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4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269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371篇
地质学   710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252篇
综合类   236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2篇
  1905年   3篇
  1897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3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A Lagrangian tracer model is set up for Hangzhou Bay based on Coupled Hydrodynamical Ecological model for Regional Shelf Sea (COHERENS).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eight subdomains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hysical processes, and the studied periods are March (the dry season) and July (the wet season). The model performance has been first verified by sea-surface elevation and tidal current observations at several stations. Eight tracer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and 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ing is simula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physical processes (tide, wind and river runoff) on the transport of passive tracer released within the surface layer.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1) wind does not change the tracer distribution after 30 days except for those released from the south area of the bay during the wet season; (2) the tide and the Qiantang River runoff are important for particle transport in the head area of the bay; (3) the Changjiang River runoff affects the tracer transport at the mouth of the bay, and its impact is smaller in the dry season than in the wet season.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76080);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No. 2007AA12Z182)  相似文献   
122.
We present a 50-year pollen record at near-annual resolution from Gahai Lake in the Qaidam Basin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ronology of a 22-cm short core was established by 210Pb and 137Cs analysis. The pollen results at 0.5 cm intervals show large changes in Artemisia/Chenopodiaceae (A/C) ratios from < 0.2 to 0.95 in the last 50 years. High (low) A/C ratios represent increase (decrease) in steppe pollen production, which correspond to high (low) relative humidity observed at nearby Delingha weather station. On the basis of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instrumental records and carbonate content from Gahai Lake, we conclude that A/C ratio is sensitive to moisture change and can be a very useful index in reconstructing paleoclimate of arid regions. Comparison with pollen and snow accumulation data from Dunde ice core suggests that effective moisture at low and high elevations shows the opposite relationship when mountain precipitation was extremely high, possibly due to topography-induced uplifting and subsiding air dynamics.  相似文献   
123.
自 1992年起云南天文台开始了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天文选址。丽江高美古最终被选择作为未来中国地基天文光学观测的新址点。并且 ,在国家科技部 ,云南省政府 ,以及中科院的支持下 ,2m级天文望远镜项目在 2 0 0 0年 12月获得立项。在文中 ,我们简要的介绍了高美古台址的情况 ,并给出了 2 .4m望远镜的详细情况 ,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4.
研究了Blazar天体3C 66A光学波段的准周期光变行为.收集了3C 66A光学V波段将近18 yr (2003—2021年)的测光数据,观测数据主要来源是:上海天文台(ShAO)、 AAVSO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数据库、Steward天文台.使用了Jurkevich和Lomb-Scargle两种方法分析了光变数据.Jurkevich方法得到了(850±90) d (~2.3 yr)和(1150±140) d (~3.2 yr)的光变周期,而Lomb-Scargle方法在充分考虑了“红噪声”效应之后同样得到了(869±70) d和(1111±90) d的光变周期,它们的置信水平分别为>99%和> 95%.通过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2.3 yr的光变周期在3C 66A的历史光变数据中是一个稳定的周期,而~3.2 yr的周期则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对比间隔17yr (静止系12.5yr)的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Keck LRIS (Low-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graph)和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 (BOSS)的光学光谱, 对宽线双峰射电类星体B3 1637+436A的吸积盘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类星体的SDSS (2001年5月21日)和Keck LRIS (2003年6月28\lk 日)的连续谱没有明显差异, 而BOSS (2018月6月17日)连续谱在V波段比SDSS暗了约1.2星等.这3条光谱的Hα宽发射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双峰轮廓. 和连续谱一样, 宽线双峰的发射线轮廓也被认为是来自于吸积盘.通过上述3条光谱的Hα宽线双峰的盘模型拟合发现: BOSS光谱的Hα宽线双峰可以用单个盘模型很好地拟合,谱线发射区距离中心黑洞约900--3000引力半径. 而SDSS和Keck LRIS的Hα双峰轮廓需要用两个盘模型拟合, 对应的吸积盘发射区有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发射区(``外盘'')与BOSS类似, 另一个发射区(``内盘'')位于约400--900引力半径范围内, 到中心黑洞的距离显著小于外盘. 结合连续谱的光变特征,推测内盘消失是造成SDSS/Keck LRIS光谱和BOSS光谱在连续谱和发射线轮廓上同时发生光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6.
1 STUDIEDREGIONANDANALYSISMETHODLocatedatnorthwesternmarginofTenggerDesertand70kmnortheastofMinqinCountyinGansuProvince,QingtuLakebelongstotheShiyangRiverDryDelta,andthealtitudeis1292-1310m.Theregionhasthecharacteroftemperatecontinentalariddesertcli…  相似文献   
127.
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 系统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采用模型管理技术, 其主要方法包括数据式模型管理、结构化 模型管理、面向对象的模型管理和基于知识的模型管理,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 环境模型, 但对空间数据处理的功能较弱, 需要编写大量的程序代码。另一种途径是在GIS 中管 理模型, 如ArcGIS 中的ModelBuilder,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GIS 的空间数据处理能 力, 但对复杂模型的支持较差。根据以上两种方式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资源环境 模型管理框架, 把模型抽象为模型类与模型实例,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表达模型, 通过构建资源环 境模型引擎处理空间数据和模型数学方程; 利用模型库和数据库, 可以实现模型的有效管理和模 型重用。  相似文献   
128.
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其理论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意产业结合灵感、创意带来发展潜能与就业,成为一些国家特别是具有丰厚历史文化资产的国家未来发展及转型的契机。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该文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简评,结合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9.
牛宁  任素玲  覃丹宇 《气象》2024,50(6):661-674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图像解译理论和位涡理论,应用FY-4A水汽图像、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产品和欧洲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2021年1月6—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和地面冷高压是影响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5日08:00从贝加尔湖南部向东、向南加强发展,8日20:00 减弱;对比FY-4A/GIIRS与ERA5 850 hPa 24 h变温数据发现:两种数据反映的对流层低层冷空气东移南下特征和正负变温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FY-4A/GIIRS 850 hPa 24 h负变温中心和0℃等变温线的位置与ERA5数据接近,FY-4A/GIIRS 850 hPa 24 h变温中心值强度略大于ERA5。水汽图像暗区变暗附近的高层位涡的增加激发高层气旋性环流后侧下沉运动增强,干空气下沉造成了地面高压增强;500 hPa冷涡中心附近绝对涡度增加是引起冷空气增强的原因之一;冷空气急剧增强时段,中低层位涡的加大引起地面冷空气堆积,寒潮增强。FY-4A/GIIRS温度产品反映的冷空气移动特征与位涡理论对冷空气增强原因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应用FY-4A/GIIRS温度产品能够有效监测分析寒潮冷空气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探空站数据对北京和张家口冬奥赛场周边地区的地基微波辐射计和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进行验证分析。选取2020年全年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以及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对冬奥赛事有重要影响的寒潮前后、雾霾和沙尘暴这3种不同天气现象下探测得到的气温廓线数据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晴空条件下,地基微波辐射计和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探测大气垂直气温的精度较高,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97,低层大气(500 hPa以下)较高层大气探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大气污染对探测精度产生一定影响,其中PM2.5产生的影响较小,PM10的提高对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的探测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发生沙尘暴时,星载探测仪无法对低层大气进行探测。经过对比和验证,卫星探测作为补充探测手段,可以与地基微波辐射计互相补充,尤其是在空间覆盖和时间分辨率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在有云和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下无法对低层大气开展探测;地基微波辐射计可以对一个地点的大气垂直参数开展不间断的探测,与探空站数据的一致性较高。卫星探测和地基微波辐射计均可以为冬奥赛事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