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文章基于MODIS下MOD17 A3、MCD12Q1产品,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利用距平分析、趋势线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2001年至2010年农田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田生产力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研究期内农田生产力呈现减少趋势的面积比例为4.98%,集中分布在信阳市的潢川县、固始县;河南省大部分农田的NPP与气温成正相关,成负相关的农田集中分布在西北边缘一带;农田NPP与降水成正相关的区域分布偏北,成负相关区域分布偏南,南阳盆地一带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83.
本文基于1992—2012年DMSP/OLS和2012—2018年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监测。考虑到不同卫星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以及城市核心区亮度过饱和问题,对DMSP/OLS和NPP/VIIRS数据进行连续性校正、去饱和处理和一致性校正,构建长江三角洲区域1992—2018年长时间序列多源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集。利用二分法基于该数据逐年提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计算加权标准差椭圆和Zipf系数进行重心变化和方向性分布变化、规模体系变化等监测。结果表明: ① 本研究采用的连续性校正、去饱和处理和一致性校正方法能够构建稳定的长时间序列多源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集; ② 基于二分法提取的建成区面积平均绝对误差为6.85 km2,平均相对误差为8.10%; ③ 长三角城市群重心较为稳定,始终在苏州市境内的太湖沿岸附近,呈现出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城市群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且分布方向有向南北方向转动的趋势,标准差椭圆的扁率持续减小,表明城市群的方向性分布减弱; ④ Zipf系数始终在1附近且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城市规模分布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84.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CO2 emissions is expected to reduce the capability of the ocean and the land biosphere to take up carbon. This will enlarge the fraction of the CO2 emissions remaining in the atmosphere, which in turn will reinforce future climate change. Recent model studies agree in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positive climate–carbon cycle feedback, but the estimates of its amplitude differ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which considerably increases the uncertainty in future climate projections. Therefore we discuss, in how far a particular process or component of the carbon cycle can be identified, that potentially contributes most to the positive feedback. The discussion is based on simulations with a carbon cycle model, 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atmosphere/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ECHAM5/MPI-OM. Two simulations covering the period 1860–2100 a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on the carbon cycle. Forced by historical and futur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ollowing the scenario A2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they reveal a noticeable positive climate–carbon cycle feedback, which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tropical land biosphere. The oceans contribute much less to the positive feedback and the temperate/boreal terrestrial biosphere induces a minor negative feedback. The contrasting behavior of the tropical and temperate/boreal land biosphere is mostly attributed to opposite trends in their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under global warming conditions. As these findings depend on the model employed they are compared with results derived from other climate–carbon cycle models, which participated in the Coupled Climate–Carbon Cycl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4MIP).
T. J. RaddatzEmail:
  相似文献   
185.
气候变化对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周涛  史培军  孙睿  王绍强 《地理学报》2004,59(3):357-365
基于生态系统碳平衡方程以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 和气候资料反演了1km分辨率的中国土壤异养呼吸系数 (aij),结果表明:aij总体上是东南和东北地区高,西北地区低;和NPP相比,东南沿海和华南的大部分地区的aij值并不大,而在东北北部和东部有大面积的aij高值区。这表明当气候适宜时,这些地区的土壤异养呼吸将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在假定气温平均升高1.5oC,降水平均增加5%的情景下,对中国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NEP) 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与大气的碳通量都有所增加,其中NPP平均增加了6.2%,土壤异养呼吸平均增加了5.5%,不同生态系统的NEP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最稳定最有潜力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是北方落叶针叶林;对人工植被而言,最多最稳定的碳汇是一年一熟作物;而双季稻连作喜温作物和单 (双) 季稻连作喜凉作物生态系统起着较稳定的碳源作用。  相似文献   
186.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探明辽宁省生态环境变化,利用MODIS-NDVI数据及CASA模型,对辽宁省2000—2018年NPP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19 a辽宁省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8年辽宁省植被NPP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高西部低;NPP变化趋势率为2.89 gC·m-2·a-1,其中,87.4%的地区呈增加趋势,且辽西北地区波动变化最为显著;高程和坡度对NPP变化的影响明显高于坡向;随着高程增加,NPP表现为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高程500 m左右出现NPP最大值;随着坡度增加,NPP表现为先增加后略有减小的趋势,坡度35°左右出现NPP最大值;在高程为500 m以上、坡度为15°—35°范围内,NPP值最大。  相似文献   
187.
为了探索基于多源卫星产品组建长时间序列NDVI并开展生态监测与灾害评估的可能性,利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标准差和平均偏差等方法,结合泰勒图,对呼伦贝尔地区2012—2021年基于Terra和NPP卫星逐16 d的NDVI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PP/NDVI的多年均值略高于Terra/NDVI,两者在草原植被类型下的一致性最优,其次为耕地,森林植被的一致性较差。在呼伦贝尔非植被生长季,Terra/NDVI与NPP/NDVI的偏差主要集中在森林,且以Terra/NDVI偏高为主。在植被生长季初期2种NDVI产品的偏差呈现零散、随机分布,中期的偏差相对较小,生长季后期则以Terra/NDVI小于NPP/NDVI的负偏差为主。虽然2种卫星产品的总体偏差不大,但在开展NDVI的距平分析或计算VCI等指数时,较小的偏差会被放大。呼伦贝尔草地在考虑两种NDVI产品偏差纠正的前提下基本可替代使用,而耕地、林地植被的协同应用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