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残余含水率在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强度理论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参数,然而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测量时一般难以达到残余阶段,常常通过经验法(包括模型拟合法)估算残余含水率,方法的适用性值得论证。以武汉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孔隙比试样,利用压力板仪测量SWCC,通过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残余含水率;进行自然状态下水分蒸发试验,根据失水速率定义了临残时间,依据临残时间确定残余含水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微观孔隙分布特性,解释控制残余含水率大小的微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方法可估算残余含水率,但准确性与模型选择及残余含水率初步范围的限定直接相关;水分蒸发试验是确定残余含水率有效可行的直接方法;武汉黏性土微观孔隙呈三峰分布,残余含水率与第1峰之前的微观孔隙水分紧密相关,依据弛豫时间小于0.267 38 ms的T2谱面积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残余含水率,对于其他土体该方法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912.
水面蒸发敏感因素的判断,对于干旱区水资源的规划与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气象站资料为例,对研究区水面蒸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首先采用熵值法对水面蒸发进行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温度、风速、日照时数这三因素对水面蒸发最为敏感;基于熵值法的敏感因素研究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尤其在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别上。研究结果干旱区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13.
Complex topography,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sea-land-air interactions lead to hi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of Southwest China (ESWC).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remote and local evaporation remain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Using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version 5 model, we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s of remote moisture transport and local evaporation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ESWC and their causes. There are mainly five remote moisture channels in the ESWC, namely the Arabian Sea channel, Bay of Bengal channel, western Pacific channel, Northwest channel 1 and Northwest channel 2. Among the five channels, the western Pacific channel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trajectories, while the Bay of Bengal channel has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rate of specific humidity (33.33%) and moisture flux (33.14%). The amount of region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remote moisture transport, and both are considerably greater than the rainfall amount caused by local evaporation. However, on interannual time scales, precipitation recirculation rat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region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remote moisture transport but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caused by local evaporation. An apparent "+ ? +" wave train can be found on the height anomaly field in East Asia,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re positive in the equatorial Middle-East Pacific,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Arabian Sea. These phenomena cause southwest-northeast moisture transport with strong updrafts, thereby resulting in more precipitation in the ESWC.  相似文献   
914.
上奥陶统宝塔组是扬子板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因富含类型多样的头足类化石及发育特殊的网纹状构造而闻名。目前,有关宝塔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的分析都是基于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定性推测,而且争议较大。笔者等在黔北尧龙山地区宝塔组采集到大量原域埋藏的头足类化石,根据它们的隔壁强度系数(Septal Strength Index,SSI)与聚爆深度的耦合关系,首次对这些头足类生活时的古海水深度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选取符合SSI分析条件的16块Sinoceras和12块Michelinoceras标本,系统分析了SSI分别与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SI随壳体长度及隔壁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顶角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与内部构造单一参数的相关性不大,可能受到多个内部构造参数的共同制约。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尧龙山地区宝塔组中共埋出现的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的SSI分别为5.564~10.829和11.432~19.532,对应的生态深度大约分别为128~169 m和228~280 m,表明两属头足动物生活时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生态分层现象,古生物地理区系也出现一定...  相似文献   
915.
地表蒸散发是地表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准确估算对农业灌溉与干旱监测、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预估等研究至关重要.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三角/梯形特征空间开展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及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分离是地表蒸散发定量遥感研究的国际热点与前沿课题之一.本文全面、系统、深入地综述了地表温度—植被指数三角/梯形空间反...  相似文献   
916.
针为探讨五道沟水面蒸发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准确估算该地区水面蒸发量,选取五道沟1991—2019年水面蒸发量以及气象因子实测资料,基于主成分法分析水面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地表温度、饱和差、绝对湿度、平均气温以及水汽压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