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水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明晰水资源属性是解决水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水资源既具有自然资源的属性,又有着特别的社会属性。该文通过对水资源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分析,认为无论是继续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国家垄断,还是明晰水权、逐步建立水市场都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属性,方可能实现水资源支持下的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2.
铜官山S状背斜构造综合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东旭  谭以安 《地球科学》2019,44(5):1511-1525
通过褶皱、断裂、节理、线理等构造形迹的系统观测对铜官山S状背斜的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综合构造解析,发现该背斜经过了3次构造变形,2次构造叠加复合.早期NE向褶皱的S状弯曲是由于前期EW向断裂限制的结果;晚期S状弯曲是由于新华夏构造应力场导致轴近水平的麻花状旋扭的结果;还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字模拟验证了限制型及麻花型S状构造形成机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铜官山S状背斜的综合构造解析可以扩大到整体下扬子台褶带的构造演化力学解析.从而证明根据局部地区的构造综合解析才是认识区域大地构造运动方式、方向及其变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探地雷达进行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时,受现场探测环境、岩溶地质的复杂性以及解译技术制约,多解性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从依托工程中选取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总结隧道建设中常见的几种典型岩溶不良地质的属性特征,结果表明岩溶不良地质类型与探地雷达属性参数有很好相关性,其中:空腔型溶洞、干燥松散黏土夹碎石充填型溶洞和无水破碎带雷达反射波中心频率随时间衰减较慢,分布范围分别为90~105、85~100、70~110MHz;软塑状黏土充填型溶洞和富水破碎带雷达反射波中心频率随时间衰减较快,分布范围分别为60~80MHz和40~70MHz。研究属性特征定量表示方法,提出基于广义S变换及子波谱模拟的雷达波吸收衰减参数计算方法。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每种属性都能从某些角度反映岩溶不良地质体雷达反射波的特征,在综合多个特征参数后,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的岩溶不良地质类型,从而提高探地雷达目标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4.
薛花  杜民  文鹏飞 《江苏地质》2019,43(4):612-618
为了更好地研究神狐海域试采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展布形态和赋存状况,基于高精度层析速度反演后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进行AVO反演技术研究。为在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有效地进行AVO研究,AVO处理前运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通过高精度层析反演不断迭代速度模型;然后通过偏移来改善资料的质量,结合实测钻井资料进行AVO正演分析、反演可行性分析、属性交会分析;最后将具有高横向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和高垂向分辨能力的测井资料与地质相结合进行叠前同时反演。该方法可反演出纵、横波阻抗等属性,直接进行岩性和流体识别,结果表明,在AVO反演中引入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为反演提供了较高质量的叠前共反射点道集和精细的层速度模型,改善了AVO技术在试采区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反演的可靠性。反演出的各种属性为AVO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地下水合物矿体的展布情况,可用于后续水合物储层的分析及综合研究,对未来的水合物勘探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以地震属性和钻孔测井参数为基础,依据试验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对煤层顶底板岩石物性参数的定量预测。通过试验拟合出纵横波波速之间关系、波速与密度的关系、动静杨氏模量、动静泊松比之间的关系,且相关程度较高。依据试验模拟结果对淮南刘庄区煤层顶底板岩石物性参数及孔隙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物性参数分布规律明显,且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模型计算与实例应用证实地震信息用于预测岩石力学参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Urban fo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rmal comfort and overall life of local populations in large-and medium-sized cities.This study analyzes urban forest loss and maps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changes between 1991 and 2018 by evaluating the use of urban planning instruments for the mitigation of urban forest loss in Jo~o Pessoa,Brazil.For this purpose,satellite-derived LULC images from 1991,2006,2010 and 2018 and data on urban forest loss areas obtained 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 were used.In addi-tion,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instruments used for integrated urban planning,which are(a) the legal sector,responsibility and nature;(b) the urban expansion process;and (c) the elements of urban infra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 a clear shift in land use in the study area.The major changes in LULC classes occurred in urban areas and herbaceous vegetation,while the greatest loss was in arboreal/shrub vegetation.Thus,an increase in the pressure to occupy zones intended for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could be estimated.Our results showed similar accuracies with other studies and more spatial detail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terns,traces,and hotspots of urban expansion and forest cover loss were explored.We highlighted the potential use of this proposed framework to be applied and validated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o help better understand and quantify various aspects of ur-ban-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urban forest loss mapping using instruments for integrated urban planning and low-cos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机器学习的稀疏样本下的土壤有机质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RNN(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和RF(Random Forest)2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以提高稀疏样本情况下的土壤有机质估算精度。依据北京市大兴区农用地2007年的土壤有机质采样数据,按MMSD准则(Minimization of the Mean of the Shortest Distances)抽稀为8种不同采样密度的样本(分别为2703、1352、676、339、169、85、43、22个样本),分别采用GRNN、RF和Ordinary kriging对各采样密度下的未知采样点进行预测,采用交叉检验的方式验证各采样密度下未知样点的预测精度。随着采样点密度的下降,样点间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半变异函数的拟和精度变差,预测点结果误差增大,预测的置信度降低。当抽稀到43个和22个采样点时,样点间的空间自相关性接近歼灭,半变异函数的决定系数较低且残差较大。普通克里格受到采样点数量和采样密度、样点的空间结构的影响比较明显,其预测精度随采样点数量的下降而下降。在85个采样点及以下时,其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GRNN和RF的预测精度受采样密度的影响不大,其预测精度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其预测值围绕观测值在一定阈值空间内震荡波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85个及以下的采样密度时,预测精度相对普通克里格有较大的提升。普通克里格法不适合在稀疏样本条件下空间插值计算,尤其是在空间自相关性比较弱的情况下。机器学习模型能充分学习土壤间环境信息、样点空间邻近效应信息,兼顾属性相似性和空间自相关,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不容易受到采样点数量、构型和采样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采样点空间自相关性很弱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稳定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了基于纹理合成的三维地形水墨风格渲染的方法,以规则格网DEM为数据源,基于OSG进行三维地形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取山体特征线,然后生成一幅灰度控制图像。对Efros01纹理合成算法进行改进,利用灰度控制图像指导水墨纹理的合成,将得到的纹理图像映射到三维地形上,实现对三维地形的水墨风格渲染,通过对水墨纹理样本的选择和纹理合成参数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纹理合成过程的交互控制。结果表明,该渲染方法对三维地形的水墨风格渲染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Outdoor domestic water use is often targeted by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However, despite a rich empirical evidence base coming from primary studies, it is still unclear how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is type of demand interact and which are the most suitable to be addressed by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s. Based on 423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we develop a research synthesis combin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to creat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factors most consistently observ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findings uncover a great degree of complexity in term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patial-structural, social-structural, and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t different scales. For researchers,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outcomes can be useful to better frame existing and future research with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In practice, the adapt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to local specificities can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more efficient and integrated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10.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构成及其研究重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天宝  韩增林  彭飞 《地理科学》2017,37(10):1527-1534
在全球化和人类活动向海洋扩张的背景下,作为总体性人地关系一个组成部分的人海关系正变得日益复杂和重要,亟需对其进行基础性的理论解读,以整合和指导具体研究的展开。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包括人类、海洋和陆地3个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2种基本属性,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海洋和陆地具有自然、社会和关系3种基本属性。人类与海洋、人类与陆地和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关系,其不同组合和演变塑造出了具体、多样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当前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重点包括海洋观、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国际海洋关系、陆海统筹和海洋社会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