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7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727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556篇
地球物理   1524篇
地质学   2295篇
海洋学   763篇
天文学   174篇
综合类   290篇
自然地理   5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王宇  李丽辉 《云南地质》2005,24(3):264-274
本文介绍德国南部岩溶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概况、水文地质特征,引入关于岩溶水文地质垂向分带的概念模型。着重评述多电极地电探测、地面穿透雷达、地面核磁共振三种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德国岩溶水开发方式及保护措施进行具体分析,介绍了德国民众对地下水、矿泉水的认识。最后,将德国岩溶水勘查技术与国内现状对比评价,明确应当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2.
西藏尼雄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旭铃  陈振华 《中国地质》2005,32(1):122-127
尼雄岩体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措勤县木质顶、尼雄、沙松、日阿一带,出露面积180.14km^2,由4个深成岩体组成,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椭圆形、圆形串珠状分布,岩石类型有苏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室内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成果,发现该岩体各单元之间呈脉动式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清晰,且含有较多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稀土总量较低,K、Rb、Ba、Th元素相对富集,Cr、Ti、Nb、Sr、Zr、P元素相对亏损。研究显示尼雄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火山弧,构造环境,与雅鲁藏布江大洋板块向北俯冲消减作用有关,为大陆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3.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近年来.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下降及水域面积减小、草原退化、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文章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及1987、2000年TM卫星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旨在查明青海满地区耕地、沙质荒漠化土地和水域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青海湖地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25a来,青海湖地区的耕地及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明显的扩大,而水域面积出现明显缩小,同时由于湖周各河流土壤侵蚀的加剧,在部分河流入湖处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34.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II):模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首先,基于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上得到的绿片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采用五元件线性粘弹性模型对表现为粘弹性流变特性的曲线进行了辨识,获得了绿片岩的粘弹性流变参数;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粘性元件,并将其与塑性体并联起来,得到一个新的非线性粘塑性体(NVPB),该体能充分反映岩石的加速流变特性:同时,将NVPB模型与五元件粘弹性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绿片岩加速流变全过程曲线,对提出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5.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环流型及水汽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冬、春季雪灾是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和国家气象中心T106L19全球模式的分析值格点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近20年来冬,冬季降雨的天气形势和水汽场。结果表明,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阶梯槽型和国境槽型是造成高原东部牧区降雪的四类主要环流型;在高原东部牧区强降雪天气过程时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记要降雪区与水汽通量辐合区吻合,主要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地区。  相似文献   
136.
用940 nm通道遥感水汽总量的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940 nm水汽弱吸收带和其附近窗区选取若干探测通道, 采取不同通道组合, 模拟计算通道反射率比值, 并建立了该比值与水汽含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用探空观测独立样本检验水汽含量模拟计算结果, 相对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137.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1,自引:12,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十分关注气候王馥棠变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影响的评估, 开展了许多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该文仅就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植被、农业、森林、水资源、能源利用和区域海平面上升等领域影响评估研究的若干有意义的初步结果简要归纳和评述如下:取自不同GCM模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影响评估模拟表明,我国的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当前气候(1951~1980年)下的模拟分布相比,到2050年我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农业种植制度均将发生较大变化;气候变暖将导致复种指数增加和种植方式多样化,但降水与蒸散之间可能出现的负平衡和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以及生育期的可能缩短,最终将导致我国主要作物的产量下降。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最明显的影响将会发生在黄淮海流域,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短缺将大大提高。同时,气候变暖将改变我国室内取暖和降温的能源需求关系:北方冬季取暖的能源消耗将减少, 而南方夏季降温的能源消耗将会增加。海平面的上升将使我国三个主要沿海低洼脆弱区,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面临部分遭受海水淹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8.
We have recently set up a new procedure for characterising the water 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 (WSOC) in fog water, for which information is still rather limited. Fog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the 1998–1999 fall–winter season in the Po Valley (Italy) were analysed following this procedure, which allows 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ree main classes of organic compounds (neutral species, mono- and di-carboxylic acids, polycarboxylic acids), together accounting for ca. 85% of the total WSOC. This procedure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main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hree classes of compounds (functional groups, aliphatic vs. aromatic character, etc.). The enhanced chemical knowledge on fog/cloud chemical composition opens new scenarios as far as chemical an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in clouds and fogs are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39.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南缘是塔北隆起,呈NEE向展布,东西长250km,南北宽20-60km,面积约21170km^2。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及依南2井岩芯观察发现,阿合组和阳霞组按其岩性特征均可以划分为5个岩性段,各个岩性段在全具有对比性。还可分出4类和17个亚类岩相。阿合组细砂岩以上的粗碎屑岩含量为80%以上;阳霞组细砂岩以上的碎屑岩含量为50%-60%。砂岩厚度占总地层厚度的50%-60%以上,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以吐格尔明剖面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东地区的阿合组和阳霞组岩矿特征基本相似,以克孜勒努尔地区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西地区有较大差异,即阳霞组长石含量几乎为零。两区共同点是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岩屑含量较高。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微观岩石成分、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是该区阿合组和阳霞组的主要沉积体系。阿合组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平原上的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呈东西向展布。阳霞组第3岩性段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前缘上的水下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也呈东西向展布。第2、4、5岩性段砂体以河道滞流砂岩侧砂为主,横向叠瓦状叠置呈东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140.
在冲断构造分析过程中 ,常常把塑性岩体仅仅作为滑脱层看待 ,忽略了一些地区塑性变形与冲断构造变形的复合作用。根据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 ,应用平衡剖面等技术对库车坳陷西部的构造变形进行了恢复分析 ,发现库车坳陷西部的下第三系盐、膏、泥等塑性体受重力和构造应力联合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变形。以往单纯用冲断构造模式分析其成因机制 ,没能科学地反映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的变形缩短量的差异 ,通过塑性体的底辟变形和滑脱变形依存关系的剖析 ,能够恢复库车坳陷西部构造演化过程 ,进而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