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9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SY-Ⅱ石英伸缩仪与SS-Y伸缩仪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十里店地震台于1985年安装了1台SSY-Ⅱ石英伸缩仪,于2006年又安装了1台SS-Y伸缩仪。对这两套仪器的主要构造部件——基线、换能系统、标定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产出资料的趋势变化、调和分析、干扰、地震事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这两套仪器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2.
GPS连续观测站基线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1999—2009年的资料,文中应用小波方法对中国大陆的有关GPS基线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离,通过对各个频段小波分解结果的分类分析,我们获得如下看法:①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与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前,部分GPS基线小波分解中低频段(A8,D8,D7,D6,D5)在数月至1年以上的时间内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说明浅源大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相关;②与北京十三陵(BJSH)相连的BJSH-YANC,BJSH-JIXN,BJSH-TAIN,HLAR-BJSH,CHUN-BJSH基线近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显示北京周围地区压性活动增强,首都圈地区2006—2008年大面积垂直形变结果也反映该地区存在一定的异常。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形变异常变化是否与汶川地震有关。但也许提示2008年华北北部地区的构造活动已从常态活动开始转向异态活动,有可能是强震孕育的信号,应给予密切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93.
流感监测系统的建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举措。为此,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国家,先后都建立了自己的流感监测系统。为了提高我国流感监测系统的水平,作者选出代表性强、特色显著的美国、欧洲和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作为典型,从地理流行病学的角度,着重对流感监测及其数据分析的地理分区、流感疫情动态变化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总结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者对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在综合考虑我国地貌特点、气候分区和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建议将现有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两个地理分区,细化为黑吉辽区、京津冀鲁豫区、长江中下游区、闽粤桂琼台区、蒙甘新区、晋陕宁区、渝黔川滇区和青藏区等8个流感监测地理分区;建议将现有流感监测系统引入基于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百分数的基线,利用归因肺炎及流感的死亡率,计算流感季节基线和流行阈值,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流感流行水平及其严重程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地理流行病学的发展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对流感及其他传染病的监测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利用FG5绝对重力仪对庐山基线场的3个基点和九江地震台的1个基准点进行绝对重力测定,使用7台CG-5相对重力仪对24个基点和1个基准点进行2个往返闭合测量。基于绝对重力控制解算的结果表明,基点点值精度均优于±5.0 μGal,相邻各段段差精度均优于±3.0 μGal。该基线场初值测定方法是一种崭新和现代的方法,具有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
提出采用半参数模型解算大高差短基线,削弱残余对流层误差的影响。算例表明,与常规最小二乘法相比,采用半参数模型处理基线能很好地分离GPS残余对流层误差,提高基线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96.
利用TerraSAR-X卫星2013-08~2014-08的17景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获取呼图壁(HTB)地下储气库(underground gas storage,UGS)运行期间的地表形变序列,并结合UGS注(采)气井口的压力数据,采用多点源Mogi模型,对HTB UGS的形变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整个UGS区域的形变特征为非连续分布,形变与注(采)气压力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注(采)气期间沿卫星视线向(LOS)的形变峰值分别为10 mm和-8 mm;采用自适应前向搜索法,基于多点源Mogi模型初步模拟注(采)气期间的形变过程,当UGS的注(采)气平均气压为18 MPa和15 MPa时,LOS的形变可达7 mm和-4 mm,地表形变的大小与注(采)气井口密度有关;UGS的储气分布呈非均匀状态,即地下气库结构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BDS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的特征,在强多路径环境下进行连续多天短基线静态数据采集,并计算双差观测值残差序列,分GEO、IGSO、MEO 3类卫星分析BDS多路径重复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路径效应对BDS静态基线解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DS多路径误差具有较强的重复性,其中GEO及IGS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重复周期为1 d,M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重复周期为7 d;G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具有系统性偏移,但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时间发生缓慢变化,因此长时间的静态观测并不能平滑该误差,从而导致在较强多路径环境下,BDS多路径误差对其静态解的影响可达cm级。  相似文献   
98.
龚雪刚  廖晓勇  阎秀兰  李尤  杨坤  赵丹 《地理研究》2016,35(11):2025-2040
近年来,国内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由此引发的环境损害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中国推行的一项应对环境污染损害的重要环保举措,而基线则是确定损害的关键。基线确定作为损害评估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评估的关键技术环节和重要前提,也是中国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国际上常用的4种基线确定方法:即历史数据法、参考点位法、环境标准法和模型推算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基线确定方法的具体工作步骤,并结合中国土壤环境研究工作积累与进展,提出中国土壤基线确定基本原则和推荐“4步法”工作程序,对中国开展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
基于凸壳构造技术的领海基点选取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领海基点的选取数量及其空间点位分布的不同,对海域划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领海基点选取工作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用于检验选取方案优劣的数学模型,因而这一工作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利用最小凸包(凸壳)构造技术实现领海基点最优选取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某群岛的领海基点选取方案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0.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resulting ecological target identification require selection of both a planning area boundary and temporal baseline or reference condition.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that these selections can have on resulting amount and location of identified conservation targets. A gap analysis for California was conducted using five different sets of ecoregion boundaries to identify and compare existing conservation shortfalls in major land cover type representation in protected areas using a threshold of 30 percent per ecoregion per type as the minimum required for future ecological viability. Another gap analysis was run for a single ecoregion using two temporal baselines (current and pre-1900) for the land cover followed by a comparison of identified conservation needs. We found that the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ecoregional schemes affected both the total area needed to meet the per ecoregion land cover conservation goals and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underprotected land cover types. Choice of temporal baseline also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ervation targets for the highly human-impacted Central Valley ecoregion. To meet the given conservation threshold using a historic rather than contemporary baseline,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storation is required. The results can help identify areas of both conservation needs consensus and those that vary widely based on the chosen planning boundary, as well as aid in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restoration targets in degraded ecosystems. Because all landscapes are continuous in nature and planning area boundaries are discrete, similar results are likely to be found in analyses conducted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