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总结了建立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工作方法与步骤 ,详细阐述了内蒙古部分建库的总体设计 ,为实用型 GIS的建库工作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在现代建筑中基坑越来越深,基坑越深带来的危险就越大,因此准确地监测和预报基坑的变形趋势十分重要。卡尔曼滤波是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但传统卡尔曼滤波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不是很精确且动态噪音设计不易确定可能导致状态估计失真,甚至导致滤波发散的现象,本文利用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理论对太原万达广场某商住楼基坑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基坑位移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3.
描述了铁生沟矿邻区滑坡山体的地形、岩性、滑动规律和特点,圈出了滑坡体及其可能的致灾范围。从滑体岩性、滑面、大气降水和人工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滑坡活动原因,指出山体滑动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其中下段的粘土滑面是内在原因,强降水和人工切坡是诱发因素。提出了挖砌截、排水沟,表层防渗处理,削坡减荷,埋置抗滑桩和注浆加固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应用多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该滑坡山体可以得到彻底治理,并能够确保该矿生活区居住职工家属和矿井安全。  相似文献   
44.
论述了沉沙条渠入池含沙量选取、运行水位控制、泥沙沉降计算等几个关键环节,并指出了设计计算原则及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供工程设计人员在沉沙条渠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45.
针对现有机械式扩底钻具在旋挖钻进施工过程中存在扩孔与取土、清孔分离、工序复杂、孔内沉渣难以清理干净、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新型集土式扩底钻具。重点介绍了扩底桩设计理论,集土扩底钻具结构设计,关键零部件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优化改进,以及样机试制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集土式扩底钻具集扩孔、集土功能于一体,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旋挖钻进扩底桩的施工需求。  相似文献   
46.
当该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可以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我国的很多城市人均GDP早已突破了1000美元,并且争相进行地铁、地下商场、地下综合体的开发。但是,共同沟的发展仍然很缓慢,这与共同沟自身的特点有关:共同沟自身建造成本问题、盈利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共同沟的发展。所以共同沟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法律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共同沟的建造历史、共同沟的优缺点、政府及法律方面的分析。来阐述共同沟的建造及立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7.
史红刚 《探矿工程》2014,41(10):58-60
大斜度定向井能够穿越多个油层,增加油气泄漏面积,从而提高单井产量。通过对葡182-斜154井施工难点分析,在施工前进行了井身结构及轨迹剖面优化,施工中,选用合理的钻具组合及钻进参数,配以井眼清洁技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扭矩技术、井壁稳定技术等安全钻井技术措施,保证了这口大斜度定向井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48.
针对人工河网难于结构化综合的问题,引入路径系统模型组织人工河网数据,并在形态上对沟渠进行分级、分类。建立基于遗传多目标优化的人工河网自动选取模型,并对模型建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给出影响模型选取的三个关键因素,即人工水网选取总量、沟渠最小间距指标、初始化选取中加入少量"骨架"沟渠。选取过程采取分层次进行的办法。首先运用知识规则进行初始化选取,剩下的待选沟渠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结构化选取。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既顾及沟渠的质量特征,同时很好地保持人工河网的图形分布特征。模型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人工河网,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9.
50.
李清华 《福建地质》2009,28(3):253-256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强度与变形、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时空效应、施工工艺等问题,合理利用基坑监测技术既能保障基坑的安全,又能有效地指导工程施工,同时可节省成本。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岩土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