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0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532篇
测绘学   455篇
大气科学   692篇
地球物理   1263篇
地质学   322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单台测震分析辅助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单台测震分析的辅助软件。该软件对我国需要的测震五日报及月报报告,具有全面的处理能力;对EDSP-IAS测震分析软件形成的震相文件,通过自动计算可以生成地震报告,无须人工干预;对台站经常使用的震相走时便查表可以方便的采用任意两个参数进行查询;对台站涉及的震级计算、震中距计算等功能提供良好的运用界面。从腾冲台的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该软件可以为台站测震分析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92.
顾国华 《地震》2006,26(2):19-28
利用IGS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连续观测站6年多时间的观测结果, 以中国大陆东部的稳定点组作为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解的参考基准, 得到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8.7级与2005年3月28日8.5级大震前后GPS观测站的地壳水平及垂直位移时间序列的结果。 尽管所采用的GPS站点少, 且分布范围大, 但仍可看到在如此大的地震震前、 同震与震后地壳运动的特征, 为今后观测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结果。 文中所采用稳定点组基准有效消除水平位移场的平移与旋转, 而局部椭球面的不平性对计算区域地壳运动结果, 特别是对垂直位移的影响很小, 说明了位移解所描述的大范围区域位移场是合理的。 这两次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及震后的垂直位移影响量级达数厘米, 范围达远离8.7级地震震中4500 km之外, 甚至更远。  相似文献   
993.
采用GPS观测值进行三维形变分析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已知地表度量张量的基础上,给出了根据测站的GPS复测值计算地表形变张量、主方向、线应变、面应变、高斯曲率与平均曲率的有关公式,并着重对地表的内蕴与外蕴形变概念作了阐述,最后指出利用地表内蕴与外蕴形变量能较好地描述地表的三维形变。  相似文献   
994.
用GPS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形变场和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层、地形、地壳厚度、地壳及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等资料,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框架模型,利用最新GPS观测结果作为边界约束条件,模拟计算了华北地区的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地表速度场和GPS观测结果比较一致。模拟结果中,大型NNE向断层如汾渭地堑断裂系呈右旋运动,NWW向断层如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呈左旋运动,与野外地质考察结果一致。在地表以下10~20km处,模型预测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E、EW向,主张应力大约为主压应力2~8倍。模型中最大剪切应力场在山西、华北平原中部和东部沿海分别出现3条NNE向高梯度带,此梯度带与研究区域的主要地震活动带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5.
徐纪人  赵志新 《地球科学》2006,31(4):557-563
地球科学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当前, 如何克服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噪音干扰, 提高观测的信噪比, 成为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深井观测是解决地面噪音干扰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解决环境、资源、防灾等科学问题的需求, 世界大陆、大洋科学钻探工程研究以及在钻孔深井内进行的地球物理长期观测得到飞速发展, 并取得了初步的观测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在深井长期观测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东海现场开展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的方案及其观测研究前景.东海深井长期观测站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综合性深井地震、地球物理实验观测站, 它是实现我国“入地”科学计划的重要基础, 将开创我国21世纪地球科学观测研究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6.
山基GPS掩星观测实验及其反演原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在湖北省药姑山和九宫山的山头上开展GPS掩星观测实验,成功获取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对掩星事件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给出利用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反演大气折射指数剖面和电波弯曲角的原理和算法.利用山基GPS掩星观测模拟数据,对反演方法进行试算和检验,结果表明反演方法准确可行.将该反演方法应用于观测数据的反演,获得了观测点高度以下的大气折射率剖面,以及电波弯曲角.实验结果和原理研究表明,山基掩星观测技术是一种潜在的低层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7.
云、雾、雨往往导致获取同步观测陆面-大气或海面-大气的遥感数据的复杂性,使得多圈层探测的遥感数据缺乏连续性、实时性、准确性和可用性。所以,多云、多雨环境一直成为遥感对陆面和海面探测与研究的瓶颈。对我国来说,只有实现在多云、多雨地区的全天候、全天时地对地观测,我国的遥感应用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我们提出了多云、多雨地区遥感这个概念,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通过多云、多雨环境下对地观测系统数据获取与信息处理的多学科研究,提出发展适用于多云、多雨环境的对地观测系统的科学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洛阳地震台依法保护地震观测环境的实践,认为这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重要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地震观测和法律相结合的专业队伍,提出了保护工作要坚持的5项原则。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提高地震监测设施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发挥政府机关对保护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并根据多年对冰雹云的观测判断经验,总结出观测冰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天气现象仪自动化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市观象台、庐山气象局对目前一些天气现象仪所进行的对比观测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参与此次为期7个月的对比观测试验仪器有3种类型,每种类型配备3套,分别由3家厂商提供。试验采用人工目测辅助摄像作为参考标准,测试了这些天气现象仪对各种不同天气现象观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各仪器观测降水现象的数据准确性均大于90%,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区分降水强度时,各仪器的降水捕获率在70%以上(雨强大于0.01mm/h);微量降水(雨强小于0.01mm/h)和混合型降水,各仪器降水捕获率相对较低。仪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数据准确性均大于80%,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其他现象由于样本数量相对较少,需要更多进一步试验,并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