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20篇
地质学   750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木寨岭板岩隧道塌方的结构失稳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龙  谭忠盛 《岩土力学》2012,33(Z2):263-268
目前国内已有较多穿越板岩地层的隧道工程,由于板岩的独特性质,板岩隧道工程问题多发,塌方是较为频发的现象之一。通过对木寨岭隧道塌方现象的分析,研究板岩隧道塌方的工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板的稳定理论探讨板岩塌方现象的发生机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塌方现象的关键措施,并通过现场实际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板岩的层状特性及初期支护跟进的不及时是发生塌方的根本因素,预防塌方现象应从这两点加以入手。木寨岭隧道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证明对于板岩隧道塌方原因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选取较为准确,对类似隧道工程塌方的预防及治理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莱芜铁矿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及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塌陷及其环境地质灾害已给矿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加快塌陷治理,搞好环境 修复是实现自然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莱芜铁矿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铁矿区岩溶塌陷的影 响因素和形成机理,选取第四系厚度、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厚度及其与岩溶水的水力联系、灰岩顶界面岩 溶发育程度、“天窗”内塌陷坑密度5 个指标对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评价;根据评价依据将研究区 内不同天窗进行危险性划分;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 规划的编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在类似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 治理中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统计损伤的井壁坍塌压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康  陈勉  金衍 《岩土力学》2011,32(7):2029-2033
目前在计算油气井壁坍塌压力时,通常采用摩尔-库仑准则,该准则没有考虑中间应力对岩石破坏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比较保守,限制了低密度钻井液发展。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基于统计损伤原理,对统一强度准则进行了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强度准则建立了新的井壁坍塌压力模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统一强度准则能更好地模拟岩石强度,利用该准则建立的井壁坍塌模型计算出的坍塌压力比传统的摩尔-库仑准则低,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994.
鲁中山区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似层状含水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寒武统朱砂洞组含水层是鲁中山区主要供水目的层之一,多具承压性、成井率高,地下水富集表现出"似层状"特征。通过岩石样品化学组分取样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及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滑脱构造地质点详细观测,对朱砂洞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朱砂洞组含水层厚度20~80 m,且自东向西呈减薄趋势,含水层多具承压性。朱砂洞组含水层碳酸盐岩可溶组分含量高达84.6%,构成了溶蚀发育的物质基础;沿太古宇—寒武系不整合面发育的滑脱构造带,朱砂洞组底部顺层形成不同规模的层间虚脱、构造带内部则发育碎裂岩带或揉皱带。外源补给、径流的地下水在溶蚀空隙、层间虚脱、碎裂岩带及揉皱层间空隙内赋存,形成了地下水相对均一的"似层状"富集状态。  相似文献   
995.
为掌握三峡库区高水位蓄水及水库试运行期间塌岸情况,在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2008年10月和2012年12月)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进行了2次塌岸调查,分别发现塌岸87处和88处,塌岸长度占干流岸坡总长度的0.62%,主要分布在秭归至巫山段。库区塌岸可归纳为4种单体形态和3种常见组合特征。塌岸发生模式上有独发式和群发式2种,塌岸发展模式有后退式、侧向发展式、邻近新增式和组合式等4种。库区塌岸主要受地层岩性及地形坡度控制,地形坡度30°以上、伸入河流的土质岸坡是塌岸易发区域。调查与分析得出,175米高水位试验性蓄水期间,三峡库区塌岸发育不多,且危害性较小。总体上,库区塌岸形势较为乐观,库岸防护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96.
高阳地热田GYx地热井,钻遇新近系及古近系地层较齐全,完钻井深3920 m,是一口三开井,目的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施工中存在卡钻、漏失、掉块、坍塌及油气的风险。二开施工是钻井液的重点和难点,钻井液采用以大分子包被剂为主的聚合物泥浆及抗高温硅基防塌泥浆,使用耐高温的钻井液材料,按照地层压力控制钻井液密度,使用页岩抑制剂抑制页岩的水化膨胀,严格控制钻井液的失水量,使用润滑剂提高泥浆润滑性;采用四级钻井液固控设备并合理使用;所用钻井液性能良好,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同时取得了较高的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997.
岩溶土洞演化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贾龙  蒙彦  管振德 《中国岩溶》2014,33(3):294-298
土洞是覆盖型岩溶区一种隐伏的不良地质现象。土洞在水的作用下发育演化最终形成塌陷,可通过地下水位的变化来研究土洞发育和塌陷的形成。同时土洞的演化会造成覆盖土体不均匀位移和应力重分布,可通过覆盖土体位移和应力变化来进行研究土洞演化过程。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程序,分析覆盖层垂向位移场表明:最大垂向位移出现在土洞顶部,使拱顶出现拉张破坏,并可根据洞顶土层位移的数值模拟结果,划分“等沉面”确定土洞扰动的土层深度。分析覆盖层剪切应力场表明:在土洞拱趾部位出现剪应力集中,会造成拱趾的剪切破坏,并可根据洞顶“剪应力低值区”,判断覆盖层中土拱效应的存在。分析覆盖层塑性区表明:较为坚硬的黏土层中,土洞以拱顶塌落和拉张破坏为主,最终可以形成坑壁较为陡直的桶状或坛状塌坑。土层较为松散时,以拱趾的剪切破坏为主,最终可以形成锥碟形塌陷坑。利用“剪应力低值区”,“等沉面”和“塑性区”可综合判断土洞的稳定性以及覆盖层所能形成的极限土洞大小。岩溶土洞演化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对岩溶塌陷(土洞)早期监测和评价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本溪市南芬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为该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多发区,地质灾害对该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运用地质分析法辅以定量及半定量分析法对该区两种主要地质灾害鸡冠砬子型崩塌及滚马岭型泥石流的致灾因素分析研究并进行评价,揭示了其成因及演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广州市典型岩溶塌陷区岩溶发育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内的夏茅、金沙洲和大坦沙3个典型重大岩溶塌陷区进行调查,结合现场情况和地质背景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3个地区的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影响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金沙洲塌陷区的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大坦沙塌陷区受影响人数最多,而夏茅塌陷区受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2)覆盖型灰岩是引起3处塌陷的主要物质基础,各地岩溶在纵向上的规律及溶洞的发育各具特点,其中夏茅塌陷区岩溶发育程度为强发育,其余两地为中等―强发育;3)3个地区地质断裂普遍发育,断裂构造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方向,断裂切割使岩石破碎,增加地下水与可溶岩的接触面积,同时地下水的作用是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大小,在水动力条件较好的地段,岩溶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1000.
汶川地震崩塌滚石坡面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强  苏生瑞 《岩土力学》2014,35(3):772-776
滚石坡面运动影响因素众多,分析预测困难,确定崩塌滚石危害范围,对崩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测汶川地震399条崩塌滚石剖面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滚石运动特征和危害范围参数,得出如下结论:(1) 滚石坡面运动可划分为启动阶段、运动阶段和堆积阶段;56º为启动区滚石自由坠落模式和滑动、滚动模式界限,堆积区最大角度为39.6º,26º以下区域为减速带。(2) 滚石运动距离与高度的比值,随着地震烈度以及边坡岩石强度的增高而增大,并给出了统计公式。(3) 滚石最大运动距离与坡高之间以及陡坡段坡度与滚石运动扩散角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堆积区在边坡高度上所占比例,划分了两种坡面形态,给出了两种坡面形态边坡陡坡段坡度与滚石运动扩散角之间的统计关系图,可作为崩塌滚石危害范围判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