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燕  于大伟  叶剑红 《岩土力学》2018,39(6):2295-2303
研究表明岩石材料在拉应力、压应力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力学行为,因此,岩石材料存在两种弹性模量,分别为拉伸弹性模量和压缩弹性模量。为了甄别出直梁弯折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哪一种更加适合测试岩石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以大理岩、花岗岩和砂岩为典型的岩石类型,开展了一系列的单轴压缩、直接拉伸、三点弯折和巴西劈裂试验,测试了岩石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并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开展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最终发现,巴西劈裂试验因为较好的测量精度、制样简便、试验操作简单等因素,可以成为测量岩石材料拉伸弹性模量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孕镶金刚石钻头在强研磨性地层中磨损快、寿命短的问题,利用WC硬度高、润湿性好、耐磨性好的特点,向铁基预合金粉末中添加WC颗粒作为胎体骨架金属。通过测试不同WC含量的胎体试样的硬度、抗冲击韧性以及抗弯强度,寻找骨架金属WC对胎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发现,随着WC含量的逐渐增加,胎体的硬度、抗冲击韧性、抗弯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从微观和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出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最后得出烧结温度为830 ℃、WC含量为5%时,胎体的性能达到最优,此时胎体的强度和研磨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三点弯曲梁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采用颗粒流程序PFC2D对含不同位置和高度的预置裂隙的三点弯曲 梁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预制裂隙的长度与位置共同影响梁的破坏;当预置裂隙的位置离加载点较远时,主 要是预置裂隙的高度对梁的破坏产生影响,当裂隙高度超过70 mm时,试件的破坏模式发生变化;当预置裂隙高度一定 时,预置裂隙的位置是试件发生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距离支撑点的距离超过100 mm时,试件的破坏模式发生了改 变;试件的破坏过程伴随着能量的积累和释放。相比较于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能更好的模拟出材料裂隙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三点弯曲梁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采用颗粒流程序PFC2D对含不同位置和高度的预置裂隙的三点弯曲 梁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预制裂隙的长度与位置共同影响梁的破坏;当预置裂隙的位置离加载点较远时,主 要是预置裂隙的高度对梁的破坏产生影响,当裂隙高度超过70 mm时,试件的破坏模式发生变化;当预置裂隙高度一定 时,预置裂隙的位置是试件发生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距离支撑点的距离超过100 mm时,试件的破坏模式发生了改 变;试件的破坏过程伴随着能量的积累和释放。相比较于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能更好的模拟出材料裂隙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5.
选择甘肃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三点弯曲试验对花岗岩在温度影响下的蠕变断裂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特点, 得到了200 ℃下北山花岗岩蠕变全过程曲线,研究了北山花岗岩断裂韧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75 ℃时断裂韧度出现极值,在200 ℃以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6.
Simplified design methods for obtaining the maximum strain in pipelines crossing active faults proposed by Newmark, Kennedy and Wang have not considered the section deformation of the pipe. In this study, a new simplified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obtaining the maximum strain in steel pipes crossing faults considering non‐linearity of material and geometry of pipe section. It is assumed that the pipe will bend near the fault and the geometry of pipe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will change according to a bent de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maximum strain and bent angle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a beam–shell hybrid FEM for different pipe‐fault conditions. The developed method can be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strains for fault‐crossing steel pipes with different angles of crossing both i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by consider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pipe cross‐section.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7.
Bending method revisited: a Hamiltonian approac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8.
应用裂缝控制设计的思路,推导了根据裂缝控制限值反算弯矩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就wlim=0.2和wlim=0.3对地下连续墙的配筋率和极限弯矩、荷载短期效应弯矩的影响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得出按照裂缝控制的设计原则进行地下连续墙设计,不但可以达到裂缝控制要求,而且可以满足极限承载力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9.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eight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ABL) by using COSMIC radio occultation bending angle(BA) data. Using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BA profiles is retrieved, and the height at which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BA has the global minimum is defined to be the ABL height. To reflect the reliability of estimated ABL heights, the sharpness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minimum of the BA derivative. Then, it is applied to four months of COSMIC BA data(January, April, July, and October in 2008), and the ABL heights estimated are compared with two kinds of ABL heights from COSMIC products and with the heights determin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upon the refractivity data. For sharp ABL tops(large sharpness parameters),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BL height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i.e.,the uncertainties are small; whereas, for non-sharp ABL tops(small sharpness parameters), big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ABL heights obta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hich means large uncertainties for different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new method can detect thin ABL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ABL height in the cases eliminated by other methods. Thu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to COSMIC BA data is an appropriate choice and has further applic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110.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7月25日一次东北冷涡下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飑线形成和维持与水平涡度的关系及飑线过程中中尺度对流涡旋(MCV)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高低层水平涡度逆时针旋转对本次飑线的形成和维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1)飑线发生前,高层渤海湾西侧出现水平涡度的逆时针旋转中心,并有较强的辐散配合,低层水平涡度为逆时针弯曲,为飑线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条件。随后高层多个对流单体的水平涡度气旋式涡旋合并形成较大范围的气旋式涡旋结构,触发低层的上升运动,同时低层对流区前部形成一致的气旋式弯曲使得对流单体组织成带状结构,形成飑线。(2)飑线成熟时期高层水平涡度表现为统一大范围气旋式涡旋结构,低层则呈现典型的S型弯曲结构,水平涡度x方向的分量沿对流带从南至北表现为正负正,y方向的分量始终为正,并由对流带的中心向两侧减小,显示出水平涡度矢量旋转的方向对飑线影响的重要性。(3)由垂直涡度方程的分析得出,在飑线发展中期,MCV形成前,雷达反射率回波在500 hPa左右表现出明显的旋转,此时主要与500 hPa以上强的正涡度水平平流项及中层倾侧项和水平散度项有关,之后,在这几项的作用下使得中层风场产生气旋式旋转,形成MC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