449篇
大气科学   874篇
地球物理   5868篇
地质学   10215篇
海洋学   1473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1076篇
自然地理   152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600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651篇
  2015年   679篇
  2014年   862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899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987篇
  2007年   969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887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730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658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522篇
  1997年   448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428篇
  1994年   384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6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5年   2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952.
The northeast-trending Pallatanga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runs across the Western Cordillera connecting N50E-N70E trending normal faults in the Gulf of Guayaquil with N-S reverse faults in the Interandean Depression. Over most of its length, the fault trace has been partly obscured by erosional processes and can be inferred in the topography only at the large scale. Only the northern fault segment, which follows the upper Rio Pangor valley at elevations above 3600 m, is prominent in the morphology. Valleys and ridges cut and offset by the fault provide an outstanding record of right-lateral cumulative fault displacement. The fault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this particular fault segment can be determined from detailed topographic levellings. The fault strikes N30E and dips 75 to the NW. Depending on their size and nature, transvers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tributaries of the Rio Pangor and intervening ridges, reveal right-lateral offsets which cluster around 27 ± 11m, 41.5 ± 4 m, 590 ± 65 m and 960 ± 70 m. The slip vector deduced from the short-term offsets shows a slight reverse component with a pitch of about 11.5 SW. The 41.5 ± 4 m displacements are assumed to be coeval with the last glacial termination, yielding a mean Holocene slip-rate of 2.9- 4.6 mm yr−1. Assuming a uniform slip rate on the fault in the long term, the 27 m offset appears to correlate with an identified middle Holocene morphoclimatic event, and the long term offsets of 590 m and 960 m coincide with the glacial termin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two interglacial periods.  相似文献   
953.
954.
利用GPS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基线测定中卫星星历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线上轨道改进的定位方法,编制了基线测定的定位软件,并使用高精度基线上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基线上用轨道改进定位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55.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相似文献   
956.
本文讨论了最佳测井点距的选择原理,其最佳值大致为8-12.5cm.并从原理上分析了矿层解释厚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离散测量值所作的分层解释结果必然导致矿层解释厚度的增大.大量的模型测量结果完全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且还提出了合适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57.
闽粤台沿海北西西向最新构造带与大震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福志  袁又申 《地震地质》1990,12(2):183-192,T001
闽粤台沿海自台湾运动以来逐渐形成了多条北西西向隆起—拗陷的最新活动构造带,与已知的北东—北北东向隆起、拗陷带构成了区域性镶嵌构造格局。 研究区内除板块相互碰撞、俯冲及上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大震构造背景外,莫霍面隆起或隆起断距大、低速层厚、地壳变薄、近两、三千年地表抬升差异活动显著以及台东近海有北西西向构造活动等,也都是发生大震的重要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58.
云南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考察的实际资料,本文介绍了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结构要素及组合、位移分布等情况。同时依据位错资料对破裂带的应力活动及断裂两盘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张性,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N5°—10°E。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总体方向为N55°W左右,断层运动的滑移角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959.
北京西山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宗正 《地质科学》1990,(4):403-407
1980年,作者于北京西山青白口系的命名地点——青白口村西,发现了宏观藻类化石。这些化石呈椭圆形、卵形、肾形及鞋底形等多种形态,有的带有拟茎构造。它们与广泛出现在我国东部前寒武系相当地层中的宏观藻类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960.
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夹皮沟金矿产于晚太古宙绿岩带的下部层位。北西向的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田和矿床分布,而矿体主要受叠加于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断裂构造制约。金主要来源于围岩。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为主要成矿期。属多源、多期的叠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