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9篇
  免费   3510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601篇
地球物理   11773篇
地质学   3138篇
海洋学   516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1087篇
自然地理   9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583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709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769篇
  2007年   852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629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387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1500年宜良地震地表形变带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维贤  申旭辉 《地震研究》1995,18(4):405-411
据历史记载1500年在宜良一带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由前人对该次地震无较详细的现 场实地考查资料,因此对这次地震认识说法不一。1992年作者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实地考证。发现和确认了这次地震十分丰富的地震地表形变带,现存长度达81公里,最大左旋水平位错量9至11米。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小新街-徐家渡断裂,震级接近8级。  相似文献   
992.
地震科技信息的积累和应用是我国地震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地震信息工作在地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中以及地震工程应用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地震科技信息的重要性,发展这一事业,本文就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科技信息的内在联系,地震科技信息的运行机制及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3.
1994年全球地震活动属于高水平,有4次大深震和4次浅源大地震。全球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34次,超过1993年。全球地震活动中心仍在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10月4日的千岛群岛地震是最大的浅源地震;6月9日的玻利维亚地震是最大的深源地震。1994年全球地震活动开始转折,揭开强烈活动期的序幕。各大地震带的A(b)值几乎按同一比例上升,显示全球地震整体性增强。全球地震A(b)值在6月和10月有两次高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积雪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反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1983年7月至1990年6月青藏高原主体58个格点积雪资料进行EOF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主体积雪分布以西部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以及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为主;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和东部巴颜喀拉山脉的积雪相对较少,青藏高原西部、南部的积雪变化与中部、北部和东部的积雪变化趋势存在反位相关系。另外,本文还对积雪对高原地面反照率的影响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西北干旱区年降雨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68个站30年年降雨量的分析,把中国西部划分为6个降雨量性质不相关的区。通过对西北3个区的分析,把年降雨量划分为8种不同的空间分布类型。分析表明,控制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天气系统主要为西风系统。在过去的30年间,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并非都是变得越来越干,不同的地区变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996.
近百年长江中游旱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史料和器测雨量记录重建的近百年长江中游区域平均逐年旱涝等级指数序列研究了旱涝变化特征,发现:(1)20世纪前涝后旱,(2)22年、5-6年和2-3年的准周期振动,(3)6个交替出现的旱涝阶段。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日本GMS资料和部分常规资料,对我国南方地区春末夏初的10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s)做了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与美国MCC相近。它们主要活动在夜间,一般在山地背风一侧斜坡上或坡底附近形成;并在对流层中低层中低纬度地区几个天气系统的迭加处获得发展;向东偏南方向移动,与700~500 hPa之间的平均气流方向大体一致,冷云罩面积约为1.4×105 km2,比美洲的(2~3×105 km2)略小;持续时间为12小时左右,比美洲的(10小时)稍长。云区形状呈椭圆形,但偏心率≥0.6。云顶最低温度一般在-86℃以下,出现在冷云罩面积达到最大之前4~6小时。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讨论点放射源和非点放射源的辐射,为简化理论模型,暂不考虑二次γ射线,只讨论点源和线源和柱状源的辐射,本文的讨论有助于工业CT的设计及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999.
东北地区地震危险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丰富的震史资料,研究了日本海沟、日本海深震与中国东北浅震的时空特征。根据深震、浅震的相关活动特点,我们对东北浅震危险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二维平面设计了一个模拟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模拟地震离列的活动性,并探讨了强震前场兆和源兆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模型的地震序列很好地反映了实际地震的丛集特性、幂律关系和空间转移概率的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