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flow along isobaths of simulated shelf-continental slope geometry. Cases of both homogeneous and linearly stratified fluid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background flows are sufficiently strong to have the flow near the bottom boundary range from transitional to fully turbulent. The background motions are impulsively started and flows with a coast on the right (spin-down) and on the left (spin-up) are considered. The homogeneous spin-down and spin-up processes are smooth in the sense that no vortical structures were found to be of the order of the slope width or larger. Flows reach equilibrium more quickly for spin-down cases, and this is attributed to secondary flows forced by the basin geometry. All of the stratified experiments exhibited large-scale instabilities as evidenced by the generation of slope and basin scale eddy structures and a much slower decay than their homogeneous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02.
103.
碱型地幔流体与富碱热液成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杜乐天  王文广 《矿床地质》2009,28(5):599-610
碱交代作用是整个热液作用成矿的一个基本机理,包括:①所有的热液作用是碱型地幔流体从对岩石(或岩体或地层)进行碱交代(K、Na的带入)开始的;②提供矿源(靠富K、Na热液的强烈交代作用在热液上升路途中萃取岩石矿质);③形成碱交代岩,使热液由强碱性向酸性([H+]离子浓度增长)演化,以破坏稳定的矿质迁移形式,导致沉淀、卸载、成矿;④碱交代岩是高压高温爆裂岩,角砾和次生孔隙度由此大增,有利于热液和构造再活动,成为金属成矿和油气成藏的有利储矿围岩.文章用新的证据证明此富碱热液来自深部碱型地幔流体(A-HA00NS).通过碱金属地球化学这条纲把热液作用和地幔流体作用串联为深浅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04.
实验研究岩石圈深部流体及相关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地球岩石圈深部流体和对地球深部流体的观测发现,水溶液在跨越临界态时有许多特殊性质。使用水热金刚石压钻在200~800MPa,300~700℃条件下,可观测到:NaCl-H2O溶液两相不混溶相区的结构和近临界态现象。测量高温高压下NaCl溶液的电导率,在近临界和跨越临界态时发现最大电导率值。在对大洋中脊热水观测中可发现大多数喷口是在2200m深。喷口正在近临界态条件下喷出含矿流体。这些临界态研究对于重新分析岩石圈的地球物理测量结果和对认识大陆岩石圈内流体性质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围岩全岩样品17件,进行了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由闪锌矿Rb-Sr等时线法确定的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形成于121. 0±3. 5Ma,与围岩火山岩存在较大时差,可能与晚于围岩的深部次火山有关。根据穿插关系,多金属矿化略晚于碱性交代铀矿化,但明显早于酸性交代铀矿化;(2)多金属矿化脉体中金属矿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 041×10~(-6)~1. 38×10-6和2. 35×10-6~23. 11×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变化较大,介于0. 706114~0. 718814之间,平均值为0. 713579,暗示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初始流体Sr同位素值(0. 718665)明显高于成矿时赋矿围岩(流纹英安岩为0. 714581,碎斑流纹岩为0. 714417)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自围岩火山岩;(3)由早到晚阶段的(87Sr/86Sr)i呈明显降低的演化趋势,表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稀释作用。相山矿田的铀矿和深部多金属矿化同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6.
陕西大西沟喷流沉积型菱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大西沟铁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山-柞盆地西北部,与银洞子大型银铅矿床毗邻。矿体主要赋存在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段,容矿岩石为一套海相复理石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矿床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菱铁矿、磁铁矿、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是重晶石、石英、铁白云石,其次为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斜长石、钠长石、堇青石等,局部地段由于表生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而形成针铁矿、赤铁矿、蓝辉铜矿等。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较弱,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基于野外地质观察、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的系统研究,将大西沟铁矿床的形成划分为3期6阶段,分别是:①喷流沉积期:硅质岩-黄铁矿-菱铁矿阶段(Ⅰ)、重晶石-磁铁矿阶段(Ⅱ);②热液改造期:堇青石-黄铁矿-磁铁矿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Ⅳ)、碳酸盐-硫化物-磁铁矿阶段(Ⅴ);③表生氧化期(Ⅵ)。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喷流沉积期Ⅰ阶段菱铁矿完全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_(eq))峰值区间分别为230~270℃和13%~14.5%,Ⅱ阶段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_(eq))峰值区间分别为220~290℃和9%~13%;热液改造期Ⅳ阶段菱铁矿和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240~300℃,盐度w(NaCl_(eq))为2.6%~15.7%;热液改造期Ⅴ阶段菱铁矿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除大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外,还发育有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290~340℃,盐度w(NaCl_(eq))为5.1%~13.4%,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380~440℃,盐度w(NaCl_(eq))为40.6%~59.7%。含子晶流体包裹体可能是流体不混溶或/和高盐度流体加入的反映。矿区内不同产状碳酸盐矿物的C、O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δ~(13)C_(PDB)值集中在-3.58‰~-1.15‰之间,δ~(18)O_(SMOW)值为21.22‰~21.82‰,均表现出海相碳酸盐或海底喷流热液溶解海相碳酸盐的特征。大西沟矿床的地质、矿化和流体特征与海底热液喷流沉积型矿床一致,可能属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菱铁矿床,但后期受到秦岭造山作用的影响及热液叠加改造并形成磁铁矿和少量硫化物。大西沟菱铁矿矿床与邻近的银洞子铅锌矿组成一个较完整的喷流沉积成矿系统,两者可能分别代表了喷流沉积的边缘相和中心相。  相似文献   
107.
变质流体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质流体作用是变质岩-流体体系的重要地质作用过程,可以通过有效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揭示,综述了变质流体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强调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示踪变质流体作用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8.
流体的沸腾和混合在热液成矿中的意义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讨论了流体沸腾和混合在热液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及研究进展。成矿汉体的降温可能不是许多金属矿物沉淀的最有效机制;流体的沸腾作用对浅成热液帮床,斑岩铜钼等矿床中矿物的沉淀作用很大,造成的矿化具有强度大,品位富及垂向分带较发育的特征,同时因其影响范围小,作用时间短,限制了它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9.
成矿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迁移、富集的主要介质,同时流体的运移还能扩展有利的成矿空间,同位素地化学方法仍然是成矿流体研究的主要手段,实验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现代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方法在探讨流体的起源、演化等方面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0.
金矿床复式矿化类型与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连绪  韩先菊 《地球学报》1999,20(4):402-408
根据研究提出矿化迭代及其与矿化叠加的区别。金矿化分为基本矿化类型和复式矿化类型两大类,后者分为3类9亚类。最后论述了矿化类型的构造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