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火山灾害的预测预防角度出发,叙述了五大连池火山群老黑山、火烧山近代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熔岩流产物——熔岩的分布,表面特征,流动过程。讨论了漫流、溪谷熔岩流和潜流三种流动方式。对结壳熔岩、渣状熔岩、块状熔岩、喷气锥、熔岩遂道等的形成动力过程以及对古地形古环境条件的制约做了深入的讨论,提出新的形成模式和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2.
对五大连池火山区内主要露头泉点氦同位素进行了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对该区火山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对该火山区幔源气体运移和释放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Large amounts of volcanic debris-avalanche deposits, which take the shape of hummock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peripheries of the Laoheishan volcano and Huoshaoshan volcano in Wudalianchi World Geopark. In earlier times, they were called "satellite volcanoes", namely, freestanding volcano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se deposits actually came from the collapse of the cones of these two volcanoes. When the lava flow spilled out at the base of the slope of the cones, the slope broke up and collapsed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Later, ravines were formed on the slope. Caved slope clastics, accompanying lava flow, accumulated at the rims of the volcano cones. Although some accumulations may form very large cones, they are not volcanoes, but deposits of volcanic debris avalanches.  相似文献   
44.
五大连池火山区土氡分布特征与断裂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FD-3017对五大连池火山区大范围的土氡测量,了解本区的土氡分布情况,布设了小孤山-尾山;东焦得布山-火烧山;东兴-大庆副业二队;永安-大庆副业一队四条剖面,测量结果发现火山区内放气现象强烈,土氡含量与火山区构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5.
以当代火山物理的观点和思路对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进行了研究。在旧锥锥体上部发现滞后角砾岩,在其下部坡脚发现有涌浪(surge)堆积物的存在,对形成过程和机制做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46.
从反映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方式的几个事实入手,通过与当代著名的裂隙式喷发火山——新托尔巴奇克火山对比,探讨老黑山、火烧山的喷发方式,说明它们先经由裂隙式喷发,而后转为中心式喷发。  相似文献   
47.
Introduction From the records of Wudalianchi volcanic group eruption in 1720~1721 obtained from the Man ethnic group files of Heilongjiang General Yamen in Qing Dynasty (WU, 1998; CHEN, WU, 2003), we have discovered the eruption time, state, material and scale of Laoheishan and Hu-oshaoshan volcanoes, as well as numerous seismic records. Th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are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although the study on Wudalianchi volcanic group has a long history. These earthquakes co…  相似文献   
48.
从历史记录看地震与火山喷发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料记载表明,五大连池火山1720~1721年喷发期间有大量地震活动.本文从描述这些地震活动的文字记录入手,并结合国际火山地震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了地震类型及地震与火山喷发关系,指出震群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前兆指标,强调火山地震的监测对火山喷发预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中发现具有反环带结构的单斜辉石斑晶。反环带辉石的核部为次透辉石,与边部相比具有较低 的Mg#值(68~77)、TiO2 (0.23~0.50 wt.%)、Cr2O3 (<0.06 wt.%)和较高的Al2O3 (3.4~5.0 wt.%)、Na2O(0.43~0.78 wt.%)、 FeO(8.8~11.0 wt.%)、MnO含量。核部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较为平坦,且具有非常显著的Eu和Sr的负异常(Eu/Eu*= 0.35~0.63,Sr/Sr* = 0.03~0.17),指示其为曾与斜长石平衡的变质岩辉石。在Mg#-TiO2相关图上,核部总体成分落入华北下 地壳低Mg麻粒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范围,因此核部应该是来自下地壳麻粒岩的捕掳晶。反环带辉石边部与正常辉石斑晶成 分一致,具有较高的Mg#值(81~85)、TiO2(0.40~1.65 wt.%)、Cr2O3(0.03~0.25 wt.%)和较低的Al2O3(2.1~3.4 wt.%)、Na2O (0.34~0.63 wt.%)、FeO(4.6~6.6 wt.%)、MnO含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 N = 3.23~7.89,与玄武岩全岩的特征吻合。 利用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进行的模拟计算均表明,反环带辉石边部与寄主岩浆已达到成分平衡,说明边部是在熔蚀 核部的基础上再生长而成的岩浆成因辉石。五大连池正常辉石斑晶的Mg#值与TiO2具有负相关性,指示岩浆在地壳深度经历 了一定程度的演化。反环带辉石斑晶边部由里到外Al2O3和Na2O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支持岩浆经历演化的结论。核部辉石 的麻粒岩属性表明岩浆演化主要发生在下地壳。温压计计算结果也指示正常辉石斑晶和反环带辉石的边部都结晶于下地壳 深度的系列岩浆房。晚期结晶的辉石斑晶总是比早期结晶的辉石更富集不相容元素,说明分离结晶作用导致五大连池玄武 岩的不相容元素更富集。平衡计算表明,与辉石斑晶平衡的岩浆与玄武岩全岩在微量元素特征上高度相似。考虑到全岩高 度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认为五大连池玄武岩的成分变化主要受下地壳岩浆房中的结晶分离作用控制,地壳混染(包 括壳源岩浆混合)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0.
五大连池地区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五大连池地区火山的喷发时代、活动时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对样品中细晶橄榄石含过剩氩这一问题,对已有的年龄数据的可用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了五大连池地区火山岩中橄榄石含量对年龄数据的影响程度,即当样品中细晶橄榄石含量在5%左右时,对200 ka左右的年龄结果,其影响程度在5%以下。根据已有的同位素测年结果,将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喷发时间分为1.3 Ma、0.9~0.8 Ma、0.6~0.45 Ma、0.38~0.24 Ma、0.16 Ma、0.09 Ma和270 a 7个时段;根据喷发时段,可以得出五大连池火山群活动自中更新世以来其喷发间隔大约为70~80 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