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6篇
  免费   1922篇
  国内免费   1871篇
测绘学   965篇
大气科学   3135篇
地球物理   2168篇
地质学   4131篇
海洋学   937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352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651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1110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797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71.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Soviet to the post-Soviet period in and near Moscow manifested itself in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segregated space both in the urban core and suburban areas outside of the beltway to accommodate the preferences of the new Russian business and governmental elit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idential single-family housing inside old and new settlements, which are frequently gated. Approximately 260 of such suburban communities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in 30 km of the beltway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of which a majority have some form of exclusion mechanism in place, typically tall solid fences, gates, closed-circuit video surveillance and guarded entry checkpoints. The difference in exclusivity varies from the most exclusive older communities inside Moscow Serebryany Bor enclave and Rublevskoe highway mansions to less exclusive new developments along Novorizkhskoe and Dmitrovskoe highways. Despite high rates of construction, based on sociological surveys in 2003, only about 11% of Russia’s upper class claimed to live in such new “cottages,” with the rest owning condos and luxury apartments in the inner city or older detached homes in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Therefore, not all the needs have been accommodated and more development is certain to take pla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uch developments is profound. Based on preliminary LANDSAT image analysis, almost 22% of suburban “green belt” forested land within 30 km zone has been converted to new construction from 1991 to 2001. New construction is now focusing on the remaining fragments of natural vegetation, which will likely lower air quality and water quality available for the city. Ironically, the new developments advertise themselves as “clean and green” with massive investments in unnatural landscaping (seeded lawns, exotic shrubs, river and lake shore “improvements”). This investment highlights the well-known paradox of development in which people move out of town to live near nature, while destroying the wild nature they come to enjoy. “We left city for the weekend It was raining, saw no stars There were fences everywhere Our chiefs behind the bars.” Gennady Shpalikov  相似文献   
172.
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上世纪末以来明显的第Ⅴ活跃幕(或轮回)平静和活跃时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时段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的差异性,定量提取其活动演化过程参量,为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期判定提供相对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3.
多时相组合分类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相似文献   
174.
贵阳乌当上古生界的海侵—海退层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家仁 《现代地质》2005,19(1):119-126
在位于上扬子古陆边缘的贵阳乌当泥盆纪至石炭纪剖面上, 泥盆系包括蟒山群碎屑岩和高坡场组白云岩, 其中可以识别出 5个三级层序; 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括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黄龙组、马平组和梁山组,其中祥摆组和梁山组为含煤碎屑岩系地层, 其余各组为碳酸盐岩地层, 可以划分出 5个三级层序。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较为完整的泥盆系和石炭系相对比(泥盆系包含 13个三级层序,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含 6个三级层序 ), 贵阳乌当剖面以较薄的地层厚度和较多的三级层序的缺失为特征, 成为间断大于沉积的典型地层代表, 这是由于古陆边缘海退作用的沉积响应大于海侵作用所致。石炭纪与二叠纪过渡时期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改变了这种局面, 同邻区一样研究区域也进入了大片海域发育的时期, 所以阳新统和乐平统的层序大致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相近, 这是由于与相应的三级海平面上升相关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5.
国道108线广元段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复杂、重载作用及施工质量未能保证,桥梁裂缝病害较为普遍。文章简要介绍了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按裂缝病害的成因将其分为3种类型:即桥台填土上部不密实引起的裂缝病害、桥台填土整体不密实引起的裂缝病害及地基土不均匀引起的裂缝病害。分别提出3种加固对策:即压浆、预应力对穿锚索锚梁及高压旋喷技术对上述病害进行治理。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这3种措施的有效性,为公路桥梁类似裂缝灾害提供了实践经验。这3种治理措施的优点为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是桥梁病害的治理往往为隐蔽工程,施工难度较大、检测困难。对于压浆和高压旋喷加固工程,必须进行取芯检测,而预应力对穿锚索锚梁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平孔的倾斜度,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6.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近年来.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下降及水域面积减小、草原退化、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文章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及1987、2000年TM卫星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旨在查明青海满地区耕地、沙质荒漠化土地和水域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青海湖地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25a来,青海湖地区的耕地及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明显的扩大,而水域面积出现明显缩小,同时由于湖周各河流土壤侵蚀的加剧,在部分河流入湖处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77.
类脂化合物极大地扩展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度,尤其是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上有着重要作用。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就类脂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在古气候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已有研究表明利用类脂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可以追溯到海洋和湖泊环境中陆源有机质的物源,其母源区历史时期 C3、C4植被的变迁以及区域性的古气候、古环境重建。  相似文献   
178.
近42年日照市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照市1961-2002年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以及季降水量、季平均气温资料,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日照市近42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存在突变,其中,冬季气温突变最为明显,秋季略有突变但不明显,春、夏季气温没有突变现象;夏季降水量突变最为明显,秋季不明显,冬、春季没有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9.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0.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降水都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松花江流域降水以27~30年周期为主,辽河流域降水周期比松花江流域略长,大概为35~38年左右。根据降水自身演变规律及自回归方法预测的结果,估计未来5~10年,松花江流域仍将处于少雨期,辽河流域少雨期维持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