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1446篇
海洋学   53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Re-Os同位素定年对岩浆型Cu-Ni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Re-Os同位素体系被认为是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直接定年的有力工具。通过研究世界级典型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的Re-Os等时线表面年龄,发现有时能得到成矿年龄,有时得到与成矿年龄不一致的表面年龄或根本得不到Re-Os等时线,还有时同一矿床的不同类型矿石给出不同的Re-Os等时线表面年龄。文章介绍了能够解释上述现象的理论模型。模型预测对与基性-超基性岩共生的Cu-Ni硫化物矿床,除一些特殊情况外,块状矿石可得到有地质意义的Re-Os等时线年龄,浸染状矿石常得到没有地质意义的假等时线;而浸染状矿石常得到有地质意义的Os同位素初始比值,而块状矿石给出的"Os同位素表面初始比值"往往没有地质意义。因此,建议在应用Re-Os同位素体系定年时要结合矿床类型、矿石类型以及成矿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对Re-Os数据的科学合理解释同样需要从矿床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矿床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22.
贾润幸 《地质与勘探》2012,48(3):654-662
[摘 要] 加拿大奈恩(Nairn)工作区位于萨德伯里(Sudbury)镍铜矿集区南西方向约50 km,工作区 内的矿化类型可划分两类:淤产于辉长岩中的铜镍矿化和于产于石英角砾岩中的铜矿化。两种矿石的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较为相似, 高场强元素中富集Th-Zr-Hf 而相对亏损Nb-Ta 等,大离子亲石元 素中富集Rb-U-Pb 而相对亏损Ba-P-Ti 等,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明显,而重 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明显,铈异常不明显,而铕异常变化较大,总体上表现为负异常。上述特征暗示其 物质来源可能相似,结合其矿物组合和本区围岩特征来看, 铜镍矿石主要与中-基性岩浆有关,而石英 角砾岩的铜矿化主要与后期的岩浆热液有关,表明两种矿化类型主要与本区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关, 早期的高温铜镍硫化物随辉长岩中硅酸盐矿物的结晶而后生成,晚期的含矿热液沿构造产生的断层破 碎带迁移并最终充填在构造裂隙中。从奈恩矿区成矿特征来看,本区辉长岩墙与上伏围岩的接触部位, 特别是构造发育或相互交汇处将为最有利的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923.
新疆东天山黄山东岩体橄榄石成因意义探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黄山东岩体位于新疆东天山造山带中段,由四次岩浆侵入形成:第一次侵入形成了岩体上部的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构成岩体的主体;第二次侵入形成辉长苏长岩,呈岩墙状分布于岩体西端和西北部;第三次侵入岩石为斜长二辉橄榄岩,位于岩体下部,为主要的赋矿岩石;第四次侵入岩石为底部角闪辉长岩。橄榄石为第三次侵入的斜长二辉橄榄岩和第一次侵入的橄榄辉长岩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橄榄石的镁橄榄石牌号(Fo)值介于68.5~82.5之间。其中含硫化物斜长二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较高的Fo值(79.7~82.5);斜长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值为78.3~79.9;而基性程度较低的橄榄辉长岩中橄榄石具有较低的Fo值(68.5~72.2)。利用橄榄石矿物成分计算得出黄山东岩体母岩浆Mg#(Mg2+/(Mg2++Fe2+))为0.59,为原生玄武质岩浆经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黄山东岩体不含矿岩石中橄榄石是母岩浆经过2%的橄榄石结晶分异且硫达到饱和后,在硫化物熔离的同时岩浆发生橄榄石结晶而形成,并且橄榄石︰硫化物≈50︰1,部分橄榄石成分投点在橄榄石结晶和硫化物熔离的模拟曲线右下侧,指示它们可能受到晶间硅酸盐熔浆作用的影响。含硫化物斜长二辉橄榄岩中Fo值与Ni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橄榄石与硫化物熔体之间发生了Fe-Ni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924.
东天山地区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焦建刚  汤中立  钱壮志  孙涛  段俊  姜超 《岩石学报》2012,28(11):3772-3786
东天山地区图拉尔根大型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是近年找矿的重大突破。通过矿床中坑道穿脉的精细研究,表明 岩体的岩相由角闪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与辉长岩组成,不同岩相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行过渡变化,暗示各岩相是同源岩浆演化而成。岩相的分布及其接触关系、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构造等指示图拉尔根矿床发生了后期变位。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体来自尖晶石稳定的亏损型地幔源区,亏损型地幔部分熔融与消减板片脱水物质混合导致图拉尔根岩体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保持了MORB型同位素特征。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微弱(<5%)的上地壳混染。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矿床中铂族含量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幔部分熔融较低(约16%),部分铂族元素残留在地幔中所致。  相似文献   
925.
华南富铀花岗岩和产铀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要叙述了我国南方5省(区)富铀花岗岩和产铀花岗岩概况,详细讨论了产铀花岗岩的主要特征:断裂构造发育,蚀变作用非常强烈,经常有二云母花岗岩出现,中基性和酸性脉岩比较发育。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们产出铀矿床的能力。  相似文献   
926.
幔源角闪石巨晶中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是认识硫化物矿床成矿元素来源和演化的重要手段,由于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的体积较小(粒径仅为10~20μm),其详细化学元素组分的难以获得一直是制约进一步研究的瓶颈。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扫描电镜、电镜能谱和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Tof-SIMS)对产于铜陵地区角闪石巨晶中的硫化物熔融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次获得了一套精确的矿物化学资料和元素分布图。矿物学研究表明,角闪石巨晶在上地幔和下地壳均有结晶,温压区间分别为T:850~900℃(温度),P:0.70×109~0.82×109Pa(压力),对应深度D:23.10~27.06km;和T:900~950℃,P:1.09×109~1.17×109Pa,D:35.97~38.61km。元素分布图显示,硫化物熔融包裹体主要有两种元素组成体系:S-Fe-Mn-Ni-Rb-Sr-Ba和S-Fe-Cu-Sr,幔源硫化物体系中Mn、Ni、Rb、Ba等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特征可共溶,与Cu则表现出不混溶。在铜陵地区,上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一套碱性玄武岩浆,后受岩浆底侵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影响,底侵进入下地壳深位岩浆房,发生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形成一套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可能为辉长质。上地幔和下地壳的角闪石巨晶分别是由上地幔碱性玄武岩浆和下地壳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辉长质)高压下结晶的产物。当上地幔碱性玄武岩浆上侵到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以后,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又由于地壳硅镁层的混染作用,使得玄武岩浆中硫溶解度降低,促其熔离,从而释放大量的硫(S,以及Ni、Cu、Cr)。角闪石巨晶中的硫化物熔融包裹体正是在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中,由正在结晶的角闪石巨晶在结晶分异和轻度演化的玄武质岩浆中捕获的不混溶硫化物熔融液滴形成的。铜陵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岩浆底侵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由于下地壳硅镁层混染作用使得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释放大量硫,必然会在莫霍面附近形成大规模高浓度的硫富集区,这些组分在岩浆上侵作用、地壳减薄作用或者裂谷作用的影响下很容易再活化,进入区域岩浆-热液流体系统,最终参与形成区域大规模的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27.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谷氨酸插层镁铝水滑石(LDHs-Glu),并使用XRD表征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DHs-Glu中水分子数量增加,层间距d003逐渐增大。XRD表征得到其层间距为1.328 nm,与理论模拟得到的当水分子数Nw=7时的水滑石层间距d003=1.323 nm相近。随着层间水分子数量增加,水合能逐渐增大,最终趋于流体水的特征值(-41.8 kJ/mol)。水合过程中,水滑石层板与阴离子间的氢键逐渐减少,而层板与水分子间的氢键逐渐增多,说明水分子与层板间的亲和力更强。实验表征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望成为插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28.
为了初步掌握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状况和特征,在中国69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检测与特征研究,采集地下水样品791组,采样井均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水井;依据USEPA8260B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器(P&T—GC/MS),分析和测试了氯仿、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二氯甲烷等1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791组地下水样品中,有406组样品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组分被检出,检出率为51.33%;各组分中,氯仿的检出率最高,为20.35%,其他组分的检出率为0.25%~5.06%;氯乙烯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有13组样品的单项组分超标,超标率为1.64%;超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四氯化碳(0.76%)、氯仿(0.25%)、1,2-二氯乙烷(0.25%)、三氯乙烯(0.13%)、1,1,2-三氯乙烷(0.13%)、1,2-二氯丙烷(0.13oA);超标井均为非供水水源地水井。检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检出率较高,检测的69个城市中719/6的城市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被检出,且潜水的检出率高于承压水,但总体超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92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s of pH, acidity and ionic intensity of the solutions on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humic acid. When the pH value is low and the acidity and ionic intensity are high,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both show a tendency of increasing, though the former’s intensity is much high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data,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enhancement of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humic acid were explor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particle enlargement caused by aggregation, the increase of heterogeneity, the increase of hydrophobility, the formation of interface, etc., are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enhancement of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humic acid. As the intensity of the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of humic acid is much higher,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can be used as a newly developed spectrum technology, which is more sensitive and simpler, to study humic acid and its complicated behaviors.  相似文献   
930.
紫金山铜矿区的蓝辉铜矿成因一直存有争论,其关键点在于对次生成因或原生成因的认识。文章对铜矿石光片进行反光显微镜观察,总结了铜矿物的生成顺序及分布特点,并讨论前人对蓝辉铜矿成因研究的不同成果,提出自己的一点研究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