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0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841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699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1883篇
海洋学   48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4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分解力是评定影象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利用改进后的国产9 w测微密度仪,测定航空软片静态分解力与曝光量的关系。以最大分解力所相应的曝光量作为确定航摄软片感光度的基准,以此为基础,确定航摄底片的最大密度(D_(max))、最小密度(D_(min))、影象反差(△D)和平均密度(D_R)本文对国产1022T、1022P、柯达2402、2412等航摄软片进行了研究,其试验结果可作为今后修改航摄规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2.
通过对桃山、诸广复式岩体的深入研究,得出铀、钍元素在本地区花岗岩中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行为:1.岩体的铀、钍丰度与岩体外接触带的变质岩铀,钍丰度具同步增长特点;2.铀与硅、钾、钠关系密切,并有随钾增长,及随铀增长二种趋势,而钍则与TiO_2、FeO、MnO关系密切;3.钍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较铀小,而铀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略高,显示了铀有某种富集可能;4.铀在花岗岩中地球化学行为,表现有二个富集高峰,既有在结晶早期富集在各类副矿物中的早富集特征,也有随花岗岩形成和演化富集在晚期的晚富集特征。二个富集途径,即随Si、K增高和随Si、Na增高途径。  相似文献   
183.
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佳木斯市是一个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本文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佳木斯市的地下水的水量水质模型.用有限元法求解水量模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用特征有限元法求解水质模型进行地下水污染预测,该方法在求解对流一弥散方程时能有效地消除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精度较高.为使该方法付诸实施,文中也提出了当利用特征有限元法求解时确定运动水质点所属单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4.
哈密盆地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对哈密盆地的现代地貌进行了成因分类,并系统地讨论了地貌结构特征,同时结合灾害地貌过程和资源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5.
南京梁代石刻微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捷  陈舒泛 《地理学报》1994,49(5):418-428,T001
从地貌学角度较系统地分析了梁代石灰岩石刻表面自然毁损的微侵蚀机制,本文指出,雨水沿缝合线渗流,经多种地衣及兰藻、绿藻等生物作用而大大加强了溶蚀作用,导致石刻的崩解,并讨论此种特殊微侵蚀形态的形成机制在地貌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6.
李日邦  谭见安 《地理学报》1995,50(3):272-278
本文对云南省牟定县申平村单纯克山病病区和陕北榆林县蟒坑村单纯大骨节病病区的生态化学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两地生态化学环境仍处于低Se水平。申平村人群仍有潜在型克山病病例,蟒坑村人群的骨质病变则出现很高的X线阳性检出率,说明两地的致病因子仍然活跃,从生态系物质含Se量看出,蟒坑村的缺Se程度较申平村高。此外,单纯克山病病区申平村土壤,粮食,人发中的As明显高于蟒坑村和非病区。为此,从As与Se具有  相似文献   
187.
Aspects of communities and events in the concentrating ponds (S.G. 1.130 to 1.214) and salt crystallizing ponds (S.G. 1.215 to 1.264) of solar saltworks pertinent to salt manufacture are described. Communities that aid salt manufacture enable continuous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salt at a saltworks' design capacity, and they provide important controls on level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brine. Fluctuating salinitie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and petroleum products are disturbances that causeAphanothece halophytica andDunaliella salina to release excessive quantities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at suppress or cause death to nutrient stripping organisms. Disturbances result in decreased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alt and increased costs for salt harvest, washing, and pond upkeep. Organic matter can be controlled by management techniques that keep nutrient stripping communities at proper levels and maintain a narrow and unchanging range of salinities in each pond, by constructing pond dikes able to withstand wind and water erosion, and by preventing spills of petroleum products in the ponds.  相似文献   
188.
盐风化是干旱区一种重要的岩石风化过程。本文初步研究了盐风化作用的性质、机制和强度及其在地貌塑造和生产实践上的意义。盐风化包括盐结晶风化作用和盐水化风化作用两种类型。盐风化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盐类矿物性质和气候条件。高温和干旱相结合的气候最有利于盐风化过程。通过对未风化岩石和风化岩石的对比,证明盐风化发展的速率很高。Tafoni是盐风化发展阶段的一种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9.
A series of novel long-chain 3,4-dialkylthiophenes (C36–C54) was identified in a number of sediments ranging from Pleistocene to Cretaceous. The identifications were based on mass spectral characterisation, desulphurisation and mass spectral data of synthesised model compounds. These organic sulphur compounds are probably formed by sulphur incorporation into mid-chain dimethylalkadienes with two methylenic double bonds. These putative precursor lipids are unprecedented and may be considered rather unusual. The distribution of 3,4-dialkylthiophenes in sediments varies considerably with the depositional palaeoenvironment,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mpounds have a potential as molecular markers reflecting changes in palae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0.
新疆萨尔布拉克金矿找矿矿物学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瑞英 《地球科学》1990,15(6):657-6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