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7篇
  免费   2728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测绘学   1997篇
大气科学   539篇
地球物理   8364篇
地质学   4074篇
海洋学   922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052篇
自然地理   217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646篇
  2019年   746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581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695篇
  2009年   811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1048篇
  2006年   1015篇
  2005年   832篇
  2004年   829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与叠后地震反演相比,叠前地震反演可得到更丰富的储层信息,可提高储层的描述精度.目前,叠前地震反演主要包括弹性阻抗反演、叠前P波阻抗和S波阻抗联合反演、叠前地震波形反演.文中概述了叠前地震反演各项技术的主要进展及其典型应用实例,提出了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策略.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在未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相关参数的时移地震互均化质量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时移地震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限于观测条件及处理流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所获得的地震数据的一致性往往是较差的.这些不一致通常表现为地震资料在振幅、时间延迟、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异带来的影响,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时移地震的互均化处理,本文讨论了一种有效的时移地震互均化质量监控方法,用来评定时移资料的优劣,互均化结果的好坏,能够为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及互均化处理流程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近期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自20世纪80年代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数字地震学研究,扩大并加深了我们对地壳、地球内部构造和地震震源过程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工作.本文阐述了基于CDSN二期技术改造建立的CDSN数据通信系统,研发CDSN数字地震实时分析系统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4.
地震波的场方程矩阵和能量的正定二次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场方程是能够表述半空间地震波场的整体特征.波动方程、速度方程和能量方程.通过分析可知每个场方程都具有各自的“场方程矩阵”.能量方程能够对所有场方程矩阵进行综合和贯通,给出了能量方程以“弹性矩阵”为核心的普适性表达形式.最后,运用矩阵的正定二次型理论阐述了“能量矩阵与弹性矩阵”之间一致的对称性和正定性.能量矩阵蕴含的动态力的平衡关系、速度的时间_空间分布和能量的传播及变化的物理意义,能够从能量矩阵的正定二次型特性表述出来.本文研究分析问题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复杂介质模型,相关的认识和结论可以拓展到均匀黏弹性各向同性介质、均匀弹性各向异性介质、均匀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以及比奥饱和流体介质.  相似文献   
995.
近20年来湖南公路网络优化与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兵  金凤君  于良 《地理研究》2007,26(4):712-722
基于最短路径模型,以经济权重可达性和经济潜力指数为主要指标,对近20年湖南公路网络演化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4~2004年,湖南公路网络通达性呈现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同心圈层结构,呈现"中心-外围"向外递减,到2004年等值线密度趋于平缓,显示以长株潭为强极,外围湘北(岳阳)、湘南(郴州)为次极和湘西(怀化和吉首)为弱极的空间结构;20年来,湖南省内部可达性绝对差距逐步缩小,相对差距逐步加大,经济发展潜力以长株潭为核心沿主要交通轴线呈指状递减。可达性和经济结构相关分析表明,湖南空间结构由1980年代的低级无序状态变为2004年的多核不均衡集聚扩散状态,未来需要大力优化湘西地区可达性和加快经济的发展,促进空间格局向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雯  杨凯  吴建平 《地理科学》2007,27(3):401-407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发育受到自然条件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依据遥感解译数据,围绕城市化水平、河流形态、河流结构和河流调蓄功能四个维度,就建成区面积比例、河流长宽分布、河系分维、河流调蓄能力等具体指标,分析了城市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特征不同区域的河流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和功能状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的可能演化轨迹,尝试建立了城市化影响下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分类方法,提出了城市河流综合整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保护自然河流结构,注重发挥河流综合功能等观点。  相似文献   
99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也是中国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区,固沙灌木种较多。冠幅不仅是反映固沙灌木可视化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映沙漠植被生长情况的重要变量。以3种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主要固沙灌木为研究对象,利用12种基础模型、BP(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基于固沙灌木株高和冠长率的冠幅预测模型,同时将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拟合结果与基础模型进行比较,最终选出了适合研究区的冠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沙丘类型和不同灌木种类的最优冠幅预测模型不同,且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模型优于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最优拟合为M2(Quadratic Model)模型;(2)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在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拟合的最优模型分别为M2、M7(Gompertz),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最优模型为M2,蛇麻黄(Ephedra distachya)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  相似文献   
998.
河网是地形结构的核心要素,能够有效地反映DEM对地表形态的刻画能力.实现不同分辨率条件下DEM河网相似性测度对DEM地形综合、DEM质量评估及DEM不确定性分析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样区为研究区,基于5 m高精度DEM建立的多分辨率DEM数据集,构建了地形特征自适应的DEM河网自动提取方法,建立...  相似文献   
999.
Tropical cyclone(TC) annual frequency forecasting is significant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and NOAA Extended Reconstructed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V5 data in winter, the TC frequency climatic features and prediction models have been studied.During 1951-2019, 353 TCs directly affected Guangdong with an annual average of about 5.1. TCs have experienced an abrupt change from abundance to deficiency in the mid to late ...  相似文献   
1000.
A deep seismic‐reflection transect in western Victoria was designe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chlan and the Delamerian Orogens. Three seismic lines were acquired to provide images of the subsurface from west of the Grampians Range to east of the Stawell‐Ararat Fault Zone.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Delamerian and Lachlan Orogens is now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Moyston Fault.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eismic survey, this fault is intruded by a near‐surface granite, but at depth the fault dips to the east, confirming recent field mapping. East of the Moyston Fault, the uppermost crust is very weakly reflective, consisting of short, non‐continuous, west‐dipping reflections. These weak reflections represent rocks of the Lachlan Orogen and are typical of the reflective character seen on other seismic images from elsewhere in the Lachlan Orogen. Within the Lachlan Orogen, the Pleasant Creek Fault is also east dipping and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Moyston Fault in the plane of the seismic section. Rocks of the Delamerian Oroge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eismic line occur below surficial cover to the west of the Moyston Fault. Generally, the upper crust is only weakly reflective, but subhorizontal reflections at shallow depths (up to 3 km) represent the Grampians Group. The Escondida Fault appears to stop below the Grampians Group, and has an apparent gentle dip to the east. Farther east, the Golton and Mehuse Faults are also east dipping. The middle to lower crust below the Delamerian Orogen is strongly reflective, with several major antiformal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 crust. The Moho is a slightly undulating horizon at the base of the highly reflective middle to lower crust at 11–12 s TWT (approximately 35 km depth). Tectonically,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Lachlan Orogen has been thrust over the Delamerian Orogen for a distance of at least 25 km, and possibly over 40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