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Complex site effects and building codes: Making the lea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ngineering community i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ite effects, but it lags behind seismological studies when it comes to incorporating site effect considerations in design spectra for seismic norms. This lag is reflected in the conspicuous fact that current building codes make allowance for 1D site effects but ignore complex site eff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 way for including complex site effects in a building code environment. We take as example Eurocode 8, which is a modern code that exemplifies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site effect consideration. We examine the restrictions that we have imposed to make the problem of a feasible size and discuss the approach we have taken. We propose a strategy to incorporate a class of complex site effects in a design elastic spectrum.  相似文献   
102.
浅圆沉积谷地对瑞雷波的散射--高频解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浅圆沉积谷地对瑞雷波散射的一个高频解析解,并分析了入射频率、沉积谷地宽度和深度等因素对波散射的影响. 数值结果表明,由于沉积谷地的影响, 在入射波的近端,地表位移分布变得相对复杂,但位移幅值并不大;而在入射波远端,地表位移分布相对简单,但位移幅值却相对较大,多数情况下高于沉积地表位移幅值.   相似文献   
103.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质过程,特别是沉积地质过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和地貌与沉积物分析,研究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形成和演变原因进行探讨。晚第四纪以来,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从第二排山麓到下游冲积平原,可划分为四期规模较大和三期规模较小的冲积扇;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形成演变受气候、构造或气候—构造耦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具有多成因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采用辅助函数的思想,利用复变函数和多级坐标的方法给出了SH波入射条件下多个半圆形沉积谷地附近浅埋圆形孔洞动力分析问题的解答。将整个求解区域分割成两部分来处理,区域I为多个半圆形沉积谷地,区域II为浅埋圆形孔洞附近带半圆形凹陷的半无限弹性空间。在区域I和II中分别构造位移解,并在二个区域的“公共边界”上实施位移应力的连续条件,建立求解该问题的无穷代数方程组。最后,本文给出了算例和数值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 4和M5. 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 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 40~0. 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布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是岩性差异和色尔滕山山前断裂活动分段差异性共同控制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岩性和构造对地貌的协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广西横县六景火车站南侧,角度不整合覆盖下泥盆统莫丁组和那叫组下段,被新近系大面积覆盖而呈两部分远距离割裂状态的一套“二元结构”特征显著的红色泥砂基底碳酸盐岩粗巨砾岩及其横向相变部分,长期以来未被将其作为一个冲积扇的有机统一体进行研究。经笔者两次实地踏勘,系统采样和分析,以现代山麓冲积扇鉴别特征为主,辅以古冲积扇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套沉积系列相关分割露头分别为一古近系冲积扇所残存扇根、扇中和扇缘。该冲积扇为一典型的古近纪早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母岩区为陡峻碳酸盐岩山体的古山麓冲积扇。  相似文献   
107.
从地理过程分析的角度,讨论了黄河大冲积扇南翼上部控制区土地分异各有关因素的影响机制,指出黄河活动及其后影响是这一地区土地分异的最根本的主导因素,并进一步说明了该区域土地分异表现出的逐级深化的显著规律性以及各有关类型的“梳状”空间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08.
湖北京山中元古界打鼓石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兴斌  陈忆元 《地球科学》1991,16(5):489-495
  相似文献   
109.
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发育一座覆盖淡灰黄色风成砂层、相对高度达30 m的大沙山,外貌很像风成大沙丘,但同时又具有冲积扇形态。其成因和沉积环境有待考证,而探明大沙山内部沉积构造是判别其成因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探地雷达(GPR)对大沙山内部沉积构造进行探测,获得约20 m深度范围内的沉积构造图像数据。结果表明:大沙山中上部发育由棱角状砾石或粗砂细砂组成的沉积旋回和沟槽沉积构造,显示出冲积扇上部的沉积构造组合特点;中下部层面中交替呈现弧形沉积构造,大沙山南侧发育有向南倾斜28°~30°的前积层理。结合大沙山西侧冲沟剖面沉积构造、大沙山表面的棱角状砾石特征以及现代风沙地貌分布规律,初步认为大沙山是山前多期沟谷洪流携带的碎屑物沉积形成的冲积扇残余堆积体,沉积间隙受海岸带风沙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