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1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1757篇
测绘学   400篇
大气科学   816篇
地球物理   1074篇
地质学   4453篇
海洋学   832篇
天文学   151篇
综合类   552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对时序垂直角观测值进行谱分析的方法和所得到的结论。使以往对于大气折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的定性认识得以定量化。  相似文献   
22.
Two algorithms for in-situ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ertical free convective and double-diffusive flows in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s or boreholes are proposed. With one algorithm the causes (driving forces) and with the other one the effects (convection or double-diffusion) of vertical transport processes can be detected based on geophysical borehole measurements in the water column. Five density-driven flow processes are identified: thermal, solutal, and thermosolutal convection leading to an equalization, as well as saltfingers and diffusive layering leading to an intensification of a vertical density gradient. The occurrence of density-driven transport processes could be proven in many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s and boreholes; especially shallow sections of boreholes or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s are affected dramatically by such vertical flows. Deep sections are also impaired as the critical threshold for the onset of a density-driven flow is considerably low. In monitoring wells or boreholes, several section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ensity-driven vertical flows may exist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a medium-scale testing facility with high aspect ratio (height/radius = 19) and from numerical modeling of a water column agree well with paramters of in-situ detected convection cells.  相似文献   
23.
河南洛宁段河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南省洛宁县段河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包括石寨沟和岭东两个矿区,分别由3~4条含金石英脉构成。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等3个阶段.其中中阶段金矿化最强,次为早阶段。各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的液相为H2O,气相主要为Ho和CO2混合、纯H2O,次为纯CO2;纯液体包裹体为纯H2O。石寨沟矿区包裹体均一温度从早到晚依次为240.9~315.9℃.188.7~304.5℃,137.3~259.3℃:流体盐度变化依次为(6.74~12.85)wt%NaCl.eq,(2.41~8.68)wt%NaCl.eq,(2.24-7.86)wt%NaCl.eq。岭东矿区均一温度从早到晚依次为303.7-343.1℃,251.8-325.4℃,305.7~355.0℃:流体盐度变化依次为(5.11~11.70)wt%NaCl.eq,(2.74-10.11)wt%NaCl.eq,(0.53-6.74)wt%NaCl.eq。两矿区主成矿期流体均为中温、低盐度,早阶段流体为改造热液和变质热液的混合体,含一定量CO2,且流体CO2含量和盐度从早到晚逐渐降低。石寨沟矿区包裹体均一温度逐渐降低,而岭东矿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先降后升,加之岭东矿区各阶段成矿温度均高于石寨沟矿区.表明成矿流体系统主要受岩浆热驱动,岭东矿区更靠近岩体,且在晚阶段又有脉动性的岩浆加热.段河金矿区南部存在隐伏岩体。  相似文献   
24.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第四纪火山碎屑颗粒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红梅  许建东  林传勇  赵波 《岩石学报》2008,24(11):2621-2630
爆炸性火山喷发形成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性、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等特征与火山喷发的机制、岩浆与水作用的程度、搬运过程等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以此为线索,研究了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火山的一个剖面,以探讨其喷发类型和特征。在该剖面上采集了不同层位火山碎屑颗粒样品,然后进行显微形貌观测、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形貌观测。显微镜下观测表明,射汽爆发、射汽岩浆爆发和岩浆爆发的碎屑颗粒具有不同的成分和形貌特征。粒度分析结果显示,粒度与喷发类型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的爆发类型具有不同的分维值D范围。SEM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特征对火山碎屑颗粒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南龙湾火山喷发为爆炸式喷发,包括早期的射汽岩浆爆发,到岩浆爆发至晚期以射汽爆发为主的射汽岩浆爆发的不同阶段,该区火山喷发的不同时期,水参与喷发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5.
P-III分布参数的概率权重矩法S函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率权重矩法是一种估计统计分布参数的方法.本文根据不完全Γ函数在无限区间积分,推导了P-Ⅲ分布参数的S函数的计算公式.通过现有计算公式比较,其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避免了的大量的数值积分计算.文中公式只要借助于计算编程进行求解,给定超几何函数项一定的截断误差,其运算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文中计算公式是一种P-Ⅲ分布参数S函数的计算途径.  相似文献   
26.
川蔓草(Ruppi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咸水、半咸水生境中的广义海草, 其形成的川蔓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然而, 对于其在中国境内的分布情况尚缺乏大范围的调查。基于此, 本研究于2016—2019年对中国辽宁-浙江沿海区域的川蔓草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探究了调查区域内川蔓草的生境分布类型, 及生态特征, 分析了川蔓草床的主要威胁, 并提出了对川蔓草床科学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 川蔓草在中国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均有分布; 分布面积超过2 100 ha; 该区域内分布的川蔓草物种均为中国川蔓草, 主要分布生境包括咸水养殖池塘、咸水沟渠(池塘)、盐场、瀉湖(湖泊)、潮间带(围堰)5类; 人类活动影响(人工清捞、施药、河道工程等)与极端气候事件(极端干旱事件)都会导致川蔓草床退化, 但大部分川蔓草床可以依靠沉积物中的种子库在环境适宜时进行种群恢复; 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种群特征差异较大, 因此, 对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应制定差异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直立式防波堤堤头在斜向波浪作用下波浪力的计算在现行的技术规范中尚属空白。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给出了堤头结构设计所需的波压分布图,指出了波浪入射方向和地形对堤头所受波浪力的贡献有时可以超过波高和波周期,根据现行规范按波浪正向入射计算堤头所受的波浪力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骨质疏松症与 2 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检索骨质疏松症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数据集,并筛选骨质疏松症-2型糖尿病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将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找寻关键基因,以一个单细胞测序数据集作为检验集验证关键基因细胞层面的表达水平,对筛选结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关键靶点、相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及功效分类。结果:骨质疏松症与 2 型糖尿病相关通路集中在 ErbB信号通路、丝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频数统计结果显示,与骨质疏松症-2型糖尿病关键基因相关的中药有51味,以功效分类,可分为清热解毒药、止痛药、祛风药、补虚药、止呕药。结论:骨质疏松症和2型糖尿病都是复杂的代谢性疾病,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网络和信号通路。尽管两种疾病存在复杂的基因网络背景,但是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疾病之间仍存在高度重合的差异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这表明两种疾病的分子机制密切相关,可能存在共同调控的靶点,因此这些靶点可能成为药物同时干预两种疾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9.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100-km road network is planned on a land reclamation area in the Oujiang Estuary in China. The embankment had a height of 4 m and a base width of 60 m. The reclamation area is newly filled by a 3-m dredger fill on a 48-m thick layer of marine clay. Estimation of the settlement of the future road network is difficult.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a 1/100-scale centrifuge model test was performed with a marine clay samp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to simulate the layered settlements and evaluate the drainage effect of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s in the dredger fill in the following 10 years. The results of the centrifuge modeling test are verified by 10-month in situ monitoring, which shows agreement between the centrifuge modeling test results and the in situ result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ditional time is needed to reinforce the newly added dredger fill by the surcharge preloading method to uplift the elevation of the reclamation area with dredger fill.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作为主导因子,分析其与东亚温带气旋的关系。得出:高海温多气旋,低海温少气旋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并进一步对不符合这种主要关系的年份从环流型。下垫面海温等作了分类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