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378篇
大气科学   341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气象场等值线自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矩形网格法的不足,提出了用三角形网格法实现气象场等值线自动分析方法。通过对站点资料的边界插值、三角形剖分等处理后,再在剖分出来的三角形网格中按照一定方式连接等值线即可实现等值线的自动分析。给出了等值线自动生成算法,并将实例的分析结果同Grads绘制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可行,而且分析的结果更为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22.
兰州CAWS600-R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利用2002年11月到2003年2月兰州CAWS600-R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温度、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5~320cm地温等资料,分析了对比观测资料的差值。结果表明:对气温、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及320cm地温等要素观测误差较小,5~160cm地温的观测误差较大。自动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测量元件的精度及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对比观测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三维旋转式自动进样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三维旋转式自动进样器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三维模式、气动升降臂、旋转定位的自动进样器解决方案,并成功地用于自动进样器的研制。文章中给出了三维旋转式自动进样器的组成,气动式升降臂控制原理和系统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24.
钻孔资料管理和自动成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系统介绍了根据铀矿勘查生产和科研需求建立钻孔数据库的方法 ,对钻孔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 ,同时也介绍了通过数据库接口对钻孔数据库进行自动成图的技术方法 ,并且在GIS平台中成功地实现了柱状图的全自动绘制和剖面图半自动绘制。该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一种由平面三角网格自动生成三维空间四面体单元网格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含水层平面分成三角形单元网格,将每个三角形沿垂直方向对应一个三棱柱,作为最初的三棱柱;依次将每个三棱柱按照潜水面位置和分层信息划分成不同数目的四面体,从而生成三维空间四面体单元网格。剖分结果表明,此方法综合考虑了潜水面的位置和各含水层顶底板的起伏情况,能够简洁地生成层面起伏的空间四面体网格,特别适用于刻画潜水面波动、含水层顶底板起伏和存在透镜体或岩性缺失等含水层结构复杂的情况下,自动地剖分并生成单元信息,为三维计算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电子地图中线状要素移动注记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电子地图移动注记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出了将分段注记和移动注记相结合的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回溯法解决注记之间的冲突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图幅移动之后某些屏幕内线状要素注记不可见或表达模糊的问题 ,实现了注记输出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提高了图形输出的效率 ,节省了存储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体现了电子地图在线状要素注记显示这一环节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7.
等高线拓扑关系的构建以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了等高线拓扑关系的描述框架 ,其规范化描述形式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使用三角网作为工具设计了建立拓扑关系的算法。以提出的拓扑关系描述为基础 ,具体实现了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 ,处理过程可以同时考虑开曲线 (包括断线 )和闭曲线 ,提高了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并进一步将断线连接为完整目标 ,减少了人机交互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8.
本文针对CAPPS2.0系统在业务化自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套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了CAPPS系统的全自动运行,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Simulation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requires effective soil hydraulic parameters that are valid at the modelling scal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by inverse modelling using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at 25 locations at three different depths (at the surface, at 30 and 60 cm depth) on an 80 by 20 m hillslope. The study presents two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in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different hydraulic parameters used in a one‐dimensional unsaturated zone model based on Richards' equation. For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the 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algorithm is applied. These estimated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to their measured laboratory and in situ equivalents. Soil hydraulic functions were estimated in the laboratory on 100 cm3 undisturbed soil cores collected at 115 locations situated in two horizons in three profile pits along the hillslope. Furthermore, in situ fiel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as estimated at 120 locations using single‐ring pressure infiltrometer measurements.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13 soil physical parameters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 saturated moisture content (θs), residual moisture content (θr), inverse of the air‐entry value (α), van Genuchten shape parameter (n), Averjanov shape parameter (N) for both horizons, and depth (d) from surface to B horizon) in a two‐layer single column model showed that the parameter N is the least sensitive parameter. Ks of both horizons, θs of the A horizon and d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s. Distributions over all locations of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estimated soil physical parameters from the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and the single‐ring pressure infiltrometer estimates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a 5% level for all parameters except for α of the A horizon and Ks and θs of the B horizon. Different reasons are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se large differenc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实现了一种FBX三维模型自动转换为OBJ三维模型的方法,包括几何信息和材质信息的自动转换,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几何信息处理、材质信息处理、OBJ格式输出和材质库文件输出等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