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758篇
地质学   693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Changes in oceanic radiocarbon (14C) reservoir ages through the deglaciation and Holocene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ocean circulation as Earth's climate warmed. Here, we present reservoir ages for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that span the mid-Holocene transition from less to more frequent El Niño events. Reservoir ag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paired U–Th and conventional 14C dating of eight individual fossil coral samples from Koil and Muschu Islands, northern coastal Papua New Guinea (PNG). AMS 14C and MC-ICPMS U–Th dating of additional samples from six of the fossil corals were used to confirm the TIMS U–Th and conventional 14C ages. The combined results show average reservoir ages of 185±30 14C yr (n=4) for 7220–5850 yr BP compared to 420 14C yr for a modern coral from Muschu Island. From 5850 to 5420 yr BP reservoir ages increase to modern values. The relatively young reservoir ages from 7220 to 5850 yr BP are best explained by greater influx of well-equilibrated sub-tropical water from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SEC).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strengthening trade winds (facilitating air–sea exchange) and a more northerly position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thought to have occurred at this time. The transition to more modern-like reservoir ages from 5850 to 5420 yr BP suggests modern oceanic circulation patterns were established during this interval. The onset of modern El Niño activity around this time would have served to enhance the intrusion of 14C-depleted equatorial waters via the south equatorial branch of the SEC. Overall, the changes in reservoir age presented here for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suggest that Holocene changes in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state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resulted in reorganisation of oceanic circulation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952.
柯坪地区下志留统储层性质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露头浅钻取样分析发现,柯坪地区志留系下统柯坪塔格组的储层性质与塔北及塔中地区差别较大。柯坪地区的砂岩储层以粉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处于晚成岩A2期,孔隙度主要为2%~6%,平均4.47%,渗透率主要为(0.01~0.1)×10-3μm2,平均0.06×10-3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而塔北及塔中地区以低孔低渗和中孔中渗为主。研究表明柯坪地区成岩压实、石英次生加大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储层经历长期深埋藏和短期浅埋藏,使成岩压实减孔率达30.4%;胶结作用所减少的孔隙量一般为1.5%~8%,致密胶结段可达10%~11%,石英次生加大所减少的孔隙量一般2%~4%,致密胶结段可达6%~8%;溶蚀作用及次生裂缝对储层物性改善不大,一般增孔量4%左右;成岩中后期强烈挤压构造运动对储层性质有重要影响。储层演化史表明晚二叠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是油气聚集成藏期,随后遭后期构造运动破坏,油气逸散或发生氧化作用,柯坪塔格组含沥青砂岩即是这一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3.
介绍了挪威埃科菲斯克油田的基本概况及油田勘探历史,描述了该盆地的演化、油气系统、区域地层及沉积相。该油田的构造类型为盐丘构造,主要的储集层为麦斯特里希特统(K2)—下古新统(丹麦阶)托尔组和埃科菲斯克组。埃科菲斯克组以构造裂隙为主,托尔组主要发育与缝合线有关的裂隙。白垩地层主要为生物成因,其成分为分解的贝壳或浮游的Cocccophorid藻颗石、浮游类和海底有孔虫类。  相似文献   
954.
运用相干分析和孔隙度反演对四川盆地DFC构造的下三叠统嘉二1至嘉一段储层进行了裂缝和孔隙度预测,并给出了有利储层分布。DFC构造发育两条主要断层,其相干异常分为四类:条带状、线状、团块状、点状。带状或线状异常沿断层分布,比较发育,是断层或裂缝的反映;团块状异常较发育,但方向性不强,可能是地下溶洞、溶孔、微细裂缝密集地带或多组小规模断裂交织而成的破碎带的综合响应,还可能是储层物性变化所致。DFC构造的储层,平均孔隙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为2%左右,属Ⅳ类储层,少部分为Ⅲ类,只有与裂缝、溶洞相结合才能形成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955.
北京密云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根据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选择若干径流小区,进行降雨、径流量、径流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磷的流失情况。根据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SCS法分别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分析氮、磷的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坡耕地和荒草坡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比较严重;村庄中溶解态氮的流失量最多;村庄和坡耕地是氮、磷流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56.
二龙山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宏 《地理科学》2004,24(1):122-126
文章在对二龙山水库水源地环境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确定水质保护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对水源地的水环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削减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二龙山水库水源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57.
盘古梁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志丹县盘古梁长6油层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作了长期、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可识别的短期旋回类型,有向上变深的不对称旋回两种,向上变浅的不对称旋回一种;中期的基准旋回可识别出7个,长期的基准面旋回有3个。最后对基准面旋回对比与传统的沉积旋回对比的方法、过程、分界面的选取标准、对比结果之间的差异及优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8.
959.
林承坤  高锡珍 《湖泊科学》1995,7(2):119-126
葛洲坝水库位于长江三峡,库容15.8×10~8m~3,水库长度188.1km,其中变动回水段占66%。溪口潍主要由粒径大于20mm的卵石推移质组成。葛洲坝库区的卵石推移质有65%来源于灰岩为主补给区,该补给区卵石推移质数量大,颗粒粗,易成滩,所以库区溪口滩有92%分布在以灰岩为主的补给区。葛洲坝库区溪口滩可分洪水急流滩、洪中水急流滩、中水急流滩、中枯水急流滩与枯水急流潍等5种类型,建库后库区回水变动段占总数50%的溪口滩得到改善。但是占总数50%的位于库尾段的溪口滩与变动回水段洪水急流滩溪口滩,未能得到改善。随着这些溪口滩得到卵石推移质补给,航道将会恶化。在三峡水库建成前应加强对溪口滩的观测、研究与整治。  相似文献   
960.
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大宁河水华频发,为了揭示水库蓄水以来,大宁河富营养化变化趋势以及水华暴发期间水动力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特征,自2005年长期跟踪监测大宁河的水质状况,并于2010年针对东坪坝库湾2次典型水华事件,初步探讨了水华暴发期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大宁河水体处于中度营养状态,水质尚好,但低估了水华敏感期的富营养化状况.东坪坝3月水华暴发期间,叶绿素a浓度与流速呈显著负相关,与pH、DO也呈显著相关,表明在此次水华期间,流速对藻细胞的增殖或聚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pH和DO是引起水华暴发的主要水质因子;5月水华暴发期间,叶绿素a浓度与流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pH、透明度(SD)呈显著相关,表明在这次水华期间,流速和流量都对藻细胞增殖或聚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pH和SD成为水质敏感因子.3月和5月水华暴发时间分别处于水库高水位运行期和泄水期,这可能是导致水华影响因子不同的主要原因,但具体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调度运行的不同阶段支流库湾水华暴发的机制不同,需要针对不同时段支流库湾水环境特征分别加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